野蠻成長的健身行業何時能迎來春天?

ygbao1982發表於2022-05-15

在劉畊宏的帶領下,全民健身熱潮興起,單月漲粉六千萬的速度,讓劉畊宏成為了2022年名副其實的 “流量王”,這也使得健身行業再次回到了大眾視野中。根據此前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的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健身行業市場規模達3362億元,同比增長8.03%,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3890億元。

由此可見,中國健身行業市場規模正保持增長趨勢,且得益於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及發展歷史較短的優勢,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廣闊。但這行不可多得的朝陽產業,卻在發展中受多方因素的影響屢遭衝擊,深陷野蠻成長的泥潭。

野蠻成長的健身行業何時能迎來春天?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世紀80 年代,中國第一批健身俱樂部出現,彼時因管理水平、裝置質量、專業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健身俱樂部發展掣肘,還難以形成大規模經濟體系。 21世紀後,隨著中國城市化程式的不斷推進,多家本土大型連鎖品牌創立,國際品牌也接連駐入,使得中國健身行業市場迎來了真正的快速發展期。

健身俱樂部“跑路”成常態

但在市場高速發展之下,負面問題也接連湧現。因健身俱樂部提前支出成本高,為能儘快回籠資金促進門店發展,預付制與銷售私教課便逐漸成為健身俱樂部的主要銷售模式。但由於健身俱樂部的運營模式不完善、財務結構不清晰、從業人員專業度低等原因,常導致部分健身俱樂部出現“跑路”、閉店等行為。

野蠻成長的健身行業何時能迎來春天?

消費者對此維權較難,遇見這類情況只能“啞巴吃黃連”。去年,因預付制的新客源枯竭弊端顯現,國內大型健身直營連鎖機構的代表品牌之一金吉鳥,多地門店資金斷流導致閉店,不僅欠薪員工,也導致眾多消費者的費用打水漂。而在中國健身市場,靠預付制來吸金的品牌比比皆是,倒閉門店更是數不勝數 。除此之外,健身俱樂部的專業水平也成為了詬病之一,使消費者與健身俱樂部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對行業負面影響極為嚴重。

品牌與從業人員素質雙低

目前,中田健身是目前全國門店數量排名第一的健身品牌,發展勢頭正盛,被評價為“健身屆的沙縣小吃”。從評價便可以得知中田健身走的是低端路線,只做平價大眾健身產品,因此比起健身俱樂部更像一家工作室。之所以中田健身門店版圖可持續擴張,離不開壓縮門店成本、人力成本以及發展教練成為股東合夥人的這一“中田模式”。

野蠻成長的健身行業何時能迎來春天?

中田健身主打低消費門檻,部分團購一次體驗課僅需十幾元,包月制模式也不過兩千多元。“價格戰”的優勢也讓中田健身在消費者層面成功出圈。但中田模式雖利於自身發展,卻對於整體市場造成了不良影響。對於大型且正規的健身俱樂部來說,想在行業標準線上正常經營,根本無法做到像中田健身般降低門店及人力成本,中田健身低於市場的私教價格,很可能會對市場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

此外,壓縮門店成本勢必會讓場地、設施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加之對教練薪酬壓縮、無底薪且兼職保潔等行為,也勸退了眾多有實力、有經驗的健身教練前來應聘。同時發展教練成為股東合夥人的經營模式,也讓教練們把中田健身當做創業平臺,根本無心提高專業能力,導致中田健身的教練專業度及素質普遍不高,常存在基本動作教學錯誤的情況發生。

野蠻成長的健身行業何時能迎來春天?

在中田健身的簡介上清楚寫著以“改善人們健康”為使命,提供科學的健身服務和個性化的私教指導,可在以上情況面前卻諷刺至極。一家專注市場撈金忽略專業服務的品牌,如何完成改善人們健康的使命?一系列遠低於行業標準的制定對中國健身行業何嘗不是一種降維打擊?如此下去,健身俱樂部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只會變得更加不堪。不良健身品牌的影響下,中國健身行業似乎變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傳統健身俱樂部遭遇疫情+線上健身雙重衝擊

當然,除自身發展弊端影響外,大環境因素也為行業近年發展帶來了難以抵抗的困難。在疫情影響下,全國有30~50%的健身俱樂部面臨倒閉。其餘健身俱樂部也曾因同行惡意競爭或客觀因素多次閉店,沒有任何營業收入的情況下,還必須承擔租金和員工工資,想要存活下去也非易事。再加上線上健身的興起,這對傳統健身俱樂部的發展來說既是機遇也是雪上加霜。

野蠻成長的健身行業何時能迎來春天?

而提到線上健身的發展,萬物皆可網際網路時代,以Keep、每日瑜伽為代表的線上健身APP正在搶佔市場,線上健身化趨勢開始增強。雖有效緩解了中國健身行業在疫情期間整體發展的部分困境,也挽回了部分消費者對行業的信任與好感度。但健身這項運動終究要落實線上下,且線上健身又被商業化變現、使用者留存等難題長期困擾,發展空間大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

整治亂象,迴歸春天

回溯本源,高質量產品是企業長存的生命線,對於健身俱樂部也是如此。線下實體俱樂部想要有實力對抗疫情的衝擊,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反省自身問題,擔起肩頭之責,守住健身初心。同時借網際網路之勢打通與線上健身的壁壘,用數智賦能健身產業轉型升級。

野蠻成長的健身行業何時能迎來春天?

線上健身應當不斷創新,以線下健身俱樂部為依託,形成線上對線下賦能,進而尋求新的發展模式突破瓶頸。兩者追求盈利的同時也要把好健身教練、健身器械、健身場地的專業度與質量關,重點改掉“重銷售輕服務”陋習。而中國健身行業若想發揮朝陽產業潛質,也應加強監管保障消費者權益、加大查處整治力度,制定完善細緻的監管條例並不斷更新,以整治行業亂象。

如今,“雙減”政策的落地對體育事業發展呈現利好,國家相關部門也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各地也相繼開始執行7天冷靜期等新政。多方力量的加持,相信健身行業野蠻成長的經營模式不會長久,但中國健身行業的發展仍任重道遠。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78950/viewspace-289427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