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小感——3.簡單積分
所需的前置知識:
1)函式的概念
2)實數理論
3)極限理論(第0章)
4)導數與微分(第1章)
5)微分學基本定理(第2章)
§1.定積分
—1.定積分的定義
定積分的發明源於對曲邊形面積的研究。我們先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求二次函式 \(f(x)=x^2\) 與直線 \(x=0,x=1\) 以及 \(x\) 軸圍成的曲邊形的面積 \(S\) 。
初看令人束手無策。對於一個素昧平生的新問題,我們還是要拿出微積分學的初心——“用有限逼近無限,用離散逼近連續”。最簡單好求面積的圖形是什麼?矩形。那麼,我們不妨將這圖形切割成矩形。將區間 \([0,1]\) 等分為 \(n\) 份,以每份的右端點的函式值為高,計算出面積和:
當 \(n\to\infin\) 時,\(S_n\) 趨於 \(S\) ,也就是:
得出結論 \(S=\frac{1}{3}\) 。
更一般的,對於求函式 \(f(x)\) 與直線 \(x=a,x=b\) 以及 \(x\) 軸圍成的曲邊形的面積,我們如法炮製。首先從小到大取閉區間 \([a,b]\) 內一定數量的點 \(a=x_0<x_1<x_2<\cdots<x_{n-1}<x_n=b\) ,取點可以不均勻(這在極限意義下都是無關緊要的),然後將兩點之間的距離 \(\Delta x_i=x_{i}-x_{i-1}\ (1\leqslant i\leqslant n)\) 作為矩形的底邊。對每一個矩形底邊 \(\Delta x_i\) ,在區間 \([x_{i-1},x_i]\) 內取一點 \(\xi_i\) ,並以這一點的函式值 \(f(\xi_i)\) 作為矩形的高,算出所有矩形面積之和:
然後取極限。注意到由於是不一定均勻的取點,單純令 \(n\to\infin\) 是不能達到逼近曲邊形面積的效果的(例如取區間 \([a,b]\) 的 \(1/2,1/4,1/8,\cdots,1/2^n\) 處),我們應令 \(\lambda=\max\{\Delta x_i\}\to 0\) ,也就是所有的底邊長度的最大值趨於零,才能得到正確結果:
等式最右邊就是定積分的定義式[^可積性]:
形象地看,定積分的符號就是將 \(S\) 拉長成 \(\int\) , \(f(\xi_i)\) 寫成 \(f(x)\) , \(\Delta x\) 寫成 \(\text{d}x\) ,並標上區間左右端點得到的。定積分是因其結果為定數而得名的。
附註:
此處的 \(\text{d}x\) 在初期可以理解幾何詮釋中矩形的無窮小的底邊,但它的實際作用是說明積分的變數。這要到後面的分部積分法和換元積分法的時候才會體現。
—2.定積分的性質
如上定積分的定義侷限於 \(a<b\) 的情況,簡單粗暴的補充:
就可以對任意的 \(a,b\) 做定積分了。
定積分滿足如下顯然的(所謂證明不過是套定義式罷了)運演算法則:
\((ⅰ)\quad\) 加減法則:\(\int_a^b{(f(x)\pm g(x))\text{d}x}=\int_a^b{f(x)\text{d}x}\pm\int_a^b{g(x)\text{d}x} \)
\((ⅱ)\quad\) 係數法則:\(\int_a^b{kf(x)\text{d}x}=k\int_a^b{f(x)\text{d}x}\) ( \(k\) 為常數)
\((ⅲ)\quad\) 連線法則:\(\int_a^b{f(x)\text{d}x}+\int_b^c{f(x)\text{d}x}=\int_a^c{f(x)\text{d}x}\)
或許你已經準備計算一些常見函式的定積分了,但是……這個定義式幾乎沒有任何用處——絕大多數函式的求和是沒辦法計算的。別急,插個題外話,一切便豁然開朗。
§2.不定積分
—1.不定積分的定義
求導是一種將函式變為另一個函式的運算(這被稱為“運算元”),如同定義了加法之後便要定義它的逆運算——減法,我們定義如下的求導的逆運算:
若兩函式 \(F(x),f(x)\) 滿足 \(F'(x)=f(x)\) ,就稱:
\[\int{f(x)\text{d}x}=F(x)+C \]其中 \(C\) 為任意常數,此運算稱為對 \(f(x)\) 的不定積分, \(F(x)\) 稱為 \(f(x)\) 的原函式。
常數 \(C\) 的存在,是由於常數不會影響求導結果。正因如此,不定積分的結果不是一個函式,而是一個函式集合 \(\mathbb{F}=\{F(x)+C | C\in\mathbb{R}\}\) ,這也就是其被稱為“不定”積分的緣故。
出於嚴謹,我們要檢驗一下不定積分的完備性,也就是不會出現 \(G'(x)=f(x)\) 且 \(G'(x)\notin\mathbb{F}\) :
證明: \(F'(x)=G'(x)\) 當且僅當 \(F(x)-G(x)\) 為常數。
由前推後:令 \(\phi(x)=F(x)-G(x)\) ,則 \(\phi'(x)=F'(x)-G'(x)=0\) ,由【第2章 §2 —1. 定理零】,\(\phi(x)\) 為常函式,得證。
由後推前:顯然。
於是我們完備地得到了不定積分的定義。
根據不定積分的定義,有顯然的恆等式:
我們把函式 \(y=f(x)\) 的導數寫成微分之比 \(y'=\cfrac{\text{d}y}{\text{d}x}\) 的形式,自然地約掉 \(\text{d}x\) 得到:
於是,我們可以理解為: \(\int\) 和 \(\text{d}\) 是一對互逆運算![1]
不定積分的相加和乘以係數有如下顯然的運演算法則:
對於函式 \(u=f(x)\) ,\(v=g(x)\) :
\((ⅰ)\quad\) 加減法則: \(\int{(u \pm v)\text{d}x}=\int{u}\text{d}x \pm \int{v\text{d}x}\)
\((ⅱ)\quad\) 係數法則: \(\int{(k\cdot u)\text{d}x}=k\cdot\int{u\text{d}x}\) ( \(k\) 為常數)
但是不定積分的乘法和函式巢狀法則則涉及複雜的技巧(以至於它們甚至失掉了“乘法”和“巢狀”這兩個基本的名字,改為了“分部積分法”和“換元積分法”),我們會專闢一節加以討論,此處且按下不表。
—2.微積分基本定理
讀到此處你一定會發現一件怪事:定積分和不定積分的定義迥然不同,但它們卻有極其形似的名稱和記號。這一切都源於如下大名鼎鼎的微積分基本定理(又名牛頓-萊布尼茨定理):
若 \(F'(x)=f(x)\) ,則:
\[\int_a^b{f(x)\text{d}x}=F(b)-F(a) \]我們有時記等號右側為 \(F(x)|_a^b\) ,如同時記 \(F(x)=\int{f(x)\text{d}x}\) ,就能得到如下的優美式子:
\[\int_a^b{f(x)\text{d}x}=\left.\int{f(x)\text{d}x}\right|_a^b \]
是不是令人折服?現在運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證明之:
證明:若 \(F'(x)=f(x)\) ,則:
\[\int_a^b{f(x)\text{d}x}=F(b)-F(a) \]擺出定積分的定義式:
\[\int_a^b{f(x)\text{d}x}=\lim_{\lambda\to0}{\sum_{i=1}^{n}{f(\xi_i)\Delta x_i}} \]對於任意一段 \([x_{i-1},x_i]\) ,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2],有:
\[F(x_i)-F(x_{i-1})=f(c_i)\Delta x_i\qquad c_i\in(x_{i-1},x_i) \]由於 \(\xi_i\) 的選取是任意的,不妨令 \(\xi_i=c_i\) ,那麼:
\[\sum_{i=1}^{n}{f(\xi_i)\Delta x_i}= \sum_{i=1}^{n}{f(c_i)\Delta x_i}= \sum_{i=1}^{n}{(F(x_i)-F(x_{i-1}))}= F(x_n)-F(x_0) \]所以:
\[\int_a^b{f(x)\text{d}x}=\lim_{\lambda\to0}{\sum_{i=1}^{n}{f(\xi_i)\Delta x_i}} =\lim_{\lambda\to0}{(F(x_n)-F(x_0))}=F(b)-F(a) \]命題得證。
有了微積分基本定理,我們就自然地搭建起了微分和積分的橋樑。從現代的角度,這定理描述的是定積分和不定積分的關係。但在微積分草創之時,其意義則十分重大:從幾何角度,“積分”就是求曲邊圖形面積,“微分”就是求曲線斜率;從物理角度,“積分”就是求連續變化系統的巨集觀狀態,“微分”就是求連續變化系統的微觀改變;微積分基本定理就是在說,以上這兩對操作分別互逆!
有了微積分基本定理之後,我們就可以專心於“如何求不定積分”這一問題,定積分的內容將很少以重要的形式再出現了。
—3.微積分基本定理的相關結論和例子
如下結論從證明的路線上來說,理應出現再微積分基本定理前邊(至少是同時),但是從微積分基本定理回望它們會顯得更容易理解。
-
積分中值定理
對於區間 \([a,b]\) 上的函式 \(f(x)\) ,存在 \(c\in[a,b]\) 使得:
\[\int_a^b{f(x)\text{d}x}=f(c)(b-a) \]令 \(F(x)=\int{f(x)\text{d}x}\) ,則由微積分基本定理結合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int_a^b{f(x)\text{d}x}=F(b)-F(a)=F'(c)(b-a)=f(c)(b-a) \] -
原函式存在定理
對於函式 \(f(x)\) ,如下的函式 \(F(x)\) 是其原函式:
\[F(x)=\int_a^x{f(t)\text{d}t} \]給定自變數增量 \(\Delta x\) ,則函式 \(F(x)\) 獲得增量:
\[\Delta F=F(x+\Delta x)-F(x) =\int_a^{x+\Delta x}{f(t)\text{d}t}-\int_a^x{f(t)\text{d}t} =\int_x^{x+\Delta x}{f(t)\text{d}t} \]根據積分的定義式,記 \(f(x)\) 在區間 \([x,x+\Delta x]\) 上的最大最小值分別為 \(M(f),m(f)\) ,有:
\[m(f)\Delta x\leqslant \int_x^{x+\Delta x}{f(t)\text{d}t}\leqslant M(f)\Delta x \]當 \(\Delta x\to 0\) 時,有 \(\lim m(f)=\lim M(f)=f(x)\) ,於是由夾逼定理:
\[\lim_{\Delta x\to 0}{\frac{1}{\Delta x}\int_x^{x+\Delta x}{f(t)\text{d}t}}=f(x) \]套用導數的定義:
\[F'(x)=\lim_{\Delta x\to 0}{\frac{\Delta F}{\Delta x}} =\lim_{\Delta x\to 0}{\frac{1}{\Delta x}\int_x^{x+\Delta x}{f(t)\text{d}t}} =f(x) \]意既 \(F(x)\) 是 \(f(x)\) 的原函式。
附註:
這一定理是微積分基本定理的另一種證法(抑或另一種形式)。許多求導與積分的結合,或這極限與積分的結合,往往可使用這一定理。
下面舉一些簡單但有趣的積分計算的例子:
- \(\sin x\) 下的面積
計算函式 \(\sin x\) 與 \(x\) 軸在區間 \([0,\pi]\) 上圍成的面積 \(S\) 。
根據定積分的幾何意義,以及由 \((\cos x)'=-\sin x\) ,有:
\[S=\int_0^\pi {\sin x\text{d}x}=(-\cos x)\Big|_0^\pi=\cos 0-\cos\pi=2 \]
-
兩個函式所夾的面積
如圖(檔案 §2-3-2.ggb )計算由 \(f:y=x^2,g:y=\sqrt{x+1},x=-1,x=2\) 圍成的陰影面積 \(S\) 。
首先算出 \(f,g\) 兩函式的原函式(不妨令積分常數 \(C=0\) ):
\[F(x)=\int{f(x)\text{d}x}=\frac{1}{3}x^3\quad,\quad G(x)=\int{g(x)\text{d}x}=\frac{2}{3}(x+1)^{\frac{3}{2}} \]我們將如圖的陰影分為三塊:以 \(A,B,C\) 為頂點的曲邊三角狀面積 \(S_1\) ,以 \(C,D\) 為頂點的葉子狀面積 \(S_2\) ,以 \(D,E,F\) 為頂點的曲邊三角狀面積 \(S_3\) 。整個積分割槽間 \([-1,2]\) 相應分為三段 \([-1,x_C],[x_C,x_D],[x_D,2]\) (先不解出 \(C,D\) 的座標),分別算出:
\[S_1=\int_{-1}^{x_C}{(f(x)-g(x))\text{d}x}=(F(x)-G(x))\Big|_{-1}^{x_C} =F(x_C)-G(x_C)-F(-1)+G(-1) \\ S_2=\int_{x_C}^{x_D}{(g(x)-f(x))\text{d}x}=(G(x)-F(x))\Big|_{x_C}^{x_D} =G(x_D)-F(x_D)-G(x_C)+F(x_C) \\ S_3=\int_{x_D}^{2}{(f(x)-g(x))\text{d}x}=(F(x)-G(x))\Big|_{x_D}^{2} =F(2)-G(2)-F(x_D)+G(x_D) \qquad \]將上三項相加,帶入 \(x_C \approx -0.724,x_D \approx 1.221\) ,得到 \(S=S_1+S_2+S_3 \approx 2.29\) 。
-
運用積分夾逼
求證:\(18\leqslant\displaystyle\sum_{x=1}^{100}{\frac{1}{\sqrt{x}}}\leqslant 19\)
由於下面兩幅圖(檔案 §2-3-3.ggb ),其中橙色和藍色部分是原和\(-1\) ,青色和黃色的部分是函式 \(f(x)=\frac{1}{\sqrt{x}}\) 在區間 \([2,100]\) 和 \([1,99]\) 上分別做的積分,
根據影像有 \(S_{青}<S_{藍}=S_{橙}<S_{黃}\) ,因而我們可以得到:
\[2\sqrt{100}-2\sqrt{2}=\int_{2}^{100}{\frac{1}{\sqrt{x}}\text{d}x}< \sum_{x=2}^{100}{\frac{1}{\sqrt{x}}} <\int_{1}^{99}{\frac{1}{\sqrt{x}}\text{d}x}=\sqrt{99}-\sqrt{1} \]因此:
\[18<2\sqrt{100}-2\sqrt{2}+1<\sum_{x=1}^{100}{\frac{1}{\sqrt{x}}}<2\sqrt{99}-2\sqrt{1}+1<19 \]附註:
此題當然有初等解法。注意到:\[\sqrt{x+1}+\sqrt{x}>2\sqrt{x}>\sqrt{x}+\sqrt{x-1} \\ \frac{1}{\sqrt{x+1}+\sqrt{x}}<\frac{1}{2\sqrt{x}}<\frac{1}{\sqrt{x}+\sqrt{x-1}} \\ 2\sqrt{x+1}-2\sqrt{x}<\frac{1}{\sqrt{x}}<2\sqrt{x}-2\sqrt{x-1} \]因而原和滿足(此處將 \(x=1\) 單列是為了夾逼的緊度):
\[1+\sum_{x=2}^{100}{(2\sqrt{x+1}-2\sqrt{x})}<\sum_{x=1}^{100}{\frac{1}{\sqrt{x}}}<1+\sum_{x=2}^{100}{(2\sqrt{x}-2\sqrt{x-1})} \\ 18<2\sqrt{100}-2\sqrt{2}+1<\sum_{x=1}^{100}{\frac{1}{\sqrt{x}}}<2\sqrt{99}-2\sqrt{1}+1<19 \]然而認識到這一不等式,上兩圖的積分影像也是不可或缺的。
§3.特殊積分法
—1.分部、換元積分法
根據已經熟知的求導法則:
有對應的積分恆等式:
第一個式子被稱為“分部積分法”。而第二個式子常寫作
此時它起到將 \(u\) 換為 \(x\) 的作用,被稱為“換元積分法”。如上兩法的微分形式如下:
此兩法的詳細內容會在下一章討論,此處先以兩個例子感受一二:
-
\(\int{\sec x\text{d}x}\)
令 \(t=\sin x\) ,則 \(\text{d}x=\frac{1}{\cos x}\text{d}t\) ,代入原式:
\[\int{\sec x\text{d}x} =\int{\frac{1}{\cos x}\text{d}x} =\int{\frac{1}{\cos^2 x}\text{d}t} =\int{\frac{1}{1-t^2}\text{d}t} \]對於這個分式,採取裂項的手段處理(這也會在下一章詳細討論):
\[\int{\frac{1}{1-t^2}\text{d}t} =\frac{1}{2}\int{\frac{1}{1-t}\text{d}t}+\frac{1}{2}\int{\frac{1}{1+t}\text{d}t} =\frac{1}{2}\ln{(1-t)}+\frac{1}{2}\ln{(1+t)}+C \]由於 \(t=\sin{x}\in[-1,1]\) ,故 \(\ln\) 內不必帶絕對值。回代 \(t=\sin x\) ,並化簡:
\[\frac{1}{2}\ln{(1-t)}+\frac{1}{2}\ln{(1+t)}+C =\ln{\sqrt{\frac{1-\sin x}{1+\sin x}}}+C =\ln{\vert\tan x+\sec x\rvert}+C \]得到答案:
\[\int{\sec x\text{d}x}=\ln{\vert\tan x+\sec x\rvert}+C \]附註:
另有一極巧妙的做法:\[\begin{align*} \int{\sec x\text{d}x} & =\int{\frac{\sec^2 x+\tan x\sec x}{\sec x+\tan x}\text{d}x} \\ & =\int{\ln'(\sec x+\tan x)\cdot(\sec x+\tan x)'\text{d}x} \\ & =\ln{\vert\tan x+\sec x\rvert}+C \end{align*} \]套用 \(f(g(x))+C=\int{f'(g(x))g'(x)\text{d}x}\) 。
-
\(\int{e^x\sin x\text{d}x}\)
令 \(u=e^x,v=\sin x\) ,套用兩次分部積分法:
\[\begin{align*} \int{e^x\sin x\text{d}x} &=e^x\sin x-\int{e^x\cos x\text{d}x} \\ & =e^x\sin x-\left(e^x\cos x-\int{e^x(-\sin x)\text{d}x}\right) \\ & =e^x(\sin x+\cos x)-\int{e^x\sin x\text{d}x} \end{align*} \]於是得出:
\[\int{e^x\sin x\text{d}x}=\frac{e^x}{2}(\sin x+\cos x) \]附註:此類形如 \(e^xf(x)\) 的積分常用分部積分法,通常最終會在等號右側重現原積分。
—2.反常積分
反常積分,是指在積分割槽間內被積函式有未定義點或無窮點的定積分,這些點被稱為“瑕點”。例如
就有 \(-\infin,-1,+1,+\infin\) 四個瑕點。
總可以通過拆分,將有多個瑕點的反常積分拆分成僅含有一個瑕點,並且瑕點位於積分上下界的反常積分。既然函式在瑕點處無定義,容易想到的處理方法是通過極限逼近。於是得到反常積分的定義(以下的 \(c\) 皆是函式無定義的點):
我們嘗試求一下本節開頭的積分。有些初學者在可能會做如下論斷:
由於被積函式 \(\cfrac{x}{x^2-1}\) 是奇函式,所以
\[\begin{align*} \int_{-\infin}^{+\infin}{\frac{x}{x^2-1}\text{d}x} & =\lim_{t\to+\infin}{\left(\int_{-t}^{0}{\frac{x}{x^2-1}\text{d}x}+\int_{0}^{t}{\frac{x}{x^2-1}\text{d}x}\right)} \\ & =\lim_{t\to+\infin}{\left(\int_{0}^{t}{\frac{-x}{x^2-1}\text{d}x}+\int_{0}^{t}{\frac{x}{x^2-1}\text{d}x}\right)}=0 \end{align*} \]
如此做的錯誤在於試圖僅用一個字母解決兩個極限。正確的做法是先算出不定積分:
然後老老實實按定義:
首先取出第一個積分:
依次計算剩餘積分,得出的結果分別是 \(-\infin,+\infin,-\infin,\infin,\infin\) ,這些無窮互不關聯,於是原積分的結果是一個不存在的值。
—3.體積、弧長、表面積積分
所謂“面動成體”,積分給予了我們強大的計算面積的工具,那接下來自然就可以開始體積的計算。我們要解決的是稱為“旋轉體”的立體的體積。對於一個定義在區間 \([a,b]\) 上的函式 \(f(x)\) ,我們將它與 \(x\) 軸、直線 \(x=a,x=b\) 圍成的面積繞 \(x\) 軸旋轉一週,求得到的立體的體積。
回到積分定義的本源,我們對曲邊形的處理方法是將其分割成多個矩形小條,累加來近似。如果我們將這個矩形組成的近似物繞 \(x\) 軸旋轉一週,則可以得到一組圓盤,每個圓盤的半徑為矩形的高,也就是這一區間內某點的函式值,高為矩形的寬。因此,旋轉體就可以橫截成多個圓盤,累加來近似。
將思路落實成式子。首先分割區間 \([a,b]\) 為點 \(a=x_0<x_1<x_2<\cdots<x_{n-1}<x_n=b\) ,然後將每兩點之間的距離 \(\Delta x_i=x_{i}-x_{i-1}\ (1\leqslant i\leqslant n)\) 作為圓盤的厚度,同時在每個區間 \([x_{i-1},x_i]\) 內取一點 \(\xi_i\) ,並以這一點的函式值 \(f(\xi_i)\) 作為圓盤的半徑,算出所有圓盤體積之和:
仿照積分定義的那個極限:
讓我們以一個例項練手
求半徑為 \(r\) 的球的體積。
球由半圓旋轉而成。半徑為 \(r\) 的半圓對應函式
\[y=\sqrt{r^2-x^2} \qquad(-r\leqslant x\leqslant r) \]套用旋轉體體積公式:
\[V=\int_{-r}^r{(\sqrt{r^2-x^2})^2\text{d}x} =\int_{-r}^{r}{(r^2-x^2)\text{d}x} =\left(r^2x-\frac{1}{3}x^3\right)\Big|_{-r}^r=\frac{4\pi}{3}r^3 \]就是我們熟悉的球的體積公式。如下圖(檔案 §3-3.ggb ,藍色為球,綠色為推導過程中的圓盤):
除了繞 \(x\) 軸旋轉,還可以繞 \(y\) 軸旋轉。此時的函式 \(f(x)\) 與 \(x\) 軸、直線 \(x=a,x=b\) 圍成的面積旋轉所得的立體,就可以如洋蔥一般分割成數層柱殼,其中第 \(i\) 層的體積為 \(\nu_i=f(x_i)\pi(x_{i+1}^2-x_i^2)\) 。若直接將其累加套入極限,是無法整理成積分的形式的。我們可將其近似為以內層圓周長 \(2\pi x_i\) 為長、柱殼厚度 \(\Delta x_i\) 為寬、柱殼高度 \(f(\xi_i)\) 為高的長方體,其體積為 \(v_i=2\pi x_i \cdot\Delta x_i \cdot f(\xi_i)\) 。將其累加:
仿照積分定義的那個極限:
旋轉體當然還可以由繞非 \(x,y\) 軸的軸旋轉得到,統一的處理方法是將其變換為座標軸之後再積分。
積分的作用還可擴充到一維領域——求曲線弧長。若要求函式 \(y=f(x)\) 再閉區間 \([a,b]\) 內的函式影像曲線的長度,首先分割區間 \([a,b]\) 為點 \(a=x_0<x_1<x_2<\cdots<x_{n-1}<x_n=b\) ,然後算出每兩點之間對應的函式影像上的點之間的距離:
將這些距離累加並求極限:
注意到當 \(\lambda\to 0\) 時, \(\Delta x_i\to 0\) ,則根據導數的定義有 \(\cfrac{\Delta y_i}{\Delta x_i}\sim f'(x)\) ,於是:
我們嘗試根據這個式子求圓的周長:
半徑為 \(r\) 的半圓對應函式 \(f(x)=\sqrt{r^2-x^2}\) ,則
\[f'(x)=-\frac{x}{\sqrt{r^2-x^2}} \]套用弧長的公式:
\[L=\int_{-r}^r{\sqrt{1+\left(-\frac{x}{\sqrt{r^2-x^2}}\right)^2}\text{d}x} =\int_{-r}^r{\frac{\text{d}x}{\sqrt{r^2-x^2}}} \]換元 \(x=r\sin t\) ,則 \(\text{d}x=r\cos t\text{d}t\) ,積分下限 \([-\frac{\pi}{2},\frac{\pi}{2}]\) (注意定積分換元時要一併替換積分割槽間),原積分變為 (此區間內 \(\cos t\geqslant 0\) ,無需討論符號):
\[L=\int_{-\frac{\pi}{2}}^{\frac{\pi}{2}}{\frac{r\cos t\text{d}t}{\sqrt{r^2-(r\sin t)^2}}}=\int_{-\frac{\pi}{2}}^{\frac{\pi}{2}}{r\text{d}t} =rt\Big|_{-\frac{\pi}{2}}^{\frac{\pi}{2}}=\pi r \]因此圓的周長 \(C=2L=2\pi r\) 。
將曲線繞著軸旋轉,就可以得到旋轉曲面。讀者可仿照求旋轉體體積,自行推導如下兩個繞 \(x,y\) 軸旋轉得到旋轉曲面的表面積:
§4.積分的例項
—1.萬有引力勢能
我們考慮一維空間中的情況[3]。經典力學中,質量為 \(M,m\) 、相距 \(x\) 的兩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的方向指向對方,其大小可看作關於 \(x\) 的函式:
假定在原點有一質量為 \(M\) 的質點,定義無窮遠點為勢能零點。首先計算質量為 \(m\) 的質點從無窮遠點移動到 \(r_0\) 點過程中萬有引力 \(F\) 做的功。我們取足夠遠的一點 \(r_1\) ,將移動過程 \([r_0,r_1]\) 分為 \(n\) 段,假定每一段上 \(F\) 不變,累加所作的功(此時引力方向與移動方向相同,功為正):
使區間長 \(\lambda\to 0\) ,右端點 \(r_1\to \infin\) ,得到引力做的功的定義:
這是一個反常積分。做出不定積分:
代回原反常積分得到答案:
由於無窮遠點為勢能零點,因此 \(r_0\) 點的萬有引力勢能:
—2.質能方程
我們考慮一維空間中的情況[4]。在狹義相對論體系中,兩個相對速度為 \(u\) 的慣性系滿足洛倫茲變換:
若對於一個慣性系有一個速度為 \(v\) 的物體,那麼另一個慣性系中此物體的速度
假設有兩個相對速度為 \(u\) 的慣性系 \(S,S'\) ,質量均為 \(m_0\) 的兩個質點分別相對於 \(S,S'\) 靜止。兩質點相撞後合併為一個質點 \(M\) ,其相對於 \(S,S'\) 的速度分別為 \(v,v'\) 。假定參考系中物體的質量 \(m\) 是速度的大小 \(|v|\) 的函式。那麼由於質量和動量守恆,對於兩個慣性系分別有:
於是得到 \(v'=-v\) ,又根據慣性系間的速度變換 (顯然,\(u>v\)):
因此:
於是可定義定義質量為 \(m\) 速度為 \(v\) 的質點的動量 \(p\) 為:
從而質點如此運動時所受的力 \(F\) 為:
同【§4—1】中的功的定義,此力 \(F\) 在區間 \([0,s]\) 上做功:
根據動量的定義計算其導數:
帶回原積分:
記洛倫茲因子 \(\gamma=(1-v^2/c^2)^{-1/2}\) 。由於合外力對物體做的功等於動能的改變數,假設初始動能為 \(0\) ,那麼點 \(s\) 的動能就為 \(E_k=\gamma mc^2-mc^2\) 。我們視第一部分 \(\gamma mc^2\) 為總能量,第二部分 \(E=mc^2\) 為靜能,就得到了質能方程。
—3.蒲豐投針問題
平面內有無窮條相距 \(a\) 的平行線,將長度為 \(b\) 的針丟在平面內,求針與平行線相交的概率。
首先將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我們可以用數對 \((x,\theta)\) 描述針在平面內的位置,其中 \(x\) 表示針的中點到距離最近的平行線的距離, \(x\in[0,\frac a 2]\) ;\(\theta\) 表示針與平行線的夾角, \(\theta\in[0,\frac \pi 2]\) 。則針與平行線相交就可以描述為如下不等式:
我們將滿足解的數對 \((x,\theta)\) 表在平面內,就會形成如下藍色區域:
我們所求的概率就是藍色區域面積與棕色矩形面積之比。在用積分求出藍色區域面積之前,要注意到當 \(b>a,\sin\theta>\frac a b\) 時,藍色區域會被限制成矩形,此時要分開求積分。於是:
-
當 \(b\leqslant a\) 時,
\[\begin{align*} S & =\int_{0}^{\frac{\pi}{2}}{\frac{b}{2}\sin\theta\text{d}\theta}=-\frac{b}{2}\cos\theta\Big|_0^{\frac{\pi}{2}}=\frac{b}{2} \\ P & =\frac{S}{S_0}=\frac{\frac{b}{2}}{\frac{a}{2}\cdot\frac{\pi}{2}}=\frac{2b}{\pi a} \end{align*} \] -
當 \(b>a\) 時,
\[\begin{align*} S & =\int_{0}^{\arcsin\frac{a}{b}}{\frac{b}{2}\sin\theta\text{d}\theta}+\int_{\arcsin\frac{a}{b}}^{\frac{\pi}{2}}{\frac{a}{2}\text{d}\theta} \\ &=-\frac{b}{2}\cos\theta\Big|_0^{\arcsin\frac{a}{b}}+\frac{a}{2}\left(\frac{\pi}{2}-\arcsin\frac{a}{b}\right) \\ & = \frac{\pi a}{4}+\frac{b}{2}-\frac{1}{2}\sqrt{b^2-a^2}-\frac{a}{2}\arcsin\frac{a}{b} \\ P & =\frac{S}{S_0}=\frac{\frac{\pi a}{4}+\frac{b}{2}-\frac{1}{2}\sqrt{b^2-a^2}-\frac{a}{2}\arcsin\frac{a}{b}}{\frac{a}{2}\cdot\frac{\pi}{2}} \\ & =1+\frac{2b}{\pi a}-\frac{2}{\pi a}\sqrt{b^2-a^2}-\frac{2}{\pi}\arcsin\frac{a}{b} \end{align*} \]
綜合起來:
讀者可自證:給定 \(a\) ,總有 \(0<P<1\) , \(P\) 隨 \(b\) 的增大嚴格減小,當 \(b\to\infin\) 時 \(P\to 1\) 。
這個實驗在歷史上曾用來估計 \(\pi\) 的大小,不少人做過此實驗(下隨意取幾例):
試驗者 | 時間 | 投擲次數 | 相交次數 | \(\pi\) 估計值 |
---|---|---|---|---|
Smith | 1855年 | 3204 | 1218.5 | 3.1554 |
Lazzerini | 1901年 | 3408 | 1808 | 3.1415929 |
Reina | 1925年 | 2520 | 859 | 3.1795 |
而其中多數要麼很不精確,要麼有造假之嫌。這個實驗的“用概率估值”的精神被大名鼎鼎的蒙特卡洛方法繼承,現在在計算機領域仍廣為應用。
—4.不規則物體的引力
求平面內線密度 \(\rho\) 的曲線 \((x(t),y(t)),t\in[a,b]\) 對質量為 \(m\) 的質點 \((p,q)\) 的引力的大小。
老規矩,分割區間 \([a,b]\) ,近似計算出每一段的質量:
取每一段上的一點 \((\xi_i,\psi_i)\) ,算出其到質點的距離:
計算出此段對質點的引力大小:
將力分解到座標軸方向上:
求和求出合力,並套入極限:
於是這個引力的大小就是 \(F=\sqrt{F_x^2+F_y^2}\) 。
本章介紹了積分的定義、基本計算方法和其應用。狹義來說,積分是微分的逆操作(這將在第五章微分方程充分體現)。廣義來說,對某一個函式的“累積”操作總可以抽象成關於這個函式的一個積分(積分甚至不一定連續,例如在數論中狄利克雷卷積就可以視作一種“積分”),再加以解決。積分也因此廣泛地應用於物理、資訊等各個領域。在下一章節,我們將介紹對於各種常見形式的積分的計算方法,那將是一個純粹技術性的章節。
另一種理解是將 \(\int{\text{d}y}\) 視作函式 \(f(y)=1\) 的積分,那麼如上的操作就是下一節的換元積分法。 ↩︎
這裡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使用條件,應由函式的可積性保證。詳細的討論會十分繁瑣,並會涉及測度論等高深內容。讀者僅需理解為“大部分常見的連續可導函式都可積”即可。 ↩︎
勢能的定義實則是很複雜的,涉及到多維空間中的定向、零點的選取、積分是否與路徑相關等。這裡採取的是一維空間中的方便的簡化。 ↩︎
以下內容參考了微信公眾號“長尾科技”的文章你也能懂的質能方程E=mc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