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說 "人和人最大的差別是認知",說的是認知的力量,羅伯特·清崎說"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描述了認知的侷限。很明顯,好的認知是力量,不好的認知是侷限。但是認知又沒法量化,所以有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很難認清自己,也很難學習別人。
曾經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我感慨"如何才能達到老師和老大們的認知高度呢?感覺光憑看書學習,好難啊。" 當時老大給出了回應,說 "關鍵在於選擇"。
確實,如果能堅持選擇正確的事情,不避艱難,選擇長期價值,不趨小利,選擇務實奮鬥,不浮躁,進步是必然,只在早晚。
回首2021年,文章輸出略少。來到2022,新年新氣象,希望給自己立個flag,爭取Break。
作為今年的開篇,想聊聊工作上的一些認知、看法,謂之自省。
找到企業價值與團隊成長的最佳戰略落地點是團隊Leader的核心工作
這應該是筆者近幾年關於領導力和帶團隊方面最深的體悟了,沒有之一。
作為團隊Leader,企業價值和團隊成長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產出不了價值,團隊就不會有回報,做的事情沒有一定的高度,大家個人方面就會成長不足,長期也會缺乏進步。而尋找最佳戰略落地點,就是要找到那個團隊關鍵著力點,要既能很好的達成職責和目標,還要能在技術先進上有一定的突破。
這點很重要,值得花精力慎重對待。
回頭來看,雲原生就是近幾年我給團隊找的主要戰略方向了。拋開成績不談,通過這個戰略,團隊人員技術水平提高很多,且行業優勢明顯,這一點還是挺讓我自豪的。
視人為人,超越伯樂
對於很多技術管理者來講,這可能是最難的,包括我自己。
人心難測,但人性中最有力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訴求,而如何能團結一群人,發揮 1+1 > 2 的作用,非常考驗功力。我們知道,現實中絕大多數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但越是如此,領導者越不應該把問題簡單定性在人上。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修人修心才是正途。
但,用人之長容易,培人之短甚難。我以前也有過嘗試培人之短,深感不易。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更認同“選對人比培養人更重要”的原因吧。
但,無論如此,任何時候都不應該丟失以人為本的心。
組織先行,倡導質量全員建設
自始至終,測試只是質量保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談質量,實際談的是結果質量,是產品能不能服務好終端使用者,即使是面臨突發情況,異常情況。
以終為始,架構設計合不合理,程式碼實現優不優雅,產品姿勢貼不貼切,都會影響最終的服務質量。
質量保障沒有銀彈,也不會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功夫都在平時。而如果能調動更多的人,心繫質量,參與質量建設,不管從企業ROI還是技術文化構建上,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工程效率本質是為提升工程生產力服務的,面向的是全體工程人員,而不是單指QA
很多時候,工程效率同學從組織分佈上會離QA較近,這會導致工效同學的目光過於關注測試的一畝三分地,侷限性比較大。但是,企業內工程屬性更多的其實是研發人員,解決他們的痛點從價值規模上來看才是最大的。
不過,這類人又是最難服務的,有很多"古怪"的愛好。比如,一個不爽,分分鐘鍾就自己搞個輪子。所以應該如何做呢?
一定要深入到研發群體去,多觀察,多交流,深挖痛點。真正把他們當作實際客戶,以服務的心態來面對,才容易找到破局點,並形成突破。
很多時候,我個人是不推薦建設專服務於手動測試同學的所謂自動化測試平臺的。作為技術人,以程式碼的形式呈現用例,管理用例,感覺已經足夠了。
而保持團隊技術密度,倡導技控先於人控,長期角度也會有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