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旅遊經濟執行分析與2022年發展預測》(中國旅遊經濟藍皮書No.14)是由戴斌院長任主編、凝結全院集體智慧的成果。110日,《中國旅遊經濟藍皮書(No.14)》暨2022年第一季度學術成果釋出會線上召開。會上,資料分析所胡詠君博士代表課題組釋出了《2021年旅遊經濟執行分析與2022年發展預測》(中國旅遊經濟藍皮書No.14)。

報告指出:2021年,受局地多點散發疫情影響,全年旅遊經濟復甦程式在下半年出現明顯波動,必要出行之外的旅遊消費意願和企業家信心同步收縮,全年旅遊經濟處於弱景氣區間,企業紓困解難壓力進一步加大。2022年,疫情仍將是影響旅遊復甦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巨集觀經濟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在旅遊領域都會有更明顯的體現,但是復甦向上的程式不會停止,創新發展的勢頭不會減弱,優質文化產品和旅遊服務供給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報告主要觀點如下:

  一、低於預期的2021年旅遊經濟  

新冠疫情已經持續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在國內外多極新格局和風險挑戰增多的複雜局面下,我國旅遊業經歷了最嚴峻的挑戰和最漫長的恢復。隨著科學研判、分類指導、動態調整、精準防控的機制越來越成熟,2021年旅遊經濟總體上呈現階梯型復甦的態勢。全年全國旅遊經濟執行綜合指數(CTA-TEP)同比上升了25.28點,跨過榮枯線,進入102.38點的弱景氣區間。值得關注的是,企業家信心指數尚未恢復到臨界值水平,旅遊經濟復甦的新通道尚未完全開啟。

1.旅遊消費:入出境旅遊市場全面停滯,剛性出行需求基本面不變,彈性旅遊消費收縮

城鄉居民出遊潛力低於市場預期,假日市場對旅遊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作用顯著。受巨集觀經濟下行和疫情的疊加影響,2021年第三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同比下降18.3%,消費面和產業面信心減弱, 預計全年國內旅遊出遊人數為34.31億人次,旅遊收入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9%35%,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57%53%。從節假日來看,今年春節、五一、國慶長假,國內旅遊客流分別恢復至疫情同期的75.3%103.2%70.1%,收入恢復58.6%77.0%59.9%,分別高於各季度的國內旅遊增長,假日市場有效支撐著全年旅遊經濟。

中遠端旅遊市場復甦緩慢,近程和本地旅遊的市場託底效應明顯。在過去的一年中,必要出行外的公務差旅和商務出行外,中遠端觀光、休閒和度假旅遊規模和消費能力尚無回升跡象。國慶節假日期間,遊客平均出遊半徑141.3公里,比去年縮減71.7公里,減少33.66%。目的地平均遊憩半徑13.1公里,比去年縮減1.1公里,減少7.75%。以都市休閒、近郊遊為主的本地人遊本地特徵明顯。

出境迴流需求釋放有限,下沉市場的消費支撐作用不足。從市場資料來看,除海南島免稅購物和一線城市周邊的高階度假酒店,留在境內的1.2億人次出境旅遊者並沒有對國內旅遊市場形成明顯的拉動效應,旅遊消費熱點不足,離島免稅業務對目的的產業創新和全國旅遊經濟帶動尚不明顯。農村居民參與旅遊的比例明顯提升,旅遊市場繼續保持價低量升的態勢。前三季度,農村居民旅遊人數和收入分別為7.55億人次和0.4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1%67%

2.旅遊產業:供給衝擊明顯,產業規模收縮,企業家信心不穩,投資預期偏弱

頭部旅遊企業韌性有待提升,中小企業持續洗牌。以旅遊集團和上市公司為代表的頭部旅遊企業,在過去的兩年中有效應對疫情的衝擊,穩步了陣腳,也積累了經驗。多數企業仍然通過資產變賣、人員裁減、業務調整等方式艱難維持,盤整、創新升級的阻力巨大,中小企業尤其是旅行社遭受了嚴峻衝擊並面臨著生存危機。文化和旅遊部統計資料顯示,第三季度全國旅行社國內旅遊組織1655.37萬人次、4621.12萬人天,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33%29%

都市休閒、鄉村度假、文化消費需求上升,但是旅遊供給的產品創新和專案研發不足。近程遊拉動了都市休閒、文化娛樂和鄉村旅遊消費,城市周邊民宿與高階酒店、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歷史文化街區、休閒遊憩步道為本地遊客提供深度體驗空間,脫口秀、書店、轟趴、桌遊、密室為近程休閒消費解鎖更多城市新玩法。旅行服務領域去旅行社化、旅遊住宿領域去星級酒店化、旅遊休閒領域去景區化趨勢進一步加速,然而旅遊企業適應新需求的新產品和新業態尚未形成基礎支撐的商業力量。

客源地的旅遊經濟復甦程式快於目的地,南密北疏”“東多西少的非均衡結構進一步顯化。受疫情防控影響,多個省市倡導無必要不出行,很多遊客將遠端出遊計劃轉向近程和本地,出遊需求在區域性區域集中釋放。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浙江、江蘇、河南、湖南、湖北、重慶、成都等人口密集區城市的景區恢復程度要好於西南地區。

3.產業政策:統籌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和復工復業,多措並舉助力紓困解難,但是市場主體獲得感相對不足

文化和旅遊部在指導企業用好普惠性政策的同時,推出一系列針對性紓困政策舉措。將旅遊景區、鄉村旅遊等納入增值稅減免、專項債券、穩定就業、促進消費、創業創新等政策支援範圍。還出臺了系列政策有效引導文化、旅遊與體育、教育、商貿等行業的跨界融合發展,加速了5G、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文化和旅遊場景中創新應用。如何將既有政策紅利和基建投資有效轉化為現實的消費場景和產品業態,在政策宣講、執行落實、支撐配套和綜合績效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二、謹慎樂觀的2022年旅遊經濟  

當前,新冠疫情對行業衝擊仍在持續,巨集觀經濟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在旅遊業表現的更為明顯,旅遊業資金、就業等系統性風險仍在累積,必要出行之外的旅遊消費意願和企業家信心同步收縮。2022年全年旅遊經濟預期下調為謹慎樂觀,我們要對困難、問題和風險做好更充分的準備。綜合考慮巨集觀經濟、疫情影響和市場因素,預計2022年國內旅遊人數39.80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3.8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27%,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預計出入境旅遊人數同比增長達2成,恢復至2019年的2-3成。

旅遊消費和休閒度假等彈性需求將會進一步的釋放。中國旅遊研究院出遊意願專項調查資料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居民旅遊意願為85.32%,同比增長3.15%。這意味著旅遊需求的基本面還在,並穩步恢復至疫前水平。受流動性管控政策影響,近程與本地遊需求進一步增長。從搜尋量、預定量、關注度等先行指標來看,高品質的微旅行、宅度假和文化消費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高頻低價仍是主流需求。近程、散客、休閒、體驗成為主體,研學、自駕、旅遊專列、宿營等產品需求旺盛。

旅遊產業的變革、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的意識進一步顯化。以中旅集團、首旅集團、華僑城集團等國有旅遊集團作為承載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重要旅遊資源整合平臺,主動作為,積極變革,成為疫後復甦發展的中堅力量。攜程、春秋、開元、美團等社會資本和民營資本為主體的旅遊企業,深耕國內市場,針對遊客個性化、碎片化的需求,挖掘周邊旅遊資源,及時切入短途遊、定製遊,成為旅遊市場的新亮點。冬奧會的舉辦推動冰雪旅遊成為冬季旅遊的新潮流,數字化、智慧化、冰雪等相關領域融資增長顯著。

各級黨委和政府推進旅遊業復甦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的措施將會更加務實。黨的十九屆系列全會,以及《文化和旅遊業十四五規劃》等重要檔案的密集出臺,為投資拉動和創新驅動的旅遊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大動能。貫徹落實2022宣傳部長會議、文化和旅遊廳局長會議要求,緊緊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提供更多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產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旅遊業帶來了更加巨集大的發展格局的發展信心。圍繞世界級旅遊城市、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國家級旅遊城市和街區、冬奧旅遊、鄉村旅遊、紅色旅遊,以及長城、長征、大運河、黃河和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各級黨委政府積極制定規劃和行動計劃、明確重點領域、分解指標任務等。

國際旅遊交流合作會將更加頻繁。新的一年出入境旅遊市場恢復的可能性和路線圖更可期待,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東亞、東南亞將是優先恢復的方向和政策著力點。義大利、希臘、中東歐等雙多邊旅遊交流活動以及古巴、多明尼加等加勒比地區,還有非洲都在蓄勢待發,中國也會在RCEPAPEC、金磚、上合等多邊框架內和主場外交中發出更多的聲音。專業化旅遊推廣機構也在醞釀探索,行業組織、市場主體將會有更多參與的積極性。

作者:胡詠君

來源: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