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itHub 學習,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HelloGitHub 訪談

HelloGitHub發表於2021-05-07

萬事開頭難,我們經過長期的策劃和籌備,終於推出了 HelloGitHub 採訪系列「開源專案作者的訪談」。這是一個採訪個人開源專案作者的欄目,內容側重於開源專案作者與開源的故事。

我們深知想要做好一個開源專案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同時也不止一次遇到過想做一個開源專案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那麼「HelloGitHub 採訪」希望通過分享優秀的個人開源專案作者的經歷以及故事,
讓讀者瞭解更多開源專案背後的故事,做開源專案的樂趣、困難、挫折以及收穫。

最後,也希望通過這個系列讓大家認識:

優秀的開源專案背後,那個對開源充滿熱愛而且特別可愛的人。

HelloGitHub 訪談,第一期的嘉賓:iamkun(朱昆)

在 GitHub 上學習、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iamkun

iamkun

故事開始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下我們的嘉賓:

姓名:朱昆
常用 ID:iamkun(不是蔡徐坤的坤喲~)
GitHub:https://github.com/iamkun
開源專案:
    - https://github.com/iamkun/dayjs
    - 語言:JavaScript
    - Star:34.8k
    - 收錄於 HelloGitHub 第 26 期
目前是阿里 Element UI(49.9k star)社群負責人

iamkun & 開源專案

Day.js

?️ :說到 Day.js 我們一定會想到 Moment.js,而 Day.js 的特性之一便是 Moment.js 沒有的極簡和輕量,這當中是有什麼故事嗎?為什麼在 Moment.js 盛行的 2018 年,選擇開源 Day.js 呢?

昆哥:其實一開始我並沒有想要做一個開源專案之類的想法,純粹是一次公司業務需求,想把專案優化下讓載入速度更快一點,然後發現整個專案中用了 Moment.js,但是我們並沒有使用它的全部功能,而只是用了部分功能,所以想著能不能搞一個精簡版的 Moment.js,就這樣我們優化了專案之餘也有了 Day.js 雛形。這裡要說下 Day.js 的命名了,一個專案的名字首先要好記,本來想叫 Date.js(前端嘛命名總是帶個 js,常見的就是 Node.js 了),不過有點遺憾被人搶佔了,想著這個專案要和日期有關最後就叫了 Day.js。

回到上面提到的那次優化,我們業務用上“初代” Day.js 之後 js 壓縮之後是原來的 1/30,也算是達成了優化的目標。

就是這樣僅僅是公司的優化需求,產生了 Day.js。至於為什麼是 2018 年,都只是個時機罷了,剛好業務優化需求,加上當時網上也沒有好的優化方式,網上大多數的解決方案都是基於 Moment.js 去進行優化,而沒有人想到去寫個簡化版的 Day.js(笑:大概是沒有人想到重新“造個輪子”吧)。正好,公司那段時間也在鼓勵開源,然後我們就想著反正都寫了,對吧,那不如索性發到網上去大家一起用好了,畢竟我們在專案中用了 Day.js 確實挺好用。

當然,在完全沒有推廣僅開源的情況下,不出所料,Day.js 起初一個 star 都沒有 ? 開源不易。

Element UI

?️ :除了 Day.js 這個身份之外,iamkun(昆哥)的另外一重身份是 Element UI 社群負責人。而一提到 Element UI,一般前端同學都會問:它還在開發嗎?還在維護?這裡方便透露下 Element UI 目前的開發進度和版本規劃嗎?

昆哥:Element UI 其實一直在維護的,只是它作為進入成熟期的開源專案,不會像初期那樣頻繁迭代,主要是以效能優化和 bugfix 為主,畢竟 Element UI 有非常多使用者在生產環境上使用它,還是以穩定為主。

在保證使用者生產環境穩定之餘,我們也有同步在做基於 Vue3 的 Element Plus 版本,重大的不相容升級和新元件,新 UI 都會在 Vue3 裡更新,畢竟按照現在的社群趨勢,Vue3 也是大勢所趨。所以,未來我們的主要開發精力會隨著 Vue3 的普及,慢慢地轉移到 Element Plus,當然用 Element UI 的小夥伴也不用擔心,Element UI 會一直處於一個維護的狀態,會有 bugfix 的 pr 合併進來,直到慢慢地所有的 Vue2 的生態遷移到 Vue3。這裡我們也歡迎其他小夥伴一起來做 Element UI,簡歷這邊有請:kunhello@outlook.com。

iamkun & 開源之路

?️ :我看到你在 GitHub 上還有幾個有意思的前端專案,比如:蓋樓遊戲等。而時間節點都很湊巧,是三年之前開始的?所以 iamkun(昆哥)你是怎麼走上開源條路的呢?以及,在你看來「開源」到底是什麼呢?

昆哥:為什麼開源時間點都是 3 年前呢?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剛剛入門前端,有了自己的 GitHub,就想著把自己寫的好玩的一些東西就會放在 GitHub 上面。

其實我開源出來的東西主要都是個人興趣,換句話說,開源是我的一種學習方法。舉個例子,我要實現一個需求,相比用現成的庫,我會更喜歡自己造輪子,把裡面每一個東西用最純的 JS 寫出來,這樣子去更好地瞭解它裡面的原理。當然,純粹地去造一個乾巴巴的輪子,其實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所以我一般會給它找一個場景,像上面蓋樓遊戲就是我開始學 Canvas 的時候寫的。通過試著寫一個遊戲來理解 Canvas 當中的原生 API,蓋樓遊戲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iamkun/tower_game

一開始走上開源這條路,正如上面說的有了 GitHub 之後就想讓貢獻牆好看點,所有有什麼稀奇古怪好玩的東西都會往 GitHub 上面放。但後來為什麼越來越喜歡做開源呢?因為我發現如果你真是很用心地把你的專案推到社群,是真的會吸引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他們會很樂意幫你把專案做得更好,也非常樂意去幫你 review 程式碼,去幫你完善你之前可能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

所以說,開源其實更重要的是一個 idea,就是你想做什麼,你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程式碼寫得好不好,或者說自己的能力能不能把這樣的一個東西做起來,只要你有這個 idea,只要你願意去做,開源社群的力量就是這麼的強大

?️ :做過開源專案的小夥伴都瞭解,一個專案獲得成功,姑且以 star 數和 commit 數為衡量標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搜遍全網,Day.js 在開源之後,iamkun 你並沒有大張旗鼓,花很多精力在推廣上面,但三年之後它成長為了一個 30k+ star,1.3k+ commit 的專案,當中是有什麼黑魔法嗎?

昆哥:Day.js 緣起於一次業務優化,開源之後其實很長時間裡沒有做推廣,就只是內部在使用。我們一直覺得酒香不怕巷子深,就那樣開源放在 GitHub 上,結果一個 star 增長都沒有。後來我們覺得酒香也怕巷子深,就是開源專案你光做出來其實只是它的第一步,後期的推廣還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我個人覺得 Day.js 能火起來主要是因為兩點,第一點就是天下苦 Moment.js 久矣,就想上面提到的,其實在網上搜一搜,很多的人都在說 Moment.js 體積很大,而且它這種可變物件對於除錯和開發非常的不友好。但是,社群的各個方案基本上都是在考慮怎麼對 Moment.js 本身進行優化,比如:把這些 locale 檔案都去掉,或者基於一些 Webpack 的外掛去優化 Moment 本身。也可能沒有人想著說我再寫一個精簡版的 Moment,因為這樣聽起來就是一個沒有意義的重複造輪子的行為。

但是,社群上對於優化 Moment 也是一個很經典的話題了,大家有各種各樣的嘗試方案,所以我覺得 Day.js 能火起來,第一點還是因為大家都覺得 Moment 很好用,但是 Moment 也有它非常不友好的地方。

另外一點可能就是有一點點機緣巧合了, Node.js 社群有一個大神叫 TJ(https://github.com/tj),這個人非常的厲害,就是我們用的 KOA、Express 這些知名框架都是他寫的。在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的情況下,TJ 大神給 Day.js 點了個贊,就在 Day.js 完全沒有推廣,完全沒有什麼 star 的時候,他給點了一個 star。然後,TJ 大神的這一次點贊給 Day.js 帶來了幾千 star,然後 Day.js 就開張了。

說個小花絮,後來我在推特上問 TJ 大神為什麼那時候給我們點了個 star,他說:只是覺得 Day.js 有意思。

但是,真要說 Day.js 它能變成今天這樣一個 30k 多 star 的專案,它一方面和前期的努力迭代、推廣有關係,另外一方面其實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堅持去做它、維護它

Day.js 其實剛開源的第一年也沒有那麼的火,也沒有特別多的關注,我真的就只是想把它開源出去、把它做得更好,當做自己的一個產品去運營、維護以及迭代它,所以慢慢堅持下來。而社群上的人,用過 Day.js 之後覺得挺好用,就會自發地幫你去推廣、安利,慢慢地 Day.js 就被大家知道並且接受了。

  • 機緣巧合 node 社群大神 tj 點了個 star 為專案帶來了幾千 star
  • 天下苦 moment 久已
  • 只要堅持,star 就會一天天變多,但這裡涉及到一個反饋的問題

?️ :無論是 Day.js 還是 Element UI 都可以說是一個前端明星專案,且使用者體量不小,在維護大型的開源專案上你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嗎?

昆哥:前面也提到,一個專案被人用在生產環境,第一點要保證的是產品的穩定。尤其是 Day.js 和 Element UI 這種使用者體量巨大的開源專案,其實功能什麼的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每次發版的穩定性,因為可能一個很小的失誤,就會導致別人線上的專案直接就掛掉,這樣就很尷尬。所以,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 semantic version,就是 Node 社群大家比較推崇的 a.b.c 這樣的版本號。有不相容的版本一定要通過版本號去區分,而不要你明明是一個不相容的更新,但只是發了一個非常小的 patch 更新,這樣對於你的使用者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而且也很容易引發社群的輿情。

其次就是說,當使用者量大起來了,開源專案其實就不只是你自己的專案,而是一個社群大家的專案了。所以,當你想加新功能、改功能或者移除功能的時候,最好不要直接就改程式碼發版本,而是去開一個 issue,和社群的同學一起好好去聊一聊、討論一下這個東西。這樣子的話,接受社群的意見可以讓你的專案在社群走得更遠,而不是成為你自己一個人的玩具。舉個例子,像 Day.js 中各個國家本地化的模組,比如語言翻譯、國家的大小年,大部分是依賴於社群中身處當地的同學,他們對這塊的瞭解肯定比我要深。

當然,最後一點也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不要想著這麼大的專案可以完全靠你自己一個人做完,首先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其次,大家都是有本職工作的,都是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做開源。而像我 Element UI 加 Day.js 每天有超過三、四十個 issue 和 pr 需要處理,如果光靠我自己一個人,我是沒有能力完全處理完的。這就要講到開源社群的好處了,真的會有很多熱心的小夥伴,他們非常樂意去幫你一起維護社群、做周邊生態,去把整個專案做好。所以說,要相信社群的力量去多多發展和壯大你的社群

再補充一條,其實不管是 Day.js 還是 Moment.js 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經驗,一定要靠各種各樣的自動化工具,比如自動化測試、自動化的 lint,以及其他自動化流程,去儘可能過篩掉一些低質量、不合格的 pr,這樣子就可以保證需要你人肉來 review 的 pr 它不會出現程式碼執行不起來、把你之前的邏輯改壞掉,或者說 pr 質量非常差、程式碼寫得非常亂,諸如此類問題。一方面可以提高你整個 pr 的質量,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大大地減少維護者在這個專案維護上面的時間。

  • semantic version
  • 重大改變先開 issue 討論,可能自己的想法是錯的
  • 發展社群力量,一個人是忙不過來的

?️ :一個開源專案的持續發展,除了仰仗維護者自身的努力之外,專案的 Contributor(貢獻者)也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力量。Day.js 和 Element UI 都擁有過百的 Contributor,當中也不乏一些國際友人。在和 Contributor 的溝通中,有什麼有意思的故事發生嗎?和國內外的 Contributor 日常交流中,除了語言的不同,有什麼程式設計、設計思維上的不同嗎?

昆哥:我這裡也是個小樣本,根據和 Day.js 海外開發者的接觸,我覺得國外的程式設計師比較熟悉開源的遊戲規則,或者說是玩法、流程,比如,他們提個大 pr 之前會先開 issue 問問這個東西可不可以做,會 at 專案負責人或者是 maintainer:他可不可以去提這個 pr。我覺得這樣做其實還挺重要的,因為如果你上來一個 pr 嘩啦啦地把專案改了一大半,但又不是社群期望的方向,自然是很可惜但只能抱歉地關掉 pr,此外,也白白消耗了貢獻者的開發精力和熱情。

而,我接觸到這些國外的程式設計師,感覺他們更傾向這樣的一套玩法:先去跟你交流,然後再去做。

還有一個個人的感覺,也許是我的錯覺,我總覺得國際友人他們的空閒時間比較多,反映出來就是他們在開源專案的不管是參與度,還是參與的深度或是頻率都感覺會比我們這邊(國內程式設計師)要多一些。簡單來說,不管是貢獻者,還是他們貢獻的程式碼量,包括和你一起討論問題、code review 的參與度,國外的程式設計師都比較多。一方面可能是他們的興趣,還有一方面海外的程式設計師也可能確實比較閒,我覺得。

  • 一部分人很熟悉開源的遊戲規則,提 pr 之前會先開 issue 問問可不可以做
  • 感覺上他們空閒時間更多,更願意貢獻

?️ :那有統計過 Day.js 國內和海外的一個 contributor 比例嗎?以及,Day.js 是如何吸引那麼多海外的 contributor 呢?

昆哥:大概是 9:1,國內的不到 1/10 的這樣一個比例。其實,吸引海外 contributor 算是國際化的一部分。一開始,我在做 Day.js 的時候,整個社群 issue 或者 pr 我都是要求用英文來書寫,如果是中文的 issue 我一定會關掉,或者讓他們改成英文的標題。因為,我期待的是既然做開源專案,大家都用英文這種 GitHub 上更通用的語言會更友好。另外一點,其實也是我覺得比較遺憾的事情,就是 Day.js 從一開始的開發到推廣,其實我自己這邊的渠道全都是國內的渠道,即便這樣一個國內的專案又在國內的渠道推廣,但目前看來,Day.js 真正參與進來開發的人大部分 9/10,或者是 8/10 都是國際友人,可能還是兩邊的想法不太一樣。

iamkun & 前端學習和提高

?️ :在進行採訪之前,HG 向小夥伴們收集了下想問 iamkun(昆哥)的幾個問題。由於時間問題下面只問其中的一個問題:前端技術日新月異,你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主要會從哪幾個方面來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呢?

昆哥:我是從剛入行就註冊的 GitHub 賬戶,並且開始對開源社群感興趣。一直到現在,自己挺多的業餘時間都是在開源社群裡學習和成長。我個人是很喜歡在社群造輪子,並且分享自己的輪子來提升技術。

首先通過造輪子,一方面你可以瞭解一些你不熟悉的技術細節,它的底層原理是什麼?另外當你把造出來的輪子分享出來,並且有人來看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互相學習氛圍。

通常社群上的同學的水平都是比你高的,所以不管他是從架構對你提出的建議,還是對於你一些不太優雅寫法的糾正,包括他們給你貢獻的 pr 其實都是非常好的契機讓你去學習和提高自己技術。

這也就是一種比較良性的正向反饋,換句話說,既然說做開源,如果你東西做出來了,然後沒有人去看,自然而然你也不會有什麼動力去堅持維護下去,對吧?但是如果說,你做出來的東西,有人在用,有人給你反饋,你就會覺得我做這個東西原來還是有一點點價值,這樣你就得到了一個正向反饋,你就更願意去花精力把它做得更好。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其實你就學習和成長了,而且這裡的學習和成長還不僅僅只限於題目中說的前端成長,更多的是讓你從一個完整的產品角度去看待、規劃產品。

比如說,你的產品怎麼幫使用者更好地解決問題。這可能就回歸到了技術的本質,就是技術本質並不是說比較誰的技術好,誰的技術不好,技術它也只是一種手段去解決一個問題,讓這個產品被更多的使用者所接受。

最後

以上就是本次 HelloGitHub 的訪談的全部內容了,首先感謝 iamkun(昆哥)接受 HelloGitHub 的訪談,分享自己和開源的故事、經驗。

在 GitHub 上造輪子分享自己的作品,堅持不斷地迭代維護。然後通過開源社群的力量讓它越來越好,同時你也會越來越強而且不單單是技術上的成長!

這裡是 HelloGitHub 的訪談節目,每期和個人開源專案作者聊聊他們與開源的故事。如果你也想和更多的小夥伴分享你和開源的故事,那就聯絡我們吧。

報名連結:https://wj.qq.com/s2/8414291/7ee1


關注 HelloGitHub 公眾號 第一時間收到更新。

還有更多開源專案的介紹和寶藏專案等待你的發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