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有目標的學習者

daimajia發表於2019-05-22

  我一個好朋友,他在一家國內較大借貸平臺做前端工程師,每天五點起床,早早的到公司,開始讀一些經典的前端類的書籍。起的這麼早的動力是覺得自己還沒能夠掌握前端的很多細節,真正在做開發的時候,依然會忘記之前看到過的東西,總是下意識的告訴自己:『可能我還處在入門水平』。

  長此以往,起的越來越早,中午同事休息聯機玩兒手遊的時候,也不放過時間去看書,壓力也隨之變大。開始否認自己在轉行前端之前的時光,感覺都被浪費掉了似的,越是如此,越是無法掙脫,逐步的走到死衚衕中,彷徨,痛苦。

  他很痛苦,希望我能提些自己的看法。

  我想,很多人都曾有過這種時光。就好比高考前的各種模擬試題一樣,總有一種人,喜歡在做模擬試題前,把整本書都先過一遍。這樣真的有意義嗎?我認為回報是很小的。因為你定了一個有些迂迴和逃避性質的目標。當入門階段已經走過以後,你沒有必要再從頭開始,這是一個會浪費時間、消耗體力的目標,只會讓你喪失學習的動力,因為你不再會有比第一次學會更強的正向反饋了,當你耗費大量時間和體力過了一遍以後,依然無所得,這是多麼令人挫敗的一個過程啊。

  那問題來了,一旦入門後,如何得到一個更有激勵性質的正反饋呢?

  依然是定一個目標,定一個你從未嘗試或達到過的目標,讓新的目標去刺激你的多巴胺和腎上腺素,讓你對某一個東西、技術產生持續的亢奮,從而無形中成為終生學習者。

  對於技術人來說,新的目標可以是做一個解決自己生活中遇到問題的小產品,努力做到 1000 日活,做一個開源專案,努力得到 1000 個 Star,做一個小工具,努力賺到 1000 人民幣,做一個小社群,努力擁有 1000 個註冊使用者,或者開一篇部落格,寫一個公眾號,努力做到 1000 閱讀。

  這些都是可以成為刺激你的下一個源泉。很多很能折騰的人,總是在持續不斷的折騰,就是因為他們總是在不斷的接收正反饋,他們在不斷的認可自己的過程中。

  不要因為別人說一本書好,或是一篇文章,一類技術好,就去學它,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因為你學它的動力其實是偽動力學有所用才是可能持續學習的動力,主觀的堅持不是可持續的真正動力。

  我其實一直是很不主張去讀其他人的技術文章,至少大多數技術文章都是對你無益的,讀的越多,你越是會產生彷徨和焦慮,感覺自己沒有成長,缺少自信。缺少自信的表現是你會恐懼未來遇到的新問題,你還是得大量依賴搜尋引擎去讀幾百篇部落格去解決一個問題,你沒有自己真正的獨立思考,你只解決了一個眼前問題,你沒有辦法套用到千千萬萬個問題上,你無法亢奮自己的神經,而產生持續的學習和研究慾望。

  大量讀別人的文章,其實你也無法得到一個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你會滋生思想的懶惰,很多美好的事物和機會,也會和你擦身而過。

  有的時候,讀其他人的技術文章也會讓自己產生一種詭異的滿足感,你會感到我貌似很多東西都會,只是有些不熟罷了,真的如此嗎?

  舉個自己的例子,我當初在準備炒股票前,在雪球上讀了很多文章,還專門把牛人們分成了一組,感覺自己差不多了,隨即開戶砸錢進去,但直到真正開始操盤的時候,這種我已經學會了的錯覺,讓我賠了不少。有時候就跟你看了一百篇某個技術點的技術文章,真的開始寫的時候,什麼也想不起來,又得開啟一篇,照貓畫虎做完,卻發現崩潰了。WTF。其實你並沒有學會。

  我主張你去看原始的資料,主張你去讀系統的書籍,主張你去研究官方或是優秀專案的原始碼。這些都是一手資料和優質 Demo。這才是真正的方法論,Google 是不會給你帶來安全感的

  而且很多複雜的東西,其實很難用一篇部落格文章寫清楚。越是清楚其中邏輯和原理的人,反而越是很少寫技術文章,一來因為這些技術人感覺還有很多東西要研究,複雜問題寫起來總是長篇大論,依賴知識也非常多,寫起來麻煩。二來,研究到這些複雜東西的人,往往已經掌握了方法論,也不需要讀這些文章,非要寫一篇文章的話,只用隻言片語提及思路,便夠了。

  如果你在入門階段,你讀什麼都可以,如果你想要有些突破,就按上面三條方法來吧,一定讓你有所收穫,如果你想有更大的突破,那就先給自己定個從未達到過的目標。

  最後,花些時間娛樂,不要總是那麼緊張,生活也是很大的一門學問。

  正如 文明VI 中提到的一句名言:

那些沒時間娛樂的人,他們的時間會花在生病上。——約翰 沃納梅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