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1年3月釋出的最新IDC全球區塊鏈支出指南,中國區塊鏈市場已達到2. 86億美元規模。在政策的持續推動以及廠商不斷的努力之下,中國區塊鏈市場生態初成。依據產業流程及服務維度,IDC將中國區塊鏈市場從上至下劃分為應用層、服務及用例層、協議及監管層以及底座基礎設施層,並梳理了各服務維度的主要廠商。一方面,為市場搭建更清晰的框架,另一方面為廠商選擇上游技術提供商或產業合作伙伴提供選擇。

研究中,IDC有以下發現:

底層平臺日趨成熟,不同服務形式對標不同客戶群體。傳統網路運營商、雲廠商利用自身優勢向市場提供通訊服務、伺服器資源以及雲端儲存計算資源,為區塊鏈節點連線鋪設道路。當前,雲廠商通過提供BaaS服務,或以加入BSN城市節點的方式對外提供網路、計算、儲存的區塊鏈底層服務。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安全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享有透明特性的對等網路而言,更是如此。曾經DAO攻擊事件已經給區塊鏈,尤其是智慧合約安全敲響了警鐘。當前,圍繞智慧合約的技術安全、業務邏輯漏洞、法律合規等風險領域,傳統安全廠商以及新興的區塊鏈安全廠商致力於通過合規監測、形式化驗證等方式保護智慧合約、數字資產安全,打造區塊鏈安全生態。

市場格局初定,用例層的探索仍有待深化。當前區塊鏈市場產品百花齊放,但通常以滿足單點需求的專案交付為主。同時,專案通常由產品需求方、技術提供方及行業服務方聯合搭建,各廠商在專案的建設期和後期運營角色也相對難以剝離。在此情況下,各維度的廠商無法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優勢,市場上也尚未有技術提供商或標準化的產品形成壟斷性的局面。但隨著底層平臺的逐步完善以及更多外掛走向開源,服務邊界更加清晰,更加利於新興廠商或業務部門切入細分市場。同時,區塊鏈賦能的溯源、隱私保護等相關場景的應用將是未來幾年發展的重點。

行業標準逐步形成,技術廠商在爭奪話語權的同時攜手合作,共同促進區塊鏈生態良性發展。在技術效能仍需完善、商業模式有待探索的產業初期,產業聯盟為技術共進、商業場景下的多方合作以及標準框架的出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臺。無論是貫穿整個產業鏈的聯盟,還是針對一個細分領域的組織,都是區塊鏈廠商之間重要的交流通道以及共同對外發聲的渠道。

技術產業形成初期,應用層服務仍有待發展。大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尚未完成,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探索仍處於初期階段。區塊鏈相關諮詢服務大多停留在部署時對於運維、架構方面的諮詢,尚未形成大規模的對於區塊鏈轉型方面的諮詢服務,上層的服務領域仍有待發展。相比於聯盟鏈專案在各個產業的應用及創新探索,未來公鏈專案在Dapp、Defi金融、通證等領域的發展值得期待。

IDC中國新興技術研究部高階分析師洪婉婷表示, “業內對產業區塊鏈已經形成共識,由傳統企業、大型科技公司及政府牽頭、聯盟推動的自上而下的區塊鏈產業結構已初步完成。現有的底層框架、區塊鏈平臺,以及逐漸完善的子市場標準,為更多深耕於細分場景的區塊鏈企業創造了機會。未來,由完善的基礎設施、市場環境、豐富的提供商構成的區塊鏈生態,將更快地推動產業從區塊鏈技術的創新過渡到 “區塊鏈+場景” 的商業模式創新,從而更加充分地挖掘發揮分散式商業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