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自驅團隊的構建

溪源More發表於2021-01-20

每一個管理者都致力於構建一支自我驅動的團隊,更有甚至,許多人公開宣稱,在一支20人以下的團隊其實是不用管理手段的,靠團隊自驅就能實現團隊的快速運作,但知易行難,如果不能根據組織特色靈活的運用管理手段,往往都是俏皮話。

團隊自我驅動的目的

由於每個人加入團隊的初衷不同,有人是為圖溫飽,有人是為圖寫幾行程式碼,也有人根本沒想好為何加入團隊,只是因為在恰好某個時機得到了一次加入團隊的機會。但無論以何種過程加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毫無疑問是最基本的需求。撇開利益,談什麼改變世界,都是資本家忽悠小韭菜們許下的空頭承諾。

由於人的需求來源於馬斯諾的多個層次,而且隱形需求更是不同。許多95後的年輕人,會因為技術團隊沒有女生而跑路,也有許多85後,看到身邊都是年輕人而選擇甩屁股走人,有的人可能會因為工資加的太少而覺得自慚形穢跑路,同樣也有人會因為工資漲得太快而深感壓力山大並離職。因而,團隊管理者顯然無法設定通過一致的管理手段就能讓團隊所有成員都能心滿意足。

讓團隊每個成員都深刻明白自己能夠在團隊中所處的位置,並努力的識別自己所完成的任務,堅定自己的目標,並主動承擔在團隊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在努力把自己工作任務辦好的同時,還能設身處地的專案角度出發,為實現產品邏輯的完善,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激勵團隊自我驅動的最大目的。

團隊是羊還是狼?大概首先得打破烏合之眾

羊群或狼群大概是最常見的用作比喻的團隊管理形式。

中國古代也經常用”牧“這個詞來形容管理,比喻要像管理羊群一樣管理百姓。羊群是一支非常扁平、協調一致,在某些方面甚至互補的組織,往往只需牧羊人和頭羊,即可輕鬆的指揮數百個體按照同一方式行進。在團隊管理中,團隊領導就是牧羊人,通過制定目標,及採取一些鞭策手段,確保頭羊(核心)不散,羊群總不會散。當然,有時也得不斷的發掘新羊,激勵他們在團隊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放羊”這個詞同樣也是一個貶義詞,稍不留心,有可能團隊就成為一團散沙,很容易就分崩離析了。

呼籲狼性文化則是當代中國企業管理文化的一大特色,他們相信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只有像狼一樣,始終保持野性,時刻觀察市場動向,並靈活的做出改變才能使自己利於不敗之地。狼性管理,既是一種團隊至上、目標智商,群體奮鬥的精神,也是一種個體積極進取、追求超越自我的價值觀念。當然,哪怕呼籲狼心文化的組織,其實也是”狼狽“組織。並不是說狼狽為奸,而是說在狼群中,狼與狽互相協作,有人馳奔在前,有人打好輔助,共同助力團隊的成功。

當然,我個人覺得,不管後期如何,早期其實都是一群烏合之眾。如《烏合之眾》這本書所說:

隨著團隊的組成,每個人都會從團隊獲得一份集體心理,在這種心理之下,每個人都感情、思想和行為都與組織息息相關。組織表現出來的集體情緒,在深深影響團隊的同時,也在影響團隊的每一個人。

尤其是一支技術型的團隊,哪怕是一支自詡足夠優秀、時常重新整理技術的研發團隊,其實內部也能看出明顯的集體感情因素影響,總是傾向於相信權威,相信網際網路上的知識。但這既是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顯然也是一個資訊失控的時代,漫天的資訊流,也是漫天的資訊糟粕。毫無疑問,假設某個個體是一位打字速度快、經常寫部落格,漫天都是他的知識分享,也許大家會下意識的稱讚他為一個大佬。哪怕有時他明顯錯誤,人們有時也會相信權威,於是陷入了烏合之眾中描述的這種狀態:

”人一旦到了群體之中,智商就會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可有可無的安全感。“

管理者想要打造自驅團隊,且不說成為狼群,也許首先得打破固有體系,讓團隊成員願意自己發聲,共同站出來創造貢獻。

我們要的往往是豬

這是來自於敏捷專案管理中的一個小故事:

一頭豬和一隻雞想合夥開一家餐館,雞說:“豬啊,我們開一家餐館吧。”
豬說:“好啊,餐館叫什麼呢?”
雞說:“那就叫‘火腿雞蛋料理’怎麼樣?”
豬說:“我想還是算了吧。我得兩肋插刀,而你管點蛋用就行了!”

在敏捷管理過程中,”豬“是指在專案過程中全力投入的各種角色,他們在專案中承擔實際工作,為了專案成功,把自己的”肉“貢獻出來。而雞則雖然不是專案成員,但也是影響專案成敗的環境或外部因素,意味著不能忽略他們的存在。

如果從團隊管理的角度來說,自驅團隊的每個人都在團隊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像豬一樣為組織的成功共同付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