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恰如其分的架構到研發團隊建設

理想的現實主義者發表於2019-05-04

一、從生活中來

我們先從一段摘錄的文字開始(有刪節)

"風不為傳播花粉而吹。風行其所不得不行,止其所不得不止,為吹拂而吹拂。花知道順應風勢,使花粉落在柱頭上,進行傳宗接代。

風是博大的,不經意的花是機巧的。

蝴蝶並不為傳播花粉而飛。它靠花養活,把針管一樣的嘴刺入花心,吮吸裡面的汁液。就在飲食的時候,它毛茸茸的爪上沾滿了花粉,完成像風那樣的輸送,算是對花的回報。

蝴蝶來了又去,雙方有施有受,共存共榮。

風和花的關係是天和人的關係,無心難知,人可以自求多福。風的境界高,吹遍二十四番花信,一無所取,渾然俱忘。當然世界上也可能有風那樣的人。

蝶和花的境界是人與人的境界,忙忙碌碌,你為我,我也為你。大家都活下去,像根鏈子。沒有風,蝴蝶也能延續千紅萬紫。

只要不做害蟲。"

​ ------------------ 摘自 王鼎鈞《風·蝴蝶》

這段文字對自然風的執行理解在一個具體場景之中(對這段文字的更多理解,依賴讀者的經歷),我們再摘錄一段科普文字:

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後,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於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 ------------------- 摘自 《百科百科》

有關自然風、天氣、氣候、潮汐、引力、地月系統、太陽系、銀河系、宇宙相關的問題可以參考各大論文和科普作品。這裡只說明一個子系統在一個大系統中的遞進關係。人的認知,在一個場景中無法理解或偏向於直覺的解讀,在一個更大的系統中有其更合理的原因。有些事物,科學能解釋,有些目前還不能(比如,量子理論和廣義相對論中對引力的解釋目前無法統一)。

還是回到目前我們能認識的世界中,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複雜度和規模,我們用分解和抽象的方式,在熟悉的場景中應用已有的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在架構的具體應用部分,必然會有抽象和約束的存在,約束是架構思想在區域性應用的具體形式,沒有約束也就沒可能有整體架構的實現。同樣類比一個團隊和組織也必然存在約束,才能體現一個集體的意志和行為目標。

二、到生活中去

我們從上一節的分析中可以(至少)有幾個理解:

1、恰如其分(行其所不得不行,止其所不得不止),是一種動態平衡,是一種高層次的策略在低層次上的展現。

2、區域性約束是整體意志的具體體現(架構和實現),不同的層次上的理解並不都是充分的。

3、利人利己(蝴蝶和花的雙贏)是一種普遍能接受的價值觀念,也是良性的協作關係

在生活中總結理論,並把理論應用到現實中,這是抽象和實踐的過程。“恰如其分”的判斷來自定位,有什麼樣的業務需求?這個在源頭上是確定的(先忽略目前能不能實現),至於怎樣分解需求和滿足各個需求這個是開放性問題。需求如何去分解?如何去具體實現?可以參考已有的形式和實現,這是可以看作兩個獨立的思維方向(需求和產品/實現,可以是兩個商業邏輯的出發點,聚集使用者尋求滿足他們所有需求的產品,比如:QQ使用者群體上發展的遊戲、購物、微信、支付等;聚集產品構建生態滿足使用者,比如:小米智慧家居)。當需求和實現兩者能相交的部分,並且和現有的形式和實現有區別的話,這應該就是創新的定義。

分解需求並尋找到解決方案後,我們就要去組合各個部分,各部分應該遵循怎樣的約束就是架構的意圖,架構本身有其系統性問題和瓶頸。比如:支撐更多使用者、分散式解決一致性問題、遺存部分和新增部分的共存、系統安全問題等。

企業制度(約束)、企業目標(意圖)都是經常討論的話題,這裡就不多做論述。團隊由單個成員組成,都有其物質和精神需求,在解決這個綜合起來可以看作安全感的問題外,另一個就是情緒波動問題。安全感問題,通常在小企業有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比較突出的就是員工對企業前途的擔憂,在大型企業很少有這個問題,從直觀的感覺來看,企業大而不容易倒,另外是從周圍優秀的人那裡獲得集體安全感。創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就需要更多的透明和民主化參與來增強員工的安全感(有時決策非科學化、過程非制度化,也是不能自信展現的原因)。大中型企業一般採用明確的技術或能力的級別(非行政級別)來定位能力,尋找在薪酬和能力之間的匹配方案,一者提供員工在企業內發展路徑明確引導,另者是員工自我定位在序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是中小企業中也需要參考的定位方式(未必形式一樣,這有利員工自我定位,增強在企業裡的存在感)。

研發團隊工作方式(比如:OKR),概括來講都是一種價值的連續呈現方式,為了保障執行過程中糾偏的時機和操作空間,必定會對時間或過程劃分階段性,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過程複雜度分解方式。執行過程和預定計劃之間要靠評估來判斷方向和效率是否相符合,這個時機叫關鍵節點(Milestone)。進入更細節的過程(任務週期)中,預測、評估、校正無處不在。

能力定位、崗位評估、薪酬激勵是三位一體,能有效為專案效率提供正向的激勵機制。在激烈的人才競爭市場,找到差異化的策略及定位而提高吸引力是明智的選擇(比如:團隊高管出身、環境和食物豐富,未必都切中了要害)。

三、總結

動態平衡,是一個不斷更新認知和評價的過程,理論聯絡實際,事實求是作為標準,一直都是這樣一個認知體系裡要堅持的部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個在經驗應用中處處存在。事物發展有其內在延續性,新事物和已知的事物也有內在邏輯聯絡,所以經驗有其積極作用,但人的認知存在惰性(可以有意識的去克服),對新事物認知和應用在具體的個體上有一定的限制性。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