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自驅團隊的構建(四)

溪源More發表於2021-03-18

聊聊如何構建自驅團隊(4)

本文聊聊一個議題,構建知識型組織。

1 背景

研發團隊最重要的一件事莫過於重視知識工作的開展了,尤其是以.NET為主要技術棧的企業,隨著招人成本的不斷提高,依託團隊組織建立的知識型隊伍,定期開展培訓,促進團隊整體能力的提升是確保組織得以開枝散葉,快速發展的唯一先覺條件。

(相對而言,java技術棧的企業可能稍微好一點,由於火熱的開發者市場,較低的招人成本使得企業無需在團隊建設上花費過大的精力,更不用處心積慮的安排內部培訓了,大不了不合適就換人唄。。但.NET企業還是不能這麼大氣。。。

在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指出了這一點:當今時代的許多行業,與我們父輩所處的時代最大的區別就是從普通工人,變成了知識貢獻者主導的時代。

當然,雖然我們依然是打工人,但我們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靠出賣勞動力來獲得收益,而是靠自己的知識來進行創造價值。那知識型組織或許最明顯的問題就是【知識的壁壘】。

而要想打造自驅型組織,顯而易見,主要是通過打破知識壁壘,確保團隊共識達成,實現勞動生產率提升。但這樣的理解顯然過於冠冕堂皇,毫無營養,讀者肯定不喜歡,還是得換一個角度來解讀。。。

昨天,作為程式設計師的我跟我老婆聊天,說每次吵架,最怕的是她說出這樣的話:

你這個人,能不能有點自知之明?

一旦這麼說,註定會矛盾升級,大概“自知之明”就是阿克琉斯之踵,輕易不能被外人直接指出來。同樣,這樣的話作為技術管理者也不能說,一旦說出了這樣的話,顯然會形成暴力溝通的效果,讓團隊成員內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

但是現實情況可能真實如此,作為筆者的我,最難達到的目標,也許就是“有自知之明”。那團隊成員呢,或許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2 知識型組織的現狀

假設有一個這樣的矩陣,這個矩陣的橫軸是我,縱軸是成員成員,,如下圖所示。

這張圖鮮明的表達了軟體技術團隊中,關於某些共同知識的理解維度。這裡的共同知識包括且不限定於某些專案管理流程、技術術語、行業概念、基礎技術的用法或方法等等,但凡你能想到的問題,可能都會涉及到這個領域,且沒有下限。意味著任何你以為是對方一定知曉的知識,都有可能會觸及對方的知識盲區。

這張圖描述瞭如下四種狀態。

(當然,我並不清楚這張圖的表述是否正確,有可能同樣觸及了我的知識盲區)

1、我不知道他不知道

這是一種雙盲的狀態。由於人與人之間知識體系的難以復刻,經常重新整理知識的技術管理者總是會陷入這樣的困境,“我以為你都知道”,實際上,“實際上對方壓根就不知道”。

當然,“我不知道他不知道”也是有時技術從業人員在職場獲得更高薪資待遇的籌碼,在這個雙盲的場景下,“我”假裝自己是專家,對方也沒辦法驗證“我”不是專家,“我”利用了對方的資訊不對稱,“於是”得以達成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不過大部分情況下,其實通過試用期已經能夠看出對方是隱藏實力,還是沒有實力。

不僅如此,還會遇到一種現實問題,“對方不知道我不知道他不知道“,對不起,說得太繞口了。例如,當技術管理者在團隊中開展一些敏捷活動時,雖然經常提到什麼叫做”敏捷“,但也許某些團隊成員確實從來沒接觸過敏捷,而又礙於情面,對方不好意思提出自己不知道這個概念。同時,對方也以為技術管理者知曉他並不清楚敏捷,後期還會給他做培訓,結果就會陷入雙方都保持沉默,雙輸的囚徒困境之中。

長此以往,團隊將陷入嚴重的責任病毒困境,自驅將成為一種笑話。

2、我知道他不知道

這是一種相對良性的狀態,通過事先知道對方的知識盲區,我們可以針對性的開展某些活動。

3、我不知道他知道

這也是一種相對良性的狀態。技術管理者與團隊成員間存在的某些知識互補,恰好能夠促進團隊的進一步融洽。

4、我知道他知道

這是我們所需要達到的最終極目標。

知識分享的目的和方式

1)

分享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團隊成員都“知道”“我”(作為技術管理者)想讓他“知道”的知識的過程(好吧,有點繞口)。從這一點上,你得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打破知識詛咒。

知識詛咒,又稱專家盲點(Curse of knowledge)是一種認知偏差,指人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下意識地假設對方擁有理解所需要的背景知識。Robin Hogarth首先提出該名詞.[1] 。專家盲點也是教育的重大阻礙之一[2]

2)可以採取的方式

1)雖然網際網路飛速發展,依託網際網路開展的視訊培訓活動雖然能夠解決時間、空間的限制,但顯然人與人時間的面對面溝通依然是促進彼此融合的最好形式。而且儘量通過面對面的溝通,文字與語言存在天然的差異,如果在微信聊天過程中長篇大論,往往會讓人心理上產生抗拒心理,如果在技術管理者再夾雜一些個人情緒或傲氣,只會讓團隊離心又離德,根本起不到團隊建設的目的。

2)從組織出發,建立成體系的知識結構看似簡單,但知識的累計和長期維護,卻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大部分公司可能都沒有足夠的精力開展,依託現有網際網路上的知識+企業內訓相結合,有助於知識的系統化和長期更新。

3)從內部培養講師,或者有意識的構建知識型組織,通過不斷的開展知識共建的機制,通過有意無意的激勵和塑造知識分享的氛圍,往往是最好的內在驅動效果。

4 結論

從企業實際出發,建設符合公司實際情況的知識結構和培訓體系,是塑造自驅團隊長久戰鬥力的關鍵,當然,培訓也好,知識體系也好,唯一不能解決的問題大概就是“使人學會”某些東西,因為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培訓只是使人形成滲透式溝通的知識概念,卻不能確保開發團隊成員完全體會到知識的妙用,最終能否真正掌握,還是得看開發者自身的悟性和適當的契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