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資訊系統川大972 | 管理資訊系統全書知識點總結

是希望發表於2020-11-15


資訊系統和管理

管理資訊系統

  是對一個組織(單位、企業和部門)的資訊進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計算機相結合的系統,它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資訊科技、管理技術和決策技術,與現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結合起來,輔助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和決策。

事務處理

  一般指使用計算機來處理工商業方面的事情。

決策支援系統(DSS)

  以資訊化技術為手段,應用決策科學及有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人機互動方式輔助決策者解決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問題的決策資訊系統。

電子資料處理

  簡稱為資料處理。即把來自科學實驗、生產實踐和社會經濟活動等領域中的原始資料,用電子計算機系統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種形式的資料的過程。

管理資訊系統概論

如何理解MIS是一個人機結合的系統?

  管理資訊系統是一個由人、計算機等組成的能進行管理資訊收集、傳遞、儲存、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必然是一個人機結合的系統
  在MIS中,各級管理人員既是系統的使用者又是系統的組成部分,在MIS開發過程中,要正確界定人和計算機在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發揮人和計算機格子的長處,使系統得到整體優化,從而達到人機和諧的目標

物料需求計劃(MRP)

  根據產品的需求情況和產品結構,確定原料和零部件的需求數量及訂貨時間在滿足生產需要的條件下,有效降低庫存。

製造資源計劃(MRP II)

  將企業的生產、財務、銷售、採購、技術管理子系統綜合起來的一體化系統,它是各部分相互聯絡,相互提供資料,通過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做出有效的計劃安排,把生產任務均衡的分佈在生產計劃其中,實現均衡生產。

企業資源計劃(ERP)

  對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方法,在MRP II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向內主張以精益生產方式改造企業生產管理系統,向外則增加戰略決策功能和供應鏈管理功能。

管理資訊系統的技術

資料處理

  把來自科學研究、生產實踐和社會經濟活動等領域中的原始資料,用一定的裝置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種形式的資料的過程

雲端計算

  是一個提供便捷的通過網際網路訪問一個可定製的IT資源共享池能力的按使用量付費模式,這些資源能夠快速部署,並只需要很少的管理工作或很少的與服務供應商的互動。

  • SaaS(軟體即服務)
  • PaaS(平臺即服務)
  • 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

記錄

  組成檔案的基本單位,或稱檔案的元素,是計算機讀/寫資訊的最小單位

資料檔案

  把資料按某種資料結構組織起來存放在外部裝置上,就構成資料檔案。

資料庫管理系統

  是一組對資料庫進行管理的軟體

資料的安全性

  是指保護資料庫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資料洩露、更改和破壞。

參照完整性

  是指一對多聯絡的兩個表之間子表中與主表的主關鍵字相聯的那個屬性(外部碼)的值要麼為空,要麼等於主表中主關鍵字的某個值。

實體完整性

  是指二維表中描述主關鍵字的屬性不能取空值。

使用者定義的完整性

  是針對某一具體資料庫的約束條件,由應用環境確定。

併發控制

  是指當多個使用者同時存取、修改資料時,可能會發生相互干擾而得到錯誤的結果,並使資料庫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因此必須對多使用者的併發操作加以控制、協調。

資料庫恢復

  是指當計算機軟體、硬體或網路通訊線路發生故障而破壞了資料或對資料的操作失敗使資料出現錯誤或丟失,系統應能進行應急處理,把資料庫恢復到正常狀態。

檢視

  是一個虛擬表,它的資料來自於表,通過執行時動態生成

Web開發的基本技術

超文字傳輸協議

  一個應用層的物件導向的協議,用於分散式超媒體資訊系統。

超文字標記語言

  一套獨立於平臺的格式定義,用來描述WWW文件中的各個組成部分

檔案傳輸協議

  通過網際網路協議計算機網路進行檔案傳輸和處理的標準網路協議

戰略規劃

戰略規劃的作用

(一)合理分配和利用資訊資源以節省資訊系統的投資。
(二)通過制定戰略規劃,找出存在的問題,正確的識別出為實現企業目標MIS必須完成的任務,促進資訊系統應用,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三)指導MIS開發,用規劃作為將來考核資訊系統工作標準。

戰略規劃的具體內容

1.MIS的目標、約束及總體結構
2.單位(企業、部門)的現狀
3.業務流程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流程在新技術條件下的重組
4.對影響戰略規劃的資訊科技發展的預測
5.近期計劃

諾蘭階段模型

  階段:初裝、蔓延、控制、整合、資料管理、成熟
  意義:在確定開發管理資訊系統的策略或者在制訂管理資訊系統戰略規劃的時候,都應首先明確本單位當前處在哪一生長階段,進而根據該階段特徵來指導MIS建設。

企業系統規劃法(BSP)

  幫助規劃人員根據企業目標制訂出MIS戰略規劃的結構化方法。

工作步驟:
1.準備工作
2.調研
3.定義業務過程
4.業務過程重組
5.定義資料類
6.定義資訊系統總體結構
7.確定總體結構中的優先順序
8.完成BSP研究報告,提出建議書和開發計劃

U/C矩陣

  確定管理資訊系統的結構或劃分管理資訊系統的子系統。
  矩陣中的行表示資料類,列表示過程,並以字母U和C來表示過程對資料類的使用和產生。

關鍵成功因素法(CSF)

  通過分析找出使得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然後再圍繞這些關鍵因素來確定系統的需求並進行規劃。

主要步驟:
1.瞭解企業或MIS的戰略目標
2.識別所有的成功因素:主要是分析影響戰略目標的各種因素和影響這些因素的子因素。
3.確定關鍵成功因素
4.明確各關鍵成功因素的效能指標和評估標準

企業流程重組(BPR)

  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徹底性再設計,從而獲得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業績的巨大的改善。

資訊系統的開發策略

自上而下

  強調從整體上協調和規劃,由全面到佈局,由長遠到近期,從探索合理的資訊流出發來設計資訊系統。

自下而上

  是從現行系統的業務狀況出發,先實現一個個具體的功能,逐步的由低階到高階建立MIS。

資訊系統開發方法

(一)結構化開發方法
(二)物件導向開發方法
(三)原型法
(四)CASE工具

系統分析

生命週期法

  按照管理資訊系統生命週期的概念,嚴格地按照管理資訊系統生命週期的各個過程和步驟去開發管理資訊系統的一種方法。
1.發現問題提出要求
2.可行性研究
3.領導批准
4.詳細調查
5.資料分析
6.邏輯設計
7.編寫和批准系統分析報告
8.物理設計
9.使用者同意領導批准
10.編寫程式
11.除錯
12.編寫技術檔案
13.系統轉換
14.系統執行和評價

業務流程圖

  是一種描述系統內各單位、人員之間業務關係、作業順序和管理資訊流向的圖表。他可以幫助分析人員找出業務流程中的不合理的流向。

資料流程圖

  資料流程圖是一種能全面地描述資訊系統,邏輯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數幾種符號綜合地反映出資訊在系統中的流動處理和儲存情況。

資料字典

  資料字典的內容主要是對資料流程圖中的資料項,資料結構,資料流處理邏輯,資料儲存和外部實體6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定義。

可行性分析的內容

1.管理上的可行性。是指管理人員對開發應用專案的態度和管理方面的條件。
2.技術上的可行性。分析當前軟硬體技術能否滿足對系統提出的要求。
3.經濟上的可行性。預估費用支出和對專案的經濟效益進行評價。

業務流程分析

1.對原有流程進行分析
2.優化業務流程
3.確定新的業務流程
4.確定新系統的人機介面

系統分析的目的/步驟/方法

  徹底搞清使用者要求,通過對選定的物件進行調查和分析(分析環境,分析需求,分析目標),在此基礎上提出系統的初步模型(又叫邏輯設計),並完成系統分析報告

  方法:對系統的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整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制約關係進行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分析。

系統設計

概念模型

  是按使用者的觀點對資料和資訊建模

資料模型

  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聯絡的資料化描述

關係模型

  把資料組織成二維表的形式,即用單一的二維表的結構表示實體及實體相互之間的聯絡

關係模式的正規化

(一)第一正規化(1NF)
  屬於第一正規化的關係應滿足的基本條件是元組中的每一個分量都必須是不可分割的資料項。簡言之,第一正規化指在同一表中沒有重複項存在。
(二)第二正規化(2NF)
  不僅滿足第一正規化,而且所有非主屬性完全依賴於其主碼。
(三)第三正規化(3NF)
  不僅滿足第二正規化,而且它的任何一個非主屬性都不傳遞依賴於任何主關鍵字

功能結構圖

  就是按功能從屬關係畫成的圖表,圖中的每一個框稱為一個功能模組

程式設計說明書

  是用來給處理過程下定義的書面檔案

系統設計報告

1.系統總體設計方案
2.程式碼設計方案
3.輸入和輸出設計方案
4.檔案設計方案
5.程式模組設計方案

E-R圖

  矩形代表實體,菱形代表實體之間的關係,實體的屬性可用橢圓表示,並用無向邊把實體和屬性聯絡起來。

系統實施

系統切換

  指由舊的、手工處理系統向新的計算機系統過渡。

系統切換的三種方法

(一)直接切換法
  在某一確定時刻,老系統停止執行,新系統投入執行,新系統一般要經過較詳細的測試和模擬執行。
(二)並行切換法
  在新系統投入執行時,老系統並不停止執行,而是與新系統同時執行一段時間,對照兩者的輸出,利用老系統對新系統進行檢驗。
(三)試點過渡法
  先選用新系統的某一部分代替老系統,以此作為試點,逐步地代替整個老系統。

電子健康

電子健康

  是資訊和通訊技術在健康領域中的應用,包括治療、研究、教育、疾病跟蹤和監控方面。

電子健康的特點

1.資訊化程度高
2.方便快捷
3.病人背景多樣性
4.多利益相關者
5.多學科交叉

電子健康對患者\醫院\社會的影響

對患者:
1.為病人提供高效的醫療服務
2.為病人提供新型醫療模式
3.為家庭保健提供技術條件

對醫院:
1.為醫院實現資訊化管理提供了技術手段和方法
2.緩解醫患矛盾
3.提供更多個性化醫療和保健服務

對社會:
1.幫助政府解決社會問題和矛盾
2.便於政府監控和管理
3.促進醫療資訊交流和共享

我國電子健康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挑戰:
1.如何保證患者隱私安全
2.如何保障醫療資訊保安
3.如何提高電子健康產品和資訊的普及率
4.如何完善基礎設施

對策:
5.加強審查和監督
6.加強人才資源的建設
7.建立相關法律法規
8.加大資金投入,合理分配

管理系統模擬概論

模擬

  是通過模型來模仿現實系統及其執行,以認識和改進現實系統這一目標的一種方法。

效能

  是系統功能的一個或多個量化指標,它主要包括效率和效果兩類指標。

實體

  是進入系統的動態個體

資源

  是駐留於系統中的用來處理實體的個體。

事件

  系統狀態的瞬間改變被稱為一個事件。

模擬時鐘

  計劃並記錄了系統所有事件發生的時刻,其步長在隨機模擬系統中是不確定的。

驗證

  是指模擬系統的邏輯模型與計算機模型的一致性比較。

確認

  是指將模型與實際系統的執行過程和結果進行一致性比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