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棧資訊系統安全指南

PetterLiu發表於2024-09-05

image

全棧安全保護軟體應用的每一層,包括前端、後端、基礎設施和網路。它透過採用強大的安全措施來應對漏洞,利用工具和實踐來保持資料完整性,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並確保合規性,特別是在應用程式擴充套件並與各種技術和平臺整合時更為重要。理解每個應用層所需的安全措施對於開發人員來說至關重要,以確保全面的保護。本文探討了保護現代應用每一層的基本策略和工具,並解決了在全棧安全中遇到的最佳實踐和挑戰。

image

全棧應用的威脅建模

威脅建模對於保持全棧應用的安全至關重要。它涉及徹底的審查以發現潛在的威脅和弱點,使我們能夠在應用程式上線前解決這些問題。這個過程需要詳細地檢視應用程式的架構、資料流以及其工作方式。使用下面類似的一個清單可以提供一種結構化的威脅建模樣式方法。

準備階段

理解應用程式的範圍和目的,包括主要功能和目標、架構、目標受眾及應用邊界;組建一個跨職能的威脅建模團隊,包括開發者、安全專家和系統架構師。

建模階段

記錄應用程式架構,突出所有元件、資料流和外部互動;識別信任邊界並分類應用程式處理和儲存的所有資料。

識別階段

列出潛在的威脅主體(例如駭客、第三方服務);使用像STRIDE這樣的框架編錄潛在威脅;識別漏洞(例如靜態分析程式碼審查)。

分析階段

評估已識別威脅的可能性和影響;根據風險級別使用風險矩陣優先處理威脅。

緩解階段

提出緩解策略;分配實施安全措施的責任;規劃對無法完全緩解的風險的剩餘風險管理。

實施和跟進階段

實施緩解策略和安全控制;測試和驗證實施的安全措施;計劃定期更新威脅模型以適應應用程式或環境的變化。

持續改進階段

建立持續監控以使用SIEM工具檢測新威脅;安排定期審查;鼓勵開發和運營團隊進行持續的安全培訓。

安全編碼實踐

安全編碼實踐對於保護全棧應用免受威脅和漏洞至關重要。在此部分,我們將深入探討覆蓋堆疊每一層的指南,幫助開發人員構建能夠應對當前和未來安全挑戰的彈性應用。

image

相關工具原始連結OWASP Validatorsanitize-htmlJoi (for Node.js),CASBIN (for Go and Node.js),ClairNIST Incident ResponseNCSC Cyber Incident Response

認證機制

認證確定了一個使用者的身份是否真實。認證方法包括基於密碼、多因素認證(MFA)、基於令牌、基於證書、單點登入(SSO)、聯合身份管理和公鑰基礎設施(PKI)。在應用中實現認證方法需要仔細規劃,以確保使用者的認證既強大又方便。

實施認證

實施有效的認證機制是保護應用程式安全的關鍵步驟。以下是一些實施認證時應考慮的最佳實踐:

  • 認證協議:採用強大的認證協議,例如OAuth2和JSON Web Tokens (JWT),以確保安全且可擴充套件的認證過程。
  • 多因素認證 (MFA):強制執行多因素認證,透過增加額外的安全層來減少未經授權訪問的風險。
  • 密碼雜湊:使用強雜湊演算法(如bcrypt)對使用者密碼進行雜湊處理,確保密碼在儲存前的安全性。
  • 會話管理:確保會話管理的安全性,以防止會話劫持,例如使用安全的會話令牌和定期重新整理會話。
  • 通訊加密:確保所有與認證相關的通訊均使用HTTPS加密,以避免中間人攻擊和資料攔截。
  • 賬戶鎖定策略:實施賬戶鎖定策略以防止暴力破解攻擊,例如在多次登入失敗後暫時鎖定賬戶。
  • 定期審查:定期審查和更新賬戶鎖定策略和其他認證方法,以應對新出現的威脅和漏洞,確保應用程式始終保持安全狀態。

透過遵循這些最佳實踐,可以顯著提升應用程式的安全性,保護使用者資料免受未經授權的訪問。


認證方法的優點與缺點


image

授權機制

授權決定了經過認證的使用者在系統內部能夠做什麼。授權的方法包括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RBAC)、基於屬性的訪問控制(ABAC),以及基於許可權的訪問控制(PBAC)。在應用程式中實施授權方法需要周密的規劃,以確保使用者根據他們的角色和責任擁有正確的訪問級別。開發者應該採用有效的授權方法來高效地管理許可權,確保使用者僅擁有必要的訪問許可權。遵循最小許可權原則,只授予最少的許可權,有助於減少未經授權的行為。確保API和後端服務的安全,透過驗證令牌和使用者角色來處理每一個請求。定期稽核許可權和訪問日誌有助於識別和修復任何未經授權的訪問嘗試。使用許可權協調流程定期檢查使用者許可權是否與其當前角色相匹配,確保許可權始終是最新的,並符合最小許可權原則。在整個應用程式中集中化和保持授權邏輯的一致性可以增強安全性並簡化管理。


實施授權

實施有效的授權機制是確保應用程式安全的重要環節。以下是在實施授權時應考慮的一些最佳實踐:

  • 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 (RBAC):透過定義不同的角色和相應的許可權來控制使用者對資源的訪問。這種方法簡單且易於管理,有助於集中控制使用者的許可權。
  • 基於屬性的訪問控制 (ABAC):使用屬性(如使用者位置、時間或其他上下文資訊)來決定使用者是否有權訪問特定資源。這種方法更加靈活,能夠處理複雜的訪問策略。
  • 基於許可權的訪問控制 (PBAC):為每個使用者分配具體的許可權,而不是僅依賴角色。這種方法使得許可權管理更加細緻,但也可能增加管理複雜性。
  • 最小許可權原則:確保使用者僅具有完成其任務所需的最小許可權。這有助於減少因許可權濫用或意外錯誤而導致的安全風險。
  • 訪問控制列表 (ACL):使用訪問控制列表來明確指定哪些主體可以訪問哪些物件。這種方式直觀且易於實現。
  • 定期審查許可權:定期審查使用者的許可權,確保它們仍然符合使用者的當前角色和職責。及時調整不再適用的許可權。
  • 許可權審計:實施許可權審計機制,以確保所有訪問都是經過適當授權的,並記錄所有的訪問嘗試以便日後審查。
  • 統一的授權邏輯:在整個應用程式中保持授權邏輯的一致性,有助於簡化管理並增強安全性。

透過遵循這些最佳實踐,可以有效地管理應用程式中的使用者許可權,確保只有經過授權的使用者才能訪問相應的資源,從而提高系統的整體安全性。


授權方法的優點與缺點

image


資料庫安全和資料保護

資料庫安全和資料保護是在組織內管理和保護資訊的關鍵方面。它們涵蓋了旨在保護資料庫免遭未經授權訪問、使用或修改以及資訊洩露、中斷或破壞的各種實踐和技術。理解資料庫安全和保護對於開發者來說至關重要,以確保資料的完整性、機密性和可用性,從而防止資料洩露、確保合規性並維持使用者信任。



image

相關連結GDPR, HIPAA

雲安全

在雲環境中保護資料、確保合規性以及維護服務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雲安全考慮指導開發者在應用設計、部署和管理方面的安全工作,最終達到防範安全漏洞和確保使用者信任的目的。關鍵的雲安全考慮因素包括:

  • 共享責任模型:理解並定義哪些安全元件是由雲提供商管理,哪些是由自己的團隊負責。這種模式明確了雙方在安全上的職責,幫助避免安全漏洞。

  • 雲特定的身份和訪問管理(IAM):利用雲提供商提供的IAM工具來安全地管理使用者身份和許可權。這有助於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並確保只有合適的人員才能訪問特定資源。

  • 資料駐留和主權:遵守關於資料儲存位置和跨境傳輸的法律法規。確保資料的儲存和轉移符合相關的法律要求,這對於跨國公司尤其重要。

  • 雲網路安全性:透過實施虛擬私有云(VPC)和私有子網來控制網路流量。使用安全組和網路訪問控制列表(ACL)來強制執行安全策略。

  • 雲合規性和法律考量:遵守特定於雲的規定和標準,確保在整個運營區域內的一致性合規性。這包括瞭解和遵循雲提供商的服務條款以及地區性法律。

  • 雲威脅檢測和監控:部署與雲平臺整合的雲原生監控解決方案,以實現實時威脅檢測和安全日誌記錄。這有助於快速識別並響應潛在的安全事件。

  • 雲事件響應:開發專門針對雲的事件響應協議,利用雲服務實現更快和更具可擴充套件性的響應。這包括預先設定的流程,以便在發生安全事件時迅速行動。

  • 雲災難恢復:利用雲基礎設施來設定和管理穩健且地理分佈的災難恢復解決方案。這有助於確保即使在一個區域發生災難,也可以從另一個區域恢復服務。

  • 雲安全態勢管理(CSPM):使用CSPM工具來持續評估和管理跨各種雲環境的安全態勢。這有助於確保雲資產始終處於安全配置狀態。


總結

保護全棧應用的安全性在當今的數字化世界中變得越來越複雜但也更加重要。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威脅變得越來越複雜,跨越堆疊所有層的強大安全措施是至關重要的。組織必須培養一種安全文化,不斷更新實踐,並保持前瞻性。全棧安全的未來將由人工智慧進行更好的威脅檢測、零信任模型進行持續驗證以及針對雲原生技術和DevSecOps整合的演變實踐來塑造。



今天先到這兒,希望對雲原生,技術領導力, 企業管理,系統架構設計與評估,團隊管理, 專案管理, 產品管理,資訊保安,團隊建設 有參考作用 ,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構建創業公司突擊小團隊
國際化環境下系統架構演化
微服務架構設計
影片直播平臺的系統架構演化
微服務與Docker介紹
Docker與CI持續整合/CD
網際網路電商購物車架構演變案例
網際網路業務場景下訊息佇列架構
網際網路高效研發團隊管理演進之一
訊息系統架構設計演進
網際網路電商搜尋架構演化之一
企業資訊化與軟體工程的迷思
企業專案化管理介紹
軟體專案成功之要素
人際溝通風格介紹一
精益IT組織與分享式領導
學習型組織與企業
企業創新文化與等級觀念
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
初創公司人才招聘與管理
人才公司環境與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團隊文化與知識共享
高效能的團隊建設
專案管理溝通計劃
構建高效的研發與自動化運維
某大型電商雲平臺實踐
網際網路資料庫架構設計思路
IT基礎架構規劃方案一(網路系統規劃)
餐飲行業解決方案之客戶分析流程
餐飲行業解決方案之採購戰略制定與實施流程
餐飲行業解決方案之業務設計流程
供應鏈需求調研CheckList
企業應用之效能實時度量系統演變

如有想了解更多軟體設計與架構, 系統IT,企業資訊化, 團隊管理 資訊,請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

image_thumb2_thumb_thumb_thumb_thumb[1]

作者:Petter Liu
出處:http://www.cnblogs.com/wintersun/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宣告,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線,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該文章也同時釋出在我的獨立部落格中-Petter Liu Blo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