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GI能否重演移動網際網路的故事?

机器之心發表於2024-06-28
轟轟烈烈的大模型浪潮,似乎正在進入一個煎熬期。

6 月中旬,微軟釋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訊息,他們將於 7 月份停止其推出僅三個月的 Copilot GPTs 服務。

圖片

Copilot GPTs 可以理解為針對各種需求建立的智慧助手,比如雜貨 Copilot GPT 可以根據你發給它的膳食計劃開列採購清單。這一服務和 OpenAI 的 GPT Store 非常相似。而且,後者同樣未能成為市場寵兒:數字解決方案公司 CTOL.Digital 的一份報告估計,GPT Store 的流量不到正常 ChatGPT UI 的 2%。要知道,這款產品釋出時,很多人都高呼 AI 的「iPhone 時刻」到來了,這種 GPTs 被認為是大模型惠及大眾、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有效方式。

在宣佈關停的同時,微軟還透露,他們決定將 GPT 的應用中心轉向商業和企業級場景。這種轉向能否成功尚未可知。但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市場,同樣的路線卻正在激發 AI 應用層的巨大潛力

不可否認,在模型、演算法、算力層面,中國 AI 相比美國仍然存在差距,這已經成為一個共識。就像移動網際網路初期,iPhone 以及其上的一些流行 APP 也是首先出現在美國。

但是後來事情發生了轉變: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功,包括應用生態、商業模式、 盈利能力等方面。甚至在某些領域,中國網際網路應用表現得比美國同類應用更為出色。滴滴、微信、支付寶、釘釘美團等超級 APP 幾乎覆蓋了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AI 大模型的一大落地方向是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成果為基礎,在繁榮的應用生態里長出 killerAPP。在中國,這個土壤非常肥沃。以此為契機,開發者可以更快地將 AI 大模型的最新能力與千變萬化的實際場景相結合,儘快將 AI 應用落地、分發甚至變現。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美 AI 應用層的角力或許會展現出與當初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相似的軌跡。

中國 AGI,能否重演移動網際網路的故事?

微軟、OpenAI 都玩不轉的 AI 應用層,到底難在哪兒?

所謂的 iPhone 時刻,在過去一年的 AI 領域已經被預告過很多次了。

圖片

這個時刻之所以讓人期待,是因為在上一次變革裡,它標誌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在那之前,上網通常被視為一種活動,但 iPhone 的出現使得我們幾乎在任何時刻都在上網,就像呼吸一樣。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透過直觀的觸控介面、多樣化的應用生態系統,以及無縫的硬體和軟體整合,iPhone 重新定義了智慧手機,並讓每個人都能夠輕鬆地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同時,各類移動應用如滴滴、微信、釘釘、淘寶等極大地提高了使用者和企業的效率,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和生活方式。

因此,十幾年後,人們期待「AI 的 iPhone 時刻」也能夠帶來類似的變革,大幅提升生活、工作的效率

微軟、OpenAI 的 GPTs 也在一定程度上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但效果並不理想。不少 OpenAI 的使用者反映,GPT Store 中的 GPT 質量不一,很多 GPT 功能簡單,無法真正節省時間和提高效率。對於企業使用者來說,這種情況只會更加嚴重,因為 OpenAI 本就不是一個身處企業使用場景中的公司。企業的需求更加多樣,本身也有大量的資料資產需要打通,不是簡單地設定個 prompt,然後跟 AI 助手你問我答就能解決的。

針對這些短板,OpenAI 也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比如最近收購了一家名叫 Rockset 的搜尋分析初創公司。透過整合 Rockset 的實時搜尋和分析技術,OpenAI 想為企業客戶提供更強大的資料處理和分析能力,進一步提升其 AI 模型的應用價值。換句話說,他們想透過此舉離企業、場景更近一些,讓自己的大模型長在公司的資料上

而這個目標,恰恰是很多中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長板。在這些公司中,如果要找一個觀察中國 AI 應用的標的,老早就和 OpenAI 走類似的 AI Agent 路線並且長在千行百業場景裡的釘釘是個值得觀察的樣本。

釘釘 —— 中國 AI 應用層值得關注的樣本

周子超是現代農牧食品集團鐵騎力士的一名數字化工程師。為了幫助合作農戶科學養殖,及時發現「豬瘟」等風險因素,他開發了一個名為「智慧養殖專家」的 AI 助理。

從表面上看,這個 AI 助理和我們在 OpenAI GPT Store 裡見到的東西沒有什麼區別。但不同的是,他是在釘釘平臺上開發的,而釘釘是這家公司從 2018 年就開始用的工具,公司的很多資料都在上面。藉助這個 AI 助理,農戶們不僅可以隨時隨地諮詢養殖知識,還能看到自家養豬場和兄弟養豬場的資料差異,尋求改進。而且,由於是先有需求再去開發,這個 AI 助理自誕生以來就是有使用者的,不用像 GPT Store 裡的很多 GPT 一樣等待它們的適用場景。此外,釘釘的平臺上本身也有很多成熟的應用、工具可以利用,這使其互動方式不限於一問一答這種簡單的形式。這就是釘釘這類國內科技公司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積累的優勢,也是他們能把 AI 助理這條路走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據悉,「智慧養殖專家」上線短短兩週時間就吸引了百來人使用,呼叫量超過 5000 次。其實,在金牌櫥櫃、西部機場、裡工實業、有零有食、百麗、佳沃等用釘釘承載業務的企業中,類似的事情也在發生。中國AGI能否重演移動網際網路的故事?中國AGI能否重演移動網際網路的故事?

這種局面的形成一方面得益於釘釘「上接應用場景、下接業務資料」的先天優勢,類似 GPTs 的應用生長在釘釘這類平臺上沒有懸空感;另一方面也得益於釘釘在這個方向的出擊速度和力度。

早在 2023 年 4 月「百模大戰」剛剛打響之際,釘釘就在一個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中迅速進場,宣佈全面智慧化,所有產品要用大模型重塑一遍。在隨後的 100 多天內,釘釘 17 條產品線完成了智慧化再造。8 月 22 日,釘釘將智慧化底座(AIPaaS)開放給生態夥伴和客戶,這標誌著釘釘智慧化已全面進入生態層。11 月,超過 50 萬家企業加入釘釘 AI 邀請測試後,釘釘 AI 上線,17 條產品線、60 + 場景、近百項 AI 技能全面向使用者開放測試,這是國內首個全面開放 AI 的國民級工作應用。

這種決策速度和執行力度讓釘釘早早就將 AI Agent 等前沿理念納入了產品思考。所以,在 2024 年 1 月,OpenAI 剛剛公佈 GPT Store 兩個月後,釘釘就推出了自己的 AI 助理,並結合自身在應用、資料上的優勢對 AI 智慧體進行感知、記憶、思考、行動方面的增強。這種增強的結果在釘釘最近的一次大版本更新(7.6 版本)中可見一斑。

新版本給人的感覺大體有兩個:一是 AI 助理現在更擬人了,它能知道你是誰、做過什麼,用起來更接近「私人訂製」。

舉個例子,我們在工作群裡總會收到一些長文件,常規的 AI 助理一般都能做到將其整理成紀要,但釘釘的 AI 助理更進一步,它能根據你在公司的角色進行針對性地整理。比如營銷人員使用 AI 助理的速讀時,AI 助理會將財報中的市場營銷部分重點解讀;生產人員使用時,AI 助理則會重點分析關於生產成本的資料。

這一功能實際上是將你在釘釘上的所有資訊都盤活了,包括你的姓名、崗位等個人資訊,公司的組織架構關係,你過去一週的工作內容,工作群的聊天概要等等。如此一來,它就能真正給出你需要的東西,比如週報,而不是週報模板。中國AGI能否重演移動網際網路的故事?

二是它能做的事情、能分析的資料更復雜了,多個智慧體可以一起用,完成一個多步驟的工作流。

舉個例子,你所在的公司想策劃一場大型營銷活動,需要一個集輿論監控、市場分析、創意構思於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在釘釘上,這個任務會被 AI 助理規劃成幾個子任務組成的工作流,然後由不同的 AI 助理(市場分析助理、創意構思助理、活動策劃助理)去接力完成,在此期間,AI 助理還可以呼叫釘釘平臺上的 RPA 能力。中國AGI能否重演移動網際網路的故事?

在這個簡單的例子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到吳恩達在之前演講中提到的幾個智慧體設計理念,包括工具使用、規劃和多智慧體協作。吳恩達尤其看好多智慧體協作的前景,指出多智慧體協作的優勢在於能夠將複雜任務分解為子任務,並透過智慧體間的協作來完成。這種方法在實踐中已被證明是有效的,並且能夠提供比單一智慧體更好的效能。釘釘的 AI 助理在企業場景中率先證明了這一點。

這種具有記憶、互動、任務執行能力的 AI 助理其實更貼近矽谷熱議的 Large Action Models(LAM)的概念。相比於傳統的 LLM,LAM 不僅具備高階的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還能夠將這些能力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和任務執行,從而在更廣泛的應用場景中提供更加綜合和自動化的智慧體驗。這將使釘釘的 AI 助理在企業場景中變得更有用,使其受到更多企業使用者的青睞。這種對於前沿技術的快速嘗試和落地也是釘釘 AI 值得關注的一大原因。

中國 AI 的機會在應用層

在昨天的 2024 釘釘生態大會上,釘釘釋出了一組重要的數字:釘釘生態夥伴數量已經超過5600家;建立的 AI 助理總數已達 50 萬個,上架 AI 助理市場的 AI 助理已超 700 個;釘釘 AI 每天的呼叫量已超 1000 萬次。在大模型進入落地難階段的當下,這無疑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圖片

在今年 3 月份接受騰訊新聞《潛望》採訪時,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曾預言,中國 AI 在應用層有很多創新的機會,因為中國在資料和應用場景上是遠遠超過美國的。雖然中國 AI 的底層模型不夠強大,但你「在上面加的東西可以比較多」,可以在上面做增值服務,而且馬上能為客戶變現。這是中國 AI 在應用層獨有的優勢,也讓釘釘這類公司被寄予厚望。

面對這樣的期望,除了自身的努力,釘釘也在嘗試依靠社群的力量。

由於釘釘面對的行業比較多,使用者需求千差萬別,某個通用大模型很難滿足全部需求。因此,在大會上,釘釘宣佈底模型開放,將聯手獵戶星空、智譜 AI、MiniMax、通義、月之暗面、百川智慧以及零一萬物七家大模型夥伴,集齊大模型「七龍珠」,共同打造國內最開放的 AI 生態。對於釘釘來說,這一舉動有利於提升其底層模型的能力,提升使用者體驗。對於上述大模型企業來說,釘釘既是一個聯結器,也是一個放大器,有利於他們快速找到適合自身大模型的應用場景,把自身價值放到最大。

我們也希望看到這些企業能夠攜手,在中國重演移動網際網路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