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境內可投資資產總值與預測

從委託資產的來源看,各類資產管理機構管理的資金通常分機構資金和個人資金兩個部分。在中國,由於政策因素,保險資金、養老金進入資產管理市場的份額有限,機構資金在資產管理市場上的佔比相對較低,佔40%左右,個人財富在資產管理領域的份額佔比為60%。

1.機構可投資資產的潛在規模

公募基金及其子公司專戶是資產管理市場機構資金的最主要渠道。根據基金業協會披露資料,截止2015年底,基金公司專戶業務規模達40262億元,較2014年底增加近2萬億元,增長幅度達88%,基金子公司業務規模達85713億元,較2014年底增加48000億元,增長幅度達130%。

1462328221-4443-2060

其次,是保險資金。2015年,我國保險資產總規模12.36萬億人民幣,其中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為11.18萬億人民幣,大約佔九成。根據保監會的監管規定,保險公司投資於權益類資產和包括集合信託計劃、銀行理財、專案資產支援計劃及其他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的資金理論最高可以達到上季末總資產的85%。由此可以推算,2016年來自保險資金的潛在規模理論上可以達到10.5萬億。

1462328221-6083-2060

此外,養老金是資產管理市場機構資金的另一個渠道。根據國務院2015年釋出的養老金投資規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養老基金資產淨值的30%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額。”由此可以推算,2016年來自保險資金的潛在規模理論上可以達到1.2萬億。如果加上國家重點專案和企業的股權投資,最高可達2萬億左右。

1462328221-6964-2060

2.個人可投資資產的潛在規模

與此同時,我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的潛在規模大約可達154萬億。無論其規模還是增速都顯著高於養老金、保險資產的增長速度。其中將近一半以上託管於銀行、信託、券商、保險及基金(包括私募基金)公司的理財賬戶。2015年,我國各類資產管理機構管理的資產總規模大約為93萬億,其中60%來自居民的個人財產。

1462328221-6690-2060
1462328221-1796-2060

3. 高淨值人群可投資資產總額

最近五年來,高淨值人群的資產規模迅速增長,其在個人資產中的佔比也不斷上升,從2011年的24.58%上升到2015弄的28.83%,目前總額大約為37萬億。在財富管理的形式上,低收入群體更傾向於存款和類存款金融產品。而高淨值人群是資產管理的中堅客戶,最近五年,另類投資和類私募業務的增長主要拜賜於高淨值人群的理財需求。

1462328221-9620-2060

二. 高淨值人群的數量及區域分佈

截至2015年底,我國高淨值人群的數量大約120萬人左右,同比增長11%,其中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人數約115萬,最近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3 %,個人資產超過600萬的人數121萬,最近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7%,隨著新三板、創業板等各種層次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居民(尤其是企業創業者)的個人財富規模增長迅速,他們和高薪白領共同構成了高淨值財富管理市場的中堅力量。

1462328222-4586-2060

從區域分佈來看,高淨值人群最集中的地區為北京、廣東、上海,其高淨值人數在全國的佔比分別為17.69%、16.86%和14.96%,這三個地區的人數加起來,佔全國總量的半壁江山(49.51%);其次是浙江、江蘇、山東、福建和遼寧,尤其是浙江和江蘇,高淨值人數在全國的佔比分別為12.07%和7.27%,其餘省市的高淨值人數佔比都在5%以下。總體而言,東部五個大省(直轄市)的高淨值人群加起來佔比接近7成。

1462328223-2869-2060

三. 家庭財富資產配置結構

1.資產配置結構

調查資料表明:2015年,高淨值人群境內可投資資產中,股票佔比最高,為26%,這與該群體多半為企業主有關。從財富形成的特徵來看,國內的富豪大部分來自私營企業的上市,因此,企業股權是其財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次是現金和銀行理財產品,加起來佔25%;此外,基金、信託等資產佔比也在10%以上,最近兩年,藝術品投資和私募投資在高階人群的資產配置中也佔有一席之地,2015年其份額分別為4%和3%,且份額有不斷增長的趨勢。

1462328222-2683-2060

1462328223-8749-2060

2.資產配置的變化趨勢

從最近三年的配置結構變化來看,中國家庭重配現金的格局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現金類資產(包括存款和高流動性利率債)在家庭資產配置結構中的佔比始終在20%以上,與此同時,房地產仍然家庭最為重要的實物資產,其佔比也在15%左右(隨地產價格波動略有變化),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隨著對衝基金及各種衍生品的問世,以及私募機構的快速發展,私募基金、收藏及其他各種另類投資的佔比在不斷上升。

1462328222-5459-2060

四. 中國理財市場的趨勢

1.信用利差擴大以反應資產的實際風險溢價

2015年3月國務院法制辦和人民銀行正式推出《存款保險條例》,從2015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存款保險制度, 使隱性而模糊的政府擔保轉向顯性且賠付責任及賠付上限明確的保險制度,這種模糊的隱性擔保實際上就是剛性兌付,存款保險制度的落地使得銀行儲戶和投資者的保障程度高低立現,存款和理財產品的違約風險差異也相應凸顯,理財產品風險的清晰化將推升實際風險溢價,體現為信用利差的擴大。

2.理財市場的收益率進一步反映市場利率曲線的變化。

2015年2月28日,央行宣佈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調至30%,5 月10 日,央行在宣佈降息的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10月23日,央行宣佈調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和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的同時,宣佈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定存款利率浮動上限。至此,我國金融體系的利率市場化至少在形式上已經完成。由於我國銀行間拆借市場經過數十年發展已完全實現市場化定價。因此,央行將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利率走廊來調控金融市場的利率水平,央行貨幣政策從數量管理趨向於利率管理,理財市場的收益率也將進一步反映市場利率曲線的變化。

3.海外資產配置,是中國居民尤其是財富群體的下一個理財熱點。

2013年以來,隨著居民個人財富的迅速增長,以及人民幣升值週期趨於尾聲,中國居民購置海外不動產和海外基金、海外保險的金額在不斷上升。2015年,離岸資產在個人資產配置中的佔比已經高達27%,印證了市場流行的兩個“三分之一”的說法:“三分之一的富人在海外擁有離岸資產,離岸資產在富人的投資性資產中佔比約三分之一”。

4.機構資產在資產管理市場的佔比將會逐漸提高。

隨著養老金、保險資金規模的擴大及其投資領域的多元化,更多的保險資金和養老金將進入資管市場。從海外資產管理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共同基金、養老金和保險是資產管理產業的三大支柱,機構資金是資管市場的主力軍。目前全球資管市場上機構資金的佔比大約為60%,因此,中國未來的資產管理市場從散戶主導轉向機構主導也是必然趨勢。

5.隨著ETP市場的發展,被動管理型資產的佔比將顯著提高。

隨著各種指數基金、對衝基金和期權等衍生品的發展,國內的ETP產品不斷延展,以被動式管理為主要模式的理財產品規模迅速增長。從2011年開始,ETF基金的規模逐年增長,2015年,ETF基金的規模為4914億,為2013年的3倍。ETP產品的快速增長決定了被動管理型資產的佔比將相應提高。

1462328222-3364-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