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傳統銀行而言,網際網路金融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及發展,已經並將持續撼動商業銀行的穩固地位,對其資金融通和支付結算的中介職能,以及盈利增長、客群擴充及服務模式均構成了嚴峻挑戰。

081711wqm37nwrh6qi7r2j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金融的蓬勃發展,在與商業銀行形成多方面衝突的同時,也創造了二者之間廣闊的合作空間。網際網路能夠在虛擬空間拉近距離,卻不能縮短現實間的距離;能夠提供海量資料,卻不能解決人和人之間的信任問題。而有效的資訊、人性化的渠道和現實的信任,正是網路時代最需要的。銀行擁有廣泛的客戶資源,有較受公眾認可的信賴感,還有相當完善的實體和電子渠道。憑藉這些資源,銀行的信用、支付和渠道媒介的功能將進一步強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網際網路金融與商業銀行可以相輔相成。

網際網路為傳統金融帶來的深刻影響,不僅體現在商業銀行領域,也體現在資產管理的其他領域。近日有幸先睹了肖風撰寫的這本書,在很多方面頗有同感,尤其是對於影響資產管理行業未來發展的相關網際網路技術問題的理解方面。

首先,是對於網際網路思維的理解。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有人說:得客戶者得天下;也有人說:網際網路公司不在意現在賺多少錢,看重的是使用者的增長,使用者越多,越有價值。這些都是網際網路思維的表述。而如何做到這一點?只有憑藉極致的客戶體驗,牢牢抓住客戶併為其創造價值,企業才能實現自身價值增長。未來的銀行必須依靠客戶至上取勝。肖風在這本書中深入探討了網際網路思維對政府、市場、個人和企業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對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趨勢做出了研判,應該說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其次,是對於社交網路的理解。我在2013年提到,社交網路的發展,必將給傳統銀行帶來重大沖擊;我驚歎於社交網路的巨大潛能,也在思考銀行應該如何利用社交網路擴充新的業務與盈利增長點。肖風深入淺出地分析瞭如何利用社交網路探究人類行為,並且從投資者行為的傳染與影響、投資者的學習與自組織的視角探討群體行為與資產價格之間的關係,寫得很精彩。

最後,是對於大資料的理解。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移動終端、感測器等現代通訊裝置的全面普及,以及雲端計算、物聯網等新興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正邁入一個嶄新的大資料時代。在大資料時代,人們將通過對海量資訊進行彙總、整合、儲存和挖掘,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並最終實現“大科技”和“大發展”。資料技術革命浪潮的興起,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構成了嚴峻挑戰,但同時又孕育著商業銀行諸多良好的發展機遇。商業銀行在市場擴充、客戶經營、資源配置、定價管理、風險管理、網點佈局等經營管理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可以進行資料分析及其應用,進而不斷提升管理的精細化水平。肖風在這本書中也對大資料如何驅動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做了分析,同時對大資料、社交網路與雲平臺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進行了深入探究,讀後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系永隆銀行董事長、招商銀行前行長,本文節選自《投資革命》序言)

作者:馬蔚華

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