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季度,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波瀾起伏、熱點不斷:全民熱議區塊鏈、互金平臺赴港上市、P2P備案開閘又延期、支付斷直連加速、信聯出臺、網際網路資管新規……與此同時,互金巨頭繼續加大金融科技佈局,大銀行也發力金融科技,二者的競合之路越走越寬。

在本期《2018年1季度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報告》中,蘇寧金融研究院不僅梳理了行業內的大小事,給出獨家評點和前景展望,還就互金平臺集中出海東南亞做了個小專題,就空間、路徑、現狀、問題等,與大家分享我們的看法。

下面是報告全文:

第一部分,簡單通過幾組資料反映下網際網路金融的市場結構。

股權融資:據IT橘子不完全統計,2017年,互金行業發生股權融資的公司484家,同比減少247家;披露的人民幣融資金額350.36億元,同比下降382億元。風險資本活躍度的下降,表明行業整體正趨於成熟。

P2P行業:2017年8月以來,行業月度成交開始高位回落,一直到2018年3月才略有回升。從交易活躍度上看,2017年8月以來,月度借款人首次超過月度投資人,11月,月度借款人達到521萬的高點,隨著現金貸新規頒佈,出現快速下降。2018年3月,月度借款人已降至417萬人。在此過程中,行業綜合利率一直處於下降態勢。

第三方支付行業:從跨年資料看,第三方支付行業最大的看點是移動支付的崛起。Forst& Sullivan報告顯示,2017年移動支付交易額97.6萬億元,佔比63.83%,較2013年提升52.72個百分點。從市場格局看,艾瑞2017Q3資料顯示,支付寶和微信在移動支付領域合計市場份額超過90%,在網際網路支付領域則接近50%。

與市場預期不同,隨著整改接近尾聲,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熱度並未下降,熱點此起彼伏:

平臺上市潮:2017年4季度,至少有7家平臺直接或間接實現上市,2018年3月,4家平臺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開啟上市程式;

全民區塊鏈:2018年1月起,市場經歷了一場“區塊鏈”狂歡,與2016年主要集中於金融行業內的區塊鏈熱不同,藉助炒幣的加持,這次熱度上升到全民層面;

P2P備案開啟又延期:對備案而言,從前置條件到平臺合規的“變相”認證,承載的東西越來越多,便不得不謹慎行事。或許,這才是一再延期的根本原因。

支付斷直連加速:一步一步,向著“終點”前行。

基礎設施持續完善:網聯之於支付清算,信聯之於個人徵信,基礎設施的完善將如何重塑行業模式呢?拭目以待。

網際網路資管新規:強監管下,所有的口子都會被堵上。半年前,還有一些平臺稱自己的模式是強監管的“受益者”,現在看來,不過是早晚的問題罷了。

巨頭的動向代表著行業主流發展方向,這一部分,我們分別對螞蟻金服、騰訊金融、蘇寧金融、百度金融、平安金融科技等五家網際網路金融巨頭進行盤點,見微知著,以此對整個行業有一個更為深入的認識。

整體上看,巨頭們忙著佈局金融科技、忙著簽約合作伙伴,延續著對金融科技轉型的堅守。同時,1季度區塊鏈概念大火,幾大互金巨頭再次引領潮流,在區塊鏈的佈局上也都可圈可點。以蘇寧金融為例,上線區塊鏈黑名單共享平臺系統,將金融機構的黑名單資料加密儲存在區塊鏈上,金融機構可通過獨立部署節點接入聯盟鏈,開展區塊鏈黑名單資料上傳和查詢等業務,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最後,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是金融,金融的本質呢?現在肯定不是科技,有一天會不會是呢?希望我們能共同見證這一天的到來。

高速發展的經濟、龐大的人口數量、較高的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再加上普惠金融的巨大缺口,東南亞的一切都很像中國2012年前後的樣子。那個時候,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還處在騰飛前期,機遇無限。在東南亞復刻中國互金行業走過的路,在新的市場孕育新的獨角獸,成為不少平臺出海的動機。

隨著國內監管的不斷加強,據悉每月都有上百家國內平臺組團去印尼考察,搶灘東南亞市場,參與者眾多,對獲客、徵信、風控、支付、貸後等配套服務提出嚴峻挑戰的同時,也給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巨大的機遇。

不過,數百家平臺組團出海,必然對當地行業生態帶來巨大變革,競爭加劇、亂象必生,當地政府的大棒或將成為懸在出海平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以印尼為例,牌照審批異常緩慢,有人調侃稱是因為中國互金企業來勢洶洶,當地監管機構根本接不住。不過,更為關鍵的問題在於,當地監管機構可能並沒想好該怎樣去監管金融科技類企業,不確定的監管才是最大風險。

其他諸如風控問題、支付問題、資金來源問題、牌照問題、催收問題等不再多說,也都是難題。不過,都不重要,關鍵是走出去。走著走著,動機會變,結果也會變。有時候,無心插柳,柳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