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世界即將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一次,機器可以完成很多由人類負責的工作,甚至比人類做得更好。未來的世界可以實現更高的效率,享受更廉價的服務,但失業也將變得更加普遍。

這便引發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機器什麼時候能夠取代你的工作?

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但一些全球頂尖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希望找到答案。

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院(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助理研究員卡特佳·格蕾絲(Katja Grace)與來自人工智慧影響專案(AI Impacts)和機器智慧研究院(Machine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的同事,對352名科學家展開了調查,用他們的答案來預測機器還要多久能在各種任務上超越人類。

他們聯絡了很多全球頂尖的機器學習專家,其中包括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總監嚴·勒坤(Yann LeCun)、谷歌DeepMind的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和Uber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左斌·加赫拉瑪尼(Zoubin Ghahramani)。

好訊息是,很多人的工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都是安全的。研究人員預計,機器有50%的概率能在未來120年取代所有人的工作。

“最令人意外的是,這些預測的時點都很晚。”格蕾絲說,”我原本預計,由於機器學習最近幾年進步神速,加上我們的調查物件都是機器學習研究人員,所以時點應該早一點。”

那麼,這對未來幾年、幾十年究竟意味著什麼 ?

失業增加?

這項調查表明,到2021年,機器可以把洗好的衣服疊起來。所以,如果你在洗衣店工作,是不是就該投降了?恐怕不是。

能疊衣服的機器已經存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機器人學家已經開發了一種能夠熟練疊好毛巾、牛仔褲和T恤衫的機器人。

但必須承認,要讓機器人撿起、檢視、疊好一件衣服,2010年大約要花19分鐘,但到2012年,只需要6分多鐘就能疊好一條牛仔褲和一件T恤衫。但最令人驚訝的或許在於,機器人可以完成襪子配對這種乏味的工作。

然而,儘管取得了這種進步,這樣的機器人想要真正取代人類仍然需要一段時間。

“我對某些需要實際操作的任務被機器取代的時間表持懷疑態度。”伯明翰大學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教授傑里米·懷亞特(Jeremy Wyatt)說。

“在實驗室裡是一回事,但要讓機器人在現實世界中比人類做得更好卻是另一回事。”

對機器來說,在現實世界中操縱物體是一個無比複雜的任務,需要搞清楚操作的物件,還要了解如何在一個隨機變化的環境中進行操作。不需要實際操作的任務反而更容易掌握。

懷亞特認為,機器人的移動性——包括無人駕駛汽車和自動化配送等——大概就像20世紀90年代初的網際網路。”四處移動東西可能還要再等10年。”

機器人好助手

疊毛巾工人現在很安全,但卡車駕駛員和零售店員的確有理由在未來20年考慮自己的職業去向。研究人員預計,到2027年,人工智慧便可駕駛卡車,到2031年可以勝任零售工作。

傳統的零售助手工作——幫你在店裡找到某條牛仔褲,並告訴你試穿效果的友好店員——需要掌握複雜的身體技能和溝通技巧。目前來看,這項工作可能是安全的。

但懷亞特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購物,以聊天機器人和演算法形式存在的人工智慧想要取代零售行業的其他職位,或許遠比我們想象得更加容易。”看看我們目前在網上進行的交易有多少是主要由自動化程式完成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他們已經在使用一定數量的人工智慧。”

人類別害怕

機器最難勝任的,或許是那些就連人類都需要通過多年的訓練才能熟練掌握的任務。這通常牽扯直覺決策、複雜的物理環境或者抽象思維——這些都是電腦難以勝任的。

專家預計,機器人大約要到2053年左右才能取代外科醫生,要在頂尖學術刊物上與數學家競爭可能要等待43年。

他們還預計,到2049年,人工智慧創作的小說就有可能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單。

事實上,機器已經開始染指這一領域。

谷歌一直在訓練該公司的人工智慧程式創作愛情小說和新聞報導,希望它能更有創造力。而一個名叫本傑明(Benjamin)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也可以撰寫短篇科幻電影劇本——即便有的內容完全說不通。此外還有Automated Insights的作品,他們開發的演算法已經為路透社和美聯社生成了數百萬條個性化新聞、理財和體育文章。

Automated Insights營運長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表示,這項技術是為了對人類的工作進行補充,而不是取代人類。”自動化新聞創作的是之前並不存在的內容,但人類仍然需要為這些報導新增背景資訊。”

這些報導都是根據既定模式製作的,從龐大的資料集中提取資訊之後,再新增到模板裡。而要創作文字優美、情節誘人的暢銷小說,仍然要等到30年後。想讓機器進行語言創作,最終結果往往只是東施效顰。

懷亞特表示,當前的挑戰是讓人工智慧製作出能夠被人類接受的材料。他說:”只要略低於人類的水平,就無法被我們接受。以聊天機器人為例——它們與人類的表現相差不遠……但我們對它們的任何缺陷所包含的可笑錯誤非常敏感。”

格蕾絲認為,這項調查可以提醒人們,整個世界將迎來一場鉅變:”從技術上講,我不認為有什麼任務是人類能做到,人工智慧卻做不到的。”

但她認為,某些職位可能永遠不會被機器取代。例如,只要去做禮拜的人希望牧師由人來擔任,這項工作或許就永遠不會被機器人取代。

“仍然有一些工作只能由人來負責,因為我們在乎他們的身份。”她說。

訪問

本文來自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