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資料崗位會被ChatGPT們取代?

張哥說技術發表於2023-02-28

最近OpenAI開發的ChatGPT火了,讓大家對AI有了新的認知、期待和擔憂——不少文章都談及,即將普及的AI新技術將對現有工作模式帶來顛覆性影響,並預測首當其衝替代“資料分析師”等崗位。

那麼,OpenAI時代,到底哪些資料工作面臨危機?資料從業者又該如何不被傾覆,而是乘風破浪?今天筆者就來分析一下不同型別資料工作被AI取代的可能性,進而看看我們該如何做。也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01、哪些資料工作會被AI取代分析

1、初級資料分析師

  • 取代可能性:五星

  • 初級資料分析師,日常工作大部分聚焦取數、做報表——例如根據業務或領導要求,收集和整理資料,編寫SQL,生成EXCEL報表或貼上成PPT。這類工作天花板低、重複度高,工作1-2年或可畢業。

  • 我們看到,當前ChatGPT為代表的AI,聊天生成SQL指令碼已無大礙、還可以快速進行資料指標設計、自動建立樣本資料、快速建立資料摘要,甚至編寫資料分析報告大綱。因此,初級分析師從需求量到剛需程度都大打折扣。

2、資料開發和BI工程師:

  • 取代可能性:四星。

  • 資料開發工程師,日常工作聚焦數倉開發、資料建模、數倉運維、指標開發、BI系統搭建等工作。隨著各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從傳統數倉升級大資料平臺,此類崗位近些年需求量很大。

  • 新一代的AI技術,讓此類工作門檻大幅降低。例如,當前AI可透過自然語言快速建表,包括自動生成維度表、建立正規化模型和星型模型、自動分析表之間的邏輯關係、甚至提供建模建議。又如,基於AI的BI工具讓BI開發更加智慧,ChatGPT生成Power BI的DAX,Excel函式都已不在話下,這也讓拖拉拽生成SQL的自助方式可能成為歷史——AI可根據需求直接生成各類視覺化看板,視覺化效果更直擊要點且酷炫靚麗。

3、資料演算法工程師:

  • 取代可能性:三星

  • 除在特定行業和研究性質的部門,演算法工程師在大部分企業容易面臨尷尬境地。一是演算法很難找到匹配的業務場景來創造出明確的、被業務認可的價值,二是通用演算法模型門檻不高,沒有深度突破的話也易淪為調參大師。

  • 相信在通用大模型之後,AI會進一步和各個行業領域深度繫結,因為ChatGPT們的訓練需結合特定場景做模型,才能給出真正有深度、有價值的洞察。因此,有深厚演算法基礎,並對業務有足夠認知的複合人才機遇很大。

4、高階商業分析師:

  • 取代可能性:三星

  • 商業分析師,通常距離業務更近。不論是做戰略分析、經營分析還是運營分析,“高階”的商業分析師,通常對業務有著足夠深的認知和理解。

  • AI讓商業分析大大提效。我們不妨對“增強分析”拭目以待(或者叫ASK DATA、AI+BI):一是透過問答互動可實現自動生成商業儀表板;二是在引導下可實現自動做insight洞察,包括根因分析、預測分析;三可更輕鬆實現異常監測,包括異常提示、閾值設計、應對建議等。

  • “高階商業分析師“為什麼不會輕易被AI替代?此處的“高階”並不是指掌握的商業分析模型的數量或程式碼能力,高階的壁壘體現在【將業務問題轉化為資料問題】,在於【資料思維】,從而駕馭AI更高效解決商業問題。

圖:Power bi中的問答不溫不火很多年了,新功能指日可待

5、資料治理崗:

  • 取代可能性:二星

  • 首先說明此處的資料治理崗,不是資料清洗崗。真正的資料治理,其實是在做“資料戰略管理”——涉及資料資產體系的頂層設計,從組織、機制、流程、文化,到資料管理落地監控的方方面面。

  • 短期看,資料治理可被AI替代的部分有限。首先,資料清洗、後設資料管理、資料模型管理等流程化的工作,AI可以讓“髒活累活”提效;其次,資料治理“人治”和“軟性”的部分AI很難支撐——例如,AI無法幫我們拉通各部門,透過反覆溝通來定製“資料標準”;AI也無法做到在全面評估資料資產成熟度的基礎上,定製符合企業特色的資料組織和資料制度。第三,AI的商業實踐落地,對資料質量和資料安全有更高的要求,資料治理因此更加成為必答題。

6、資料產品崗:

  • 取代可能性:二星

  • 資料產品,終究是做產品。資料產品經理,工作中充滿了大量的溝通、協調、推動,並在產品中融入對特定人特定需求的理解、把控和靈感設計。AI短期內還是無法勝任這類工作。

7、資料架構和數字化轉型顧問

  • 取代可能性:一星

  • 一是資料架構是和企業架構、業務架構、技術架構深度繫結的,這是通用AI是搞不定的。二是數字化諮詢顧問或者解決方案顧問,需要具備對戰略和業務的深度理解。例如,數字化轉型本質是“變革管理”,是要識別多方面因素進而開展體系化的工作,而其中人的因素又AI是最難搞定的。

綜上,我們不難總結出來兩個規律,工作是否容易被AI替代,可以有兩個衡量標準:一是標準化和重複度,二是人性化處理程度,三是創新創造性程度。換句話說,越標準化的、流程化的、事務性的工作越容易被AI替代,越是處理複雜模糊場景的、處理人性化的、需要創造創新的事情越不容易被AI替代。

02、我們該如何做?

透過上面的總結,資料從業者如何響應AI時代可能也變得容易回答。在此筆者給出三個建議。

1、現狀識別:充分理解OpenAI為代表的新技術的原理和應用場景,同時分析自己的工作內容,識別危機點。

2、駕馭AI:學會操控AI,充分利用AI提升效率。AI加持後,同樣的工作內容,以前需要2個人完成,現在只需要1個人即可,那麼我們就做那留下來的那個。

3、擁抱業務夥伴和商業本質:學習更多從商業視角思考問題,提升資料解決業務問題的能力,強化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等等。

未來已來,希望我們都能乘風破浪,而不是被拍在沙灘。

作者介紹:@子曰,畢業於北京大學信管系;10年資料分析與資料治理經驗;先後服務於網際網路大廠、央企總部和領先的2B IT公司;資料團隊負責人;“資料人創作者聯盟”成員。

來自 “ 一個資料人的自留地 ”, 原文作者:@子曰;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JVtWm0AC_QltlbpV_vG66Q,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