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來了 機器人替代人類還要多久?

佚名發表於2015-02-05

  隨著工業機器人被越來越多的工廠接受和普及,問題來了,人真的有一天會被機器人完全取代嗎?

  當人們還在為機器人能否代替人的話題爭得面紅耳赤時,這個強大的“物種”已經為美聯社服務半年多了。

機器人來了 機器人替代人類還要多久?

  據媒體報導,從去年夏天開始,美聯社與AutomatedInsights公司合作,使用該公司的wordsmith平臺撰寫財報文章。在幾天前,一篇題為《蘋果打破華爾街第一季度預期》(AppletopsStreet1Qforecasts)的無人署名文章,就是由機器人撰寫併發布的。

  AutomatedInsights公司公關經理JamesKotecki稱,Wordsmith每週撰寫數百萬篇新聞報導,其合作伙伴還包括好事達(Allstate)、康卡斯特(Comcast)、雅虎。

  在中國的生產車間裡,已經出現更大規模的機器人代替人的嘗試。1月30日,王石在倫敦商學院舉行的一個論壇上向媒體表示,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機器人進入社群服務的速度會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得多。

  這引發出一個有趣但特別嚴肅的話題:躋身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的中國此刻距離智慧工廠還有多遠?這股由中國引領工業機器人市場全球化程式的浪潮,會把人從工廠裡趕出去嗎?

  機器人來了

  2010年前後,中國的機器人市場開始啟動。三年後,這個比鄰國日本發展慢30年的國度,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13年,中國共銷售3.7萬臺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60%,而我國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目前已達30多個。

  “在中國物聯網、工業4.0等新興產業的巨大需求下,機器人未來向微型化、多感測、可移動、人工智慧、可通訊方向發展,這個市場也迎來了歷史最強勢的增長機遇。”日前,有供職於外資機器人公司的一位中層如是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本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等珠三角地區已初步形成從研發生產到工業應用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就在近日,《2014年度深圳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徵求意見稿已對外發布,這是國內首個釋出的地方機器人行業白皮書,內容顯示,2013年深圳機器人、可穿戴裝置和智慧裝備產業增加值約為200億元,預計經過七年的發展,到2020年產業增加值將超過2000億元。

  使用機器人的種種好處,企業主們並非不知,但從過去的實際應用情況看,企業用機器人代替工人的願望並不高,這是因為畢竟仍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可用。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用工成本上漲,勞動力短缺,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老大難”問題。

  “現在基本到了人不想幹的階段,很多工廠的工人們很年輕,對工作條件要求比較高,更不太願意做搬運、空調機外殼噴漆等重負的工作,這些崗位可能就需要用到大量的低端領域工業機器人。”日前,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人士如是向本報記者說。

  像三一重工這樣的工程機械企業,早在2007年,就有“智慧化機械手”之稱的焊接機器人現身生產線,2012年以後,地處上海的三一挖掘機生產基地,焊接機器人更是得到了大規模投入使用。而富士康近年來也在推動“自動化應用”計劃,甚至在2011年前後,富士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還曾宣佈,要在三年內用一百萬機器人改良富士康的生產線。

  除了這些有實力的大企業外,一些中小企業也在嘗試用機器人替代人。

  “如果從人性化角度,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去做繁重或危險的工作,而且能做到24小時不間斷的標準化操作,生產主管還是願意引進機器人,但也要兼顧成本,也就是回收期。”2月2日,一家機器人應用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他測算,工人每個月工資3000到4000元左右,一臺機器人一般能替代5~10個工人的工作量,使用壽命2~5年不等,一個三十來萬的國產機器人成套解決方案是能夠在2年時間內收回人力成本的。“機器人的售價和回收期不一樣,企業能否引進機器人,需要根據成本和效率作出選擇。”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