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蘋果的隱藏壟斷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大

遊資網發表於2020-03-06
蘋果應用商店應該被視為反競爭的企業行為。這些人正通過打破蘋果生態系統的束縛,來努力改變現狀。

劃重點

  • 按照蘋果應用商店的政策規定,使用者不能直接嚮應用程式開發商支付使用應用或數字服務的費用,只能向蘋果支付,蘋果從中抽取30%的佣金,然後將其餘70%轉給開發者。
  • 由於不願繼續繳納所謂的“蘋果稅”,Netflix、Spotify、亞馬遜Kindle等從iOS應用程式中取消了應用內購買功能,並推出各自的替代方案。
  • 規模較小的應用程式開發商別無選擇,只能遵守蘋果的規則,並與蘋果自主開發的類似應用競爭,而蘋果自己的應用不需要支付佣金。
  • 蘋果平臺比谷歌的開放程度低得多。與競爭對手不同,蘋果不允許iPhone上安裝除自家應用商店以外的任何應用商店。
  • 批評人士表示,應用商店的成功掩蓋了這樣的現實,即蘋果正利用其巨大的市場力量欺凌、敲詐甚至摧毀競爭對手和商業合作伙伴,其隱藏的壟斷力量正逐漸凸顯出來。


(本文約10000字,閱讀全文大約需要15分鐘)

蘋果於2008年7月正式推出了其應用商店(App Store),向iOS使用者提供自家以及第三方應用下載服務。當時,這裡可供下載的應用數量只有800個,下載量約為1千萬次。但在經過十多年的改進和重構後,應用商店已經成為蘋果服務業務的重要支柱,為蘋果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到2019年,這家線上商店可供下載的應用數量已經超過200萬個,下載量超過300億次。隨著規模越來越大,蘋果為應用商店制定了許多獨特的政策條款,並隱隱展現出強大的壟斷力量。許多開發商、競爭對手、批評人士、政界人士以及監管機構,都在呼籲對蘋果應用商店業務展開反壟斷調查,從而打破其生態系統帶來的束縛。

揭祕蘋果的隱藏壟斷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大

以下為文章正文:

你可能剛剛花了500美元買了臺新款iPad Air,並迫不及待地想註冊Netflix,在其令人眼花繚亂的視網膜螢幕(Retina Display) 上觀看熱播劇《黑鏡》。但你首先要從iOS應用商店下載Netflix應用,開啟它進行註冊,可是你會看到一條看起來像是錯誤的資訊。

上面寫著:“想要加入Netflix嗎?你不能在應用程式中註冊Netflix。我們知道這很麻煩。在你成為會員之後,你就可以開始在應用程式中觀看節目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如果你想註冊Netflix,它卻沒有進一步說明如何註冊或去哪裡註冊:沒有URL,沒有二維碼,甚至沒有如何加入的提示。如果你還不是會員,到這裡就“game over”了。

揭祕蘋果的隱藏壟斷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大

這不是蘋果應用商店的漏洞,而是其特意制定的政策。除了某些例外,該公司不允許使用者直接嚮應用程式開發商支付使用其應用程式或數字服務的費用。他們只能向蘋果支付費用,蘋果從中抽取30%的佣金,然後將其餘70%轉給開發者。為了加強控制,蘋果甚至禁止受影響的應用程式告知使用者如何直接向開發者支付費用。

2018年,由於不願繼續繳納所謂的“蘋果稅”,Netflix效仿Spotify和亞馬遜的Kindle圖書應用,從其iOS應用程式中取消了應用內購買功能。使用者現在必須在其他地方註冊,比如在該公司的網站上,才能讓這款應用變得可用。當然,由於這些品牌足夠大,很多使用者都會不自覺地去尋找他們。

但與此同時,規模較小的應用程式開發商別無選擇,只能遵守蘋果的規則。即使是在與蘋果自家類似應用程式競爭時也是如此,蘋果的應用程式不需要支付這樣的費用,而且通常可以更深入地訪問使用者的裝置及其上面的資訊。

現在,少數開發商正在公開談論這個問題,政府監管機構也開始介入傾聽。專案管理軟體公司Basecamp聯合創始人大衛·海內邁爾·漢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在1月份告訴美國眾議院反壟斷小組委員會,檢視蘋果應用商店的費用、規則和審查流程感覺就像是在體驗“卡夫卡式的噩夢”(Kafka-esque nightmare),給人一種荒誕詭譎又充滿現實壓迫的緊張感。

作為世界上最受愛戴的公司之一,蘋果長期以來始終以提供“使用者友好型產品”聞名於世,並樹立起了“使用者隱私保護者”的高尚形象。2008年推出的應用商店是蘋果最被低估的發明之一,它推動了iPhone的成功,而iPhone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利可圖的產品。其理念是,蘋果和開發者可以分享彼此的成功,而iPhone使用者是最終的受益者。

應用商店帶來的好處超出了最樂觀的預期。市場研究機構App Annie公佈的資料顯示,蘋果客戶在2019年下載了320億次iOS應用程式,總共花費了580億美元,這還沒有計算這些應用程式帶來的數十億美元廣告收入。蘋果應用商店本身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性產業。

但批評人士表示,應用商店取得的成功掩蓋了這樣一個現實,即蘋果現在正利用其巨大的市場力量欺凌、敲詐甚至摧毀競爭對手和商業合作伙伴。按照他們的說法,蘋果應用商店應該被視為反競爭的企業行為。這些人正通過打破蘋果生態系統的束縛,來努力改變現狀。

蘋果創造出新的壟斷形式

提及技術壟斷時,我們可能會想到谷歌的搜尋引擎,它執行的網際網路搜尋估計佔所有搜尋查詢的93%。你可能會想到Facebook在社交媒體領域的主導地位,在Facebook、Messenger、WhatsApp和Instagram之間,它擁有過去十年下載最多的四款應用程式。你也可能會想到亞馬遜,其電子商務平臺比緊隨其後的三個競爭對手的總和還要大。你還可能會回想起早期的微軟,在20世紀90年代,微軟曾成為反壟斷調查的目標,當時它的Windows作業系統驅動了大約85%的個人電腦。

揭祕蘋果的隱藏壟斷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大

然而,你可能不會想到蘋果,它的移動作業系統控制著美國市場不到一半的份額,控制著全球不到四分之一的市場。就銷量而言,谷歌的安卓系統仍是市場的領頭羊。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呼籲分拆領先的網際網路平臺,但她甚至提都沒提這家位於庫比蒂諾的科技巨頭。

這可能是因為,儘管存在週期性的爭議,但作為一個消費品牌,蘋果仍然廣受歡迎。但無論如何,越來越多的蘋果客戶、商業合作伙伴、反壟斷專家和立法者開始提出監管該公司的理由。

他們認為,蘋果可能看起來不像典型的傳統壟斷企業,但當談到它如何運營應用商店時,其壟斷特性展現無遺,包括在收取佣金、制定強加條款、做出“黑箱”式編輯決定、進行內容限制,以及如何組織資源複製其他公司應用的流行功能以壓制競爭對手等。

事實上,安卓的確提供了另一種選擇。然而,由於iOS使用者佔據了美國所有移動應用收入的大部分,開發者們別無選擇,只能為蘋果的產品開發軟體。專案管理軟體公司Basecamp聯合創始人大衛·海內邁爾·漢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說:“如果你想釋出軟體,如果它不在iPhone上出現,實質上就等同於自殺。”

一旦蘋果使用者加入了該公司的生態系統,他們在移動平臺上是否還有其他選擇就不再重要。從理論上講,他們依然可以轉而使用執行安卓系統的裝置,安卓也提供了許多與iOS相似的功能。

但實際上,蘋果帝國是建立在留住客戶的基礎之上的,即讓自己的硬體、軟體以及服務彼此無縫協作,但不相容競爭對手的裝置和服務。當你從iOS切換到安卓時,像給朋友發簡訊這樣簡單的任務都可能會變得一團糟。你買的蘋果產品越多,就越不太可能離開其生態系統。

蘋果的平臺比谷歌的開放程度低得多:與競爭對手不同,蘋果不允許iPhone上安裝除自家應用商店以外的任何應用商店,也不允許使用者“側載”從網路或其他地方下載的應用。

該公司表示,其目標是確保使用者可以信任他們下載的每個應用程式,允許未經批准的應用程式可能會使使用者面臨隱私被侵犯或遭到惡意軟體襲擊的風險。批評人士反駁說,有更好的方法來平衡隱私和安全目標,併為消費者提供更開放的選擇。

針對蘋果的訴訟超出了iOS的範疇。在蘋果試圖將自己重塑為一家服務公司,以抵消硬體銷售停滯不前的影響之際,推出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News+和Apple Arade等訂閱服務,以及自己的信用卡,導致反壟斷擔憂變得更加緊迫。曾經屬於理論上的爭論問題,即其應用商店是否構成非法壟斷,現在正從多個方面成為訴訟的目標。

巧妙利用市場主導力量

蘋果面臨著來自消費者、開發商提出的反壟斷訴訟,面臨著Spotify向歐盟提出的正式反壟斷投訴,面臨著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調查,以及美國眾議院反壟斷小組委員會的調查。這不僅關係到蘋果的利潤,也關係到移動軟體的未來。

揭祕蘋果的隱藏壟斷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大

蘋果堅稱,這不是壟斷,它努力讓應用商店成為公平的競爭環境,即使它自己的應用程式也在這個領域參與競爭。但在史無前例的審查面前,有跡象表明,這家以頑固著稱的公司可能感受到了提供證明的壓力。例如,就在上週,有媒體報導稱,蘋果正在考慮允許使用者更改iPhone和iPad上的預設郵件和網路瀏覽器設定,用Gmail和Firefox等競爭對手的應用取代蘋果自己的Mail和Safari。

今年1月份的某個週五上午,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來自四家中型科技初創公司的高管站在美國立法者面前,提出多家大型線上平臺正在利用它們的市場力量來欺凌、勒索、複製並最終粉碎創新競爭對手。

這場不同尋常的聽證會遠離華盛頓大型科技遊說者進行交易的走廊,由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反壟斷、商業和行政法小組委員會主席、羅德島州民主黨眾議員大衛·西西林(David Cicilline)召集。這是關於數字市場和競爭的一系列聽證會中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聽證會將於4月份釋出兩黨聯立的報告。

聽證會上坐在西西林後面的是莉娜·汗(Lina Khan),這位神童律師重塑了全美關於科技和反壟斷的對話。在因批評亞馬遜的市場力量而登上頭條後,莉娜去年接受了眾議院反壟斷小組委員會法律顧問的職位,專門幫助領導這項調查。作為反壟斷領域更具攻擊性的思想流派的代言人,莉娜出席這些聽證會是向大型科技公司發出的一個訊號,即該委員會已經認真起來。

谷歌和亞馬遜都在博爾德市的證詞中佔據了突出位置,智慧音響公司Sonos指責前者竊取創意和進行掠奪性定價,而智慧手機配件製造商PopSockets則指責亞馬遜“笑著欺負人”。但是,也許令人驚訝的是,許多證人最有力的論據竟然都是針對蘋果的。

生產藍芽跟蹤裝置、幫助使用者找到放錯地方或被盜物品的Tile公司高管表示,該公司在蘋果的平臺上建立了業務,使用iOS應用程式作為硬體的軟體伴侶。自2014年推出以來,生意一直很好。直到去年6月,有傳聞稱蘋果正在開發自家版本的Tile。

Tile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柯爾斯滕·達魯(Kirsten Daru)作證說,從那以後,Tile就處於被圍困的境地。蘋果突然停止在蘋果專賣店銷售Tile的實體裝置,挖走了Tile派來幫助蘋果將其產品與Siri整合的工程師。蘋果還開發了與Tile競爭的“離線查詢”系統,並通過“Find My”功能將其內建到iPhone的作業系統中,使用者不能刪除該功能。

這使得對Tile至關重要的位置跟蹤功能,對於第三方應用程式來說變得更加繁瑣,以保護使用者隱私,同時幫助蘋果推送自己的同類應用。蘋果已經推出了新技術,可以提高iPhone的跟蹤能力,但沒有跡象表明它會提供給Tile或其他開發者。

通過這些舉措,蘋果可以訪問應用商店上關於Tile客戶的豐富資訊,包括人口統計資料、搜尋歷史等等,而Tile本身不允許看到這些資訊。達魯說:“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蘋果利用其占主導地位的市場力量,從事使我們處於競爭劣勢的做法。”

蘋果指出,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式追蹤使用者的位置可能會引發嚴重的隱私問題,並表示它一直在努力平衡使用者隱私和開發者讓他們的應用程式儘可能有用的能力。

在蘋果發給反壟斷小組委員會的信中,其副總裁兼首席合規官凱爾·安德爾(Kyle Andeer)指出,蘋果並沒有限制Tile等第三方應用程式追蹤使用者位置的能力,它只是確保使用者知道這一點。

安德爾寫道:“加強隱私保護可能不符合每個人的商業利益,但它們符合每個擁有智慧手機的人的利益。”蘋果還稱,該公司正在與對位置跟蹤“始終允許”選項感興趣的開發者合作,以便在使用者首次安裝這款應用時提供預設選擇。

以“竊取偉大創意”為榮

Tile並不是唯一對蘋果有怨言的公司。蘋果傾向於複製第三方應用程式的關鍵功能,並將其整合到其作業系統中,這在開發人員中非常出名,以至於它有各專門的名字“Sherlocking”。它指的是21世紀初,蘋果在MacOSX上取代了流行的第三方網路搜尋介面Watson。蘋果幾乎將Watson的所有功能都內建到了自己的功能中,稱為Sherlock。

揭祕蘋果的隱藏壟斷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大

在2006年的一篇部落格文章中,Watson的開發者卡雷利亞軟體公司回憶了2002年抱怨蘋果的壟斷地位時,蘋果時任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做出的回應。據Karelia創始人丹·伍德(Dan Wood)轉述,賈伯斯當時說:“我是這麼看的。你知道那些人們站在上面用泵在鐵軌上移動的小型手推車嗎?那就是卡雷利亞,而蘋果則是擁有軌道的蒸汽火車。”

從反壟斷的角度來看,這個比喻幾乎太完美了。正是19世紀末鐵路的壟斷力量以及它們建立或破壞使用鐵路的企業的能力,刺激了美國第一部反壟斷法規的誕生。

這裡還有另一句賈伯斯的名言與此相關。2006年,賈伯斯在談到蘋果時說,引用畢加索的名言“優秀者模仿, 偉大者剽竊”,“對於竊取偉大的創意,我們始終都保持著這種無恥”。公司高管後來試圖巧妙地運用這句話的語義,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天的iOS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最初不是蘋果想法的基礎上的。

公平地說,許多成功的公司都是如此。商業成功一直依賴於營銷和執行,而不僅僅是創新。儘管如此,蘋果應用商店的歷史上曾充斥著許多公司,這些公司之所以聲名鵲起,只是因為蘋果整合了它們的發明並從中獲利。

Tile認為它是這類公司的典型代表。Blix也是如此,該公司開發了一款名為BlueMail的電子郵件應用程式,其中包括匿名登入功能。Blix表示,蘋果在其最新登陸功能Sign In With Apple中抄襲了其創意,現在要求每位允許社交登入的應用程式開發者都要使用這一功能。Blix稱,在2019年6月宣佈這一功能的幾天後,蘋果將BlueMail踢出了應用商店。

蘋果堅稱,這是出於安全原因,它提出的幫助Blix重返商店的提議遭到拒絕。該公司在給媒體的宣告中表示:“蘋果應用商店有一套統一的指導方針,平等適用於所有開發者,旨在保護使用者。Blix正在提議推翻基本的資料安全保護措施,這些措施可能會使使用者的計算機暴露在惡意軟體面前,這些惡意軟體可能會損害他們的Mac電腦,並威脅他們的隱私。”

Blix對其下架的回應是起訴蘋果侵犯專利,並在2019年11月給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寫了一封公開信,並招募其他覺得被蘋果坑害的開發者加入其行動中。2020年2月,蘋果恢復了Mac應用商店的BlueMail,但Blix表示不會放棄訴訟。Blix聯合創始人丹·沃拉赫(Dan Volach)在一份宣告中表示,蘋果的回應證明了直言不諱、勇於反抗的價值。他說:“當我們寫信給蘋果的開發者社群時,BlueMail在一週內又回到了應用商店。”

無人敢惹的“送奶工”

對於許多依賴蘋果應用商店謀生的開發者來說,直言不諱似乎是一種冒險的策略。正如經期跟蹤應用Clue執行長艾達·丁(Ida Tin)在2019年9月接受採訪時所說的那樣:“當你只有一個送奶工時,你不會想惹惱送奶工。”

當時,蘋果剛剛在iOS中宣佈了類似的經期跟蹤功能,這讓Clue的未來蒙上了陰影。然而,蘋果在釋出時通過其HealthKit程式設計介面(API)向Clue和其他第三方應用提供了新的經期跟蹤資料,這至少給了它們與其產品競爭的機會。

揭祕蘋果的隱藏壟斷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大

按照蘋果公司的說法,應用商店完全是關於競爭和消費者選擇的。在提交給眾議院反壟斷委員會的回覆中,蘋果副總裁兼首席合規官凱爾·安德爾(Kyle Andeer)寫道,“自從我們建立應用商店以來,我們一直將競爭視為幫助我們的使用者訪問最好應用程式的最佳方式,即使這些應用與我們的類似應用直接競爭。我們的應用在每個類別上都與第三方開發者的應用競爭,在許多情況下,開發者的應用程式更成功。”

蘋果公司表示,當蘋果拒絕競爭對手的應用程式更新或按照他們的想法執行時,總是把使用者的利益放在心上。但開發者也受益頗豐,蘋果表示,多年來,它已經向第三方開發者支付了超過1550億美元的應用商店收入。

該公司還指出,應用商店中的大多數應用程式(84%)是免費的,因此不需向蘋果支付任何費用。這些應用(包括Instagram、Twitter和Pinterest等大牌應用)通過銷售廣告賺錢,而蘋果的主要好處只是讓其裝置對買家更有用和更具吸引力。

蘋果及其奉行的極簡主義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是有原因的。蘋果將新功能整合到其作業系統中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即使這會讓某些應用程式被淘汰。例如,人們要想將iPhone變成手電筒,需要開啟應用商店,瀏覽他們從未聽說過的開發者推出的手電筒應用,並試圖找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試圖向他們傳送垃圾廣告或挖掘他們資料的,這通常很難。

雖然蘋果給自己的應用程式提供第三方競爭對手所沒有的訪問許可權,可能會讓人感到不公平,但要想弄清楚哪些第三方應用程式值得擁有什麼級別的訪問許可權,無疑是一件更棘手的事情。把所有這些決定都留給使用者聽起來可能很簡單,但前提是需要確保這個應用領域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熟,對普通iPhone使用者的期望通常是不合理的。此外,這還需要每個開發商確保誠信為前提,而實際上外面有很多騙子。

問題是,當蘋果用這些藉口為自己的業務凌駕於合法競爭對手業務之上的行為辯護時,西西林在1月份的聽證會上談到這一趨勢時稱:“我越來越擔心蘋果利用保護隱私作為反競爭行為的藉口。”Sherlocking只是蘋果對其他公司行使權力的方式之一。在某些情況下,除了蘋果本身,很難看出這對任何人都有好處。

總部位於瑞典的Spotify,其流媒體應用與蘋果自己的Apple Music直接競爭。去年,Spotify向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正式提交了針對蘋果的申訴。

它還推出了名為“公平遊戲時間”(Time To Play Fair)的網站,呼籲人們關注蘋果涉嫌濫用職權的行為。該公司聲稱,蘋果在開發Apple Music時,一再拒絕或推遲批准Spotify應用程式的更新,從而降低了其產品質量。

Spotify執行長丹尼爾·埃克(Daniel Ek)寫道:“他們繼續在每個轉折點給自己不公平的優勢。”他說,在應用商店中,蘋果同時扮演著“球員和裁判”的角色,這個比喻呼應了沃倫拆分大型技術平臺的呼籲。雖然沃倫一開始沒有提到蘋果,但後來她澄清說,她認為蘋果也應該拆分。

不是核心供應鏈參與者卻握有實權

蘋果公司以自己的營銷網站作為回應,吹捧應用商店對消費者和開發者都是一種恩惠。它稱:“自從應用商店推出以來,新的行業圍繞著應用程式的設計和開發而建立起來,在美國創造了超過150萬個就業機會,在整個歐洲創造了超過157萬個就業機會。”

揭祕蘋果的隱藏壟斷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大

儘管如此,不滿的跡象仍在增長。2月13日,谷歌的YouTube TV成為第一個宣佈不僅禁止通過iOS新註冊,還將禁用現有使用者賬戶的主要流媒體應用程式,除非他們轉而直接向谷歌付費。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道德制高點:谷歌從在安卓上使用其應用商店(Google Play)的移動應用程式抽取同樣30%的佣金。

同一周,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遊戲會議上,遊戲開發商EpicGames執行長蒂姆·斯威尼(Tim Sweeney)指責蘋果和谷歌收費過高,並指責他們遏制使用者使用其他應用商店,比如Etic自己的EpicGames Store,它只向開發者收取12%的佣金。

斯威尼將蘋果和谷歌的費率與信用卡公司收取的2%至3%的費用進行了對比。斯威尼說,在遊戲和應用程式的世界裡,“不是行業核心的供應鏈參與者卻獲得了不應有的權力”。

當然,大多數開發商的規模或資源都比不上那些巨頭。在Tile作證的同一場眾議院反壟斷小組委員會聽證會上,專案管理軟體公司Basecamp聯合創始人大衛·海內邁爾·漢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譴責了蘋果的條款和支付政策對收入較低的開發者的影響。

Basecamp是試圖鼓勵使用者在其iOS應用程式之外註冊的公司之一,它這樣做的嘗試已經不止一次讓它進入了蘋果審查的煉獄。漢森說:“這對使用者來說是一種可怕的體驗。”

科技公司有時會因為批評他們的人不瞭解這個行業而對批評不屑一顧。但在科羅拉多州的聽證會上,來自Tile、Basecamp、Sonos和PopSockets等公司都代表了精通技術的初創公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漢森是計算機程式設計師中的傳奇人物,他發明了流行的編碼語言Ruby on Rails。

來自美國兩大主要政黨的立法者看起來都被證詞所說服,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感到震驚。雖然民主黨人召集了聽證會,但科羅拉多州共和黨眾議員肯·巴克(Ken Buck)似乎同樣對蘋果的行為感到懊惱,並對可能的補救措施感興趣。他說:“我認為很明顯,市場上存在濫用行為,需要採取行動。”

漢森表示,他對這種反應感到滿意,並說:“對於需要做些什麼,沒有明確的共識。但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能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這一事實本身就令人驚歎。”

法律上缺少對“壟斷”的確切定義

大多數使用者可能對蘋果應用商店的幕後情況知之甚少,即使他們瞭解,也可能不在乎,除非更多的開發者開始挺身而出,犧牲自己應用的功能,就像Netflix和Spotify所做的那樣。任何投票支援監管蘋果的民選官員都必須向憤怒的iPhone使用者解釋,為什麼這麼做是值得的。

揭祕蘋果的隱藏壟斷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大

在沒有新法規的情況下,反壟斷執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個解釋問題的過程。這是因為構成美國反壟斷政策基礎的聯邦法律在語言上既是明確的,也是非常模糊的。《1890年謝爾曼反托拉斯法》(1890 Sherman Anti-Trust Act)第二節的內容很簡單:任何人壟斷或企圖壟斷,亦或是與其他人聯合或合謀,壟斷幾個州之間或與外國之間的貿易或商業的任何部分,均應被視為犯有重罪。

不過,該法案沒有明確說明“壟斷”的確切含義,也沒有明確說明一家公司必須在各州之間壟斷多大的“貿易或商業”才能被判有罪。因此,蘋果能否成為市場份額低於50%的壟斷企業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非營利組織電子前沿基金會(EFF)的反壟斷律師米奇·斯托爾茨(Mitch Stoltz)說:“壟斷不是二元壟斷,市場力量也會發揮某種程度的作用”,法院至少考慮到了蘋果擁有這種力量的可能性。

他接著說:“最有力的理由包括確立iOS使用者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俘虜受眾:他們的裝置很貴,人們不會經常更換或購買新裝置。近年來,他們在購買新裝置之前會等待更長時間。顯然,這給了蘋果更多的控制權。使用者無法快速而無痛地切換到安卓,就像他們可以在Uber和Lyft之間切換一樣。“

隨著多起針對蘋果的反壟斷案件通過法院審理,這場衝突已經開始上演。消費者提起的集體訴訟Apple v. Pepper去年被提交給最高法院,當時蘋果辯稱,消費者缺乏起訴其壟斷的法律地位。2019年6月,最高法院以5比4的裁決站在原告一邊,裁定蘋果是應用商店中應用程式的直銷商。這並不意味著原告贏得了這場官司,而是意味著消費者對蘋果的反壟斷訴訟可以在下級法院進行。

開發商最終可能會提出更有力的反壟斷理由。事實上,有些人已經提起了自己的集體訴訟,以舊金山反壟斷律師事務所為代表,該律師事務所成功地就電子書價格問題起訴蘋果公司。法庭檔案顯示,此案已進入私人調解階段。原告律師的發言人拒絕置評。

與此同時,眾議院反壟斷小組委員會法律顧問莉娜·汗(Lina Khan)和哥倫比亞法學院的蒂姆·吳(Tim Wu)等法律專家,都呼籲恢復昔日強有力的聯邦反壟斷執法,將大型科技公司作為頭號目標。長期以來,蒂姆·吳堅持認為蘋果的“圍牆花園”對競爭和開放網際網路構成了威脅。

雖然莉娜最出名的是她對亞馬遜的批評,但她最近在《哥倫比亞法律評論》上釋出的論文中辯稱,蘋果是那些動機和行為都表明有必要受到更強監管的平臺之一。她認為,反壟斷中的消費者福利框架不適合線上平臺,這些平臺經常追求增長而不是利潤,並利用自己在一個行業的主導地位,通過偏袒或掠奪性定價來粉碎其他競爭對手。

蘋果或需要進行“二選一”

如果蘋果真的像壟斷者一樣行事,那麼問題就變成了如何應對。沃倫的建議是禁止大型公司既經營線上商務平臺,又通過在那裡銷售自己的產品來參與其中。對蘋果來說,這可能意味著要麼將應用商店剝離為一家獨立的公司,要麼停止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式。這將對該公司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揭祕蘋果的隱藏壟斷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大

但這樣的舉措面臨著重重挑戰:沃倫在民主黨初選中落後,川普的美國司法部反壟斷負責人馬坎·德拉希姆(Makan Delrahim)管理著對科技行業相對友善的部門,國會可能缺乏團結無法在短期內通過這樣的決定性措施,幾乎沒有反壟斷專家認為分拆迫在眉睫。

更溫和的措施,或許在短期內也是更現實的措施,就是要求蘋果允許在iOS上側載應用程式,就像谷歌在安卓上所做的那樣。可以側載的應用程式包括替代應用商店,它們可以向開發者收取更低的費用,或者提供官方iOS應用商店禁止的應用程式。

電子前沿基金會(EFF)的反壟斷律師米奇·斯托爾茨(Mitch Stoltz)承認,蘋果可能會大肆鼓吹第三方應用商店帶來的威脅,允許未經蘋果批准的軟體在iOS裝置上執行的安全擔憂“也並非微不足道”。但他補充說,這種立場“有家長式作風的成分”,“在理想的世界裡,消費者可以選擇應用商店和應用開發者。”

美國倡議組織Public Knowledge高階顧問約翰·伯格邁爾(John Bergmayer)認為,作為第一步,允許側載是很有意義的。他說,這可能有助於化解人們對公平和競爭的某些擔憂,而不會阻止蘋果繼續控制自己的應用商店或開發自己的新應用和功能。

伯格邁爾說:“我不認為你不能肯定他們不能創新,不能做出改變,永遠不能做任何可能傷害競爭對手的事情,或者所有東西都必須是完全開放的,沒有任何限制,包括對於使用者可以安裝什麼應用程式。”

相反,他建議,應該期待像蘋果這樣規模大、足智多謀的平臺所有者制定安全措施,在保護日常使用者不受不良行為影響的同時,允許一定程度的開放。理想情況下,這些期望並不侷限於蘋果:公眾已經呼籲國會通過一項數字平臺法案,建立一個專注於數字市場的新監管機構。

到目前為止,許多應用程式開發商都已經認識到,應用程式功能被蘋果複製的可能性只是在iOS上做生意需要付出的部分代價。蘋果大幅削減和不斷變化的條款也是如此。到目前為止,它似乎並沒有減緩應用程式經濟的發展。

市場研究機構App Annie本月釋出的年度移動狀況報告發現,消費者在iOS應用上的支出從2018年的500億美元躍升至2019年的580億美元。分析公司SensorTower預計,到2023年,這一數字將接近1000億美元。

App Annie的市場洞察力總監阿米爾·戈德拉蒂(Amir Ghodrati)表示,開發者可能不喜歡蘋果和谷歌收取的30%佣金。但考慮到iOS市場的規模和持續增長,大多數開發商發現,與試圖讓使用者直接付費相比,這是值得的。至於與蘋果自己的應用競爭,戈德拉蒂指出,有些類別的應用表現比其他要好。

當蘋果複製類似功能時,提供實用程式或工具的應用程式(如Tile)可能會看到它們的下載量大幅下降。但那些提供獨家內容的公司,如遊戲和流媒體應用,往往可以在與蘋果的產品競爭中站穩腳跟。

有些開發者通過保持靈活性和麵對挫折的堅持,成功地經受住了蘋果應用商店的考驗。2016年,圖形編輯應用程式開發商Pixite引發關注,它展示了這種商業模式可能有多麼脆弱。當時,該公司對未來充滿了疑問。

但最近Pixite聯合創始人尤金·金子(Eugene Kaneko)表示:“我們採用了訂閱業務模式,規模翻了一番,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我們還將在幾周後在蘋果應用商店上釋出第17款應用程式,我們有一種感覺,它會很受歡迎。”

當你考慮到使用者平均每天在他們的移動裝置上花費3小時40分鐘時,正在湧起的應用程式熱潮並不令人驚訝。換句話說,世界各地的人現在有超過五分之一的清醒時間是在手機上度過的。它是我們流媒體、社交、閱讀新聞、在公共廣場上發言、遊戲、創作藝術、連線我們的智慧家居、做生意等等的地方。對於那些使用iPhone的人來說,蘋果單方面控制著這種體驗的方方面面,至少目前是這樣。

去年6月,當首次有媒體報導稱,美國司法部和FTC正在對蘋果和其他頂級科技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時,蘋果的庫克堅稱,他的公司“不是壟斷公司”。他還批評了將平臺與商業分開的想法,並以沃爾瑪等實體賣家同時出售第三方商品的悠久歷史為證。

到了12月份,庫克似乎開始兩方面押注。在堅持蘋果不是壟斷公司的同時,他在一次採訪中若有所思地說:“如果沒有被濫用,壟斷本身其實並不是壞事。這些公司面臨的問題是,他們會濫用壟斷力量嗎?這是由監管機構決定的,而不是我能決定的。

來源:騰訊科技
原地址:https://new.qq.com/omn/20200304/20200304A0JUD800.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