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勝其煩的update,將Windows使用者捆綁上未來戰車

naojiti發表於2019-06-21

網友苦Windows久矣。

眾所周知,Windows Update是一個很煩人的更新,其中以win10的使用者最為水深火熱。

有放棄治療直接降級的:

有刨根問底查攻略只為禁止更新的。還有聽說微軟可能因為“毛衣戰”禁止華為電腦、筆記本更新Windows系統而歡欣鼓舞的:

在微軟自家的搜尋引擎bing.com上輸入Windows update,關鍵詞聯想結果簡直是大型勸退現場:

之所以怨聲載道,主要還是Windows update更新體驗是在太虐心虐肝了。不管你是在打遊戲、播新聞、做PPT還是開展思想教育,Windows update總是一言不合就更新,半點不由人……甚至曾還因為“強制”升級,引發網友“眾籌”索賠, 被告上了法院。

(主持人又做錯了什麼呢)

然而來自全球數億使用者的漫天吐槽,也無法阻擋微軟對更新的嚮往。Windows的更新究竟有多頻繁呢?僅2018年,微軟就為其產品 (Windows,IE/Edge,office等 )釋出了874個補丁,修復了728個漏洞,平均每月修復多達60個漏洞,幾乎每天都要提醒和推送一次。

總而言之,就是一開機一關機,都是熟悉的進度條,不想更也得更。因為Windows update而對win10 累覺不愛、路轉黑的案例簡直不勝列舉,在此我們就不贅述了。

作為一個“假裝”有點深度的媒體,我們想問的是:為什麼Windows update如此怨聲載道,微軟卻始終不離不棄甚至還有點放縱呢?

神經兮兮的Windows 10,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將一切歸納為Windows的市場壟斷地位,顯然過於簡單粗暴了。目前看來,系統更新與使用者體驗之間的權衡,有著許多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Windows update無法直視的“打補丁”節奏,或許是由四個原因導致的:

1.網路漏洞向“低成本化”趨勢發展。

自1999年起,Windows作業系統的漏洞提交數量就呈逐年上漲的趨勢,而在近幾年更是伴隨著加密貨幣、智慧硬體等行業的興起,達到了一個爆發期。過去一年,Windows、Office、IE 、Flash等高危漏洞頻繁被曝光,各種野外漏洞利用攻擊更是層出不窮,安全漏洞的數量和嚴重性都創下了歷史新高。而在所有Windows版本中,受最多漏洞影響的就是Windows 10系統。這也是為什麼,基礎龐大的win 10使用者收到的漏洞警報與系統更新提示異常頻繁。

2.系統使用者的漏洞修復習慣。

在早期Windows系統付費的情況下,大部分非付費使用者都選擇了禁止系統更新。同時,還有絕大多數使用者安裝了第三方的防毒軟體來保駕護航。這就導致Windows更新的整體漏洞修復率偏低,常年徘徊在60%上下。因此,微軟想盡了各種辦法提醒、敦促、誘惑甚至強行讓使用者升級。

但即使使用者選擇了系統修復,微軟官方提供的補丁僅能更新一小部分,無法完全覆蓋第三方工具下的所有外掛。總是要更新,總是有漏洞,自然會給人一種“要你何用”既視感。

3.微軟作業系統的開發邏輯。

除了更新頻率之外,Windows update還經常犯一些低階錯誤。比如去年釋出了 Windows 10 October 2018 Update,結果立馬曝出了嚴重的檔案丟失問題,以前還發生過更新中存在重大的硬體不相容等問題,最後都由使用者來買單,使用者何其無辜啊。

既然如此,Windows就不能放棄在現有基礎上縫縫補補,直接出廠時就交付一個安全可靠的靠譜系統呢?別問,問就是不能。其根源恐怕在於微軟的開發流程。

微軟的流程分為幾個階段:設計和規劃、功能開發、整合和穩定。其中,許多功能都是在整合階段之前單獨開發的,當最終產品被髮放給使用者時,bug已經伴隨著新功能融入其中,只能慢慢更新修復解決問題。這種“先上車後補票”式的開發方式,自然只能與更新常相隨了。

而且,微軟作業系統執行副總裁Terry Myerson在開發Windows 10時,更是定下了“Windows 即服務”的基調,打算“每天推送超過30個新的升級包”,意味著頻繁的定期升級正式取代了以前每隔幾年的大升級,成為令使用者頭疼的存在。

(微軟作業系統執行副總裁Terry Myerson)

4.微軟生態龐大的程式和軟體服務。

還很多同學反饋,Windows補丁更新了之後,一些防毒軟體依然會提醒有漏洞,敢情Windows update只做做樣子啥都沒幹呀?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系統更新不僅僅是打補丁,還包含了很多新功能、新服務。

而Windows 10生態系統裡包含了超過3500萬個應用程式,超過1.75億個應用程式版本,以及1600萬個獨特的硬體/驅動程式組合。這些應用每天都會提供新的驅動程式,這是多麼大的工程量。

比如Windows 10 2019 年 5 月推出的更新包。就針對一大波內建應用進行了UI 與功能上的改進。像是將工作列上的 Cortana 和搜尋功能分拆,鼓勵使用者使用語音命令;可以利用 Windows 自帶的截圖和草圖應用捕獲視窗截圖了,還推出了“專注助手”,遮蔽不重要一些通知,幫助使用者更加專注於當前事務。

上述種種因素交匯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永遠也更新不完”的噩夢級系統提醒。

使用者罵我千百遍,我待更新如熱戀:微軟 “墮落”的背後

雖然情有可原,但Windows update過度打擾使用者的“罪”卻不能輕輕放過。

顯然,對於使用者來說,並非所有更新都是必需且必要的,反而為此付出了諸多心理與硬體成本。那麼,明明可以通過內部優化與開發機制規避掉的更新,為何還是被微軟推送到了使用者眼前呢?

在這裡,我們或許可以不負責任地猜想幾個可能性:

首先是最直接的,就是為微軟增加收入。

硬體廠商轉型服務,已經是IT領域的一大趨勢。事實證明,微軟將軟體從一次性購買改為訂閱模式之後,其遞延收入呈上升趨勢。過去,office版本一直保持著三年一更新的頻率,如果新的功能不多,變化不大,消費者可能就會選擇不更新,因為舊版本也夠用了。但變成目前的軟體即服務模式(SaaS)之後,使用者不得不不停地按需付費,直接拉昇了微軟的現金流,財報資料也格外好看。

為了爭奪更多的使用者,Windows10問世時連盜版系統都可以免費升級,要知道,當時中國有四分之三的電腦軟體都沒有獲得適當的授權。顯然,留住使用者,銷售軟體服務才是微軟增長的新引擎。而頻繁的更新與提醒,自然也就成為轉化和拉動使用者持續訂閱的重要手段。

另一個促使Windows格外重視系統更新提醒的,就是安全。這也是微軟在個人PC、雲端計算業務等領域最大的優勢。微軟負責人納德拉曾經在財報會議中直言,財富 500 強企業中,95%都在使用微軟的雲服務,他們選擇合作伙伴的第一要求就是安全性。

2018年,微軟撤掉了獨立的 Windows 部門,將Windows業務整合到了 Azure 部門中,而云計算業務中最重要的產品是Azure,一旦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將直接影響微軟的現金牛業務及客戶口碑。因此打起補丁來也是事無鉅細、不遺餘力。

還有一點,微軟需要在新時代補全自己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在消費級市場,大多數使用者已經轉向移動智慧終端,微軟需要作出大動作的改變才能力挽PC的頹勢。

2018年,微軟推出了雙 A,即 Azure+AI 全球戰略。於是在近一年的更新中,我們能看到許多前瞻性的佈局,在為面向未來的軟硬體進行支援、鋪墊。

比如在調整 Cortana 的戰略定位、與亞馬遜 Alexa 達成合作後,微軟將常駐在工作列上的 Cortana 和搜尋功能分拆,多佔用了一個圖示位置。現在點選 Cortana 圖示後,你只能執行語音命令,無法通過鍵入進行搜尋。用語音來進行互動和操控軟體,日漸成為使用者在PC硬體上感受到AI的重要能力。

還有一些UI優化和圖片識別等功能,直接提升了PC的生產效率。基於“三屏一雲”戰略所推出的觸控操作等,也都是微軟作業系統走向融合的一步棋。

這些前瞻性的佈局正在不斷鞏固微軟在新一輪競爭中的優勢,儘管對於現階段使用者來講,更新的繁瑣遠遠抵不上新服務的潛在價值。

縱觀網際網路的進化史,控制作業系統,就意味著佔據了重要的生態領地。我們看到了IOS和安卓在移動時代的巨大能量,現在,微軟也試圖用PC連線和服務未來。這聽起來還是蠻令人期待的。但這個過程,絕對不應該是以犧牲使用者體驗、透支使用者期待為代價。

目前看來,使用者還需要在一次次漫長而瑣碎的更新升級中等待,而時代的洪流終會蜿蜒地書寫出微軟的對與錯。

好了不能多說了,再說就是藍屏警告,over!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4841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