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人工智慧崗位面試經歷分享
https://mp.weixin.qq.com/s/sSQlhZdXDgu80OINf3Uu7Q
作者
Jack Yang
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授權。
Part.1
面試是在馬桶上進行的,因為那裡安靜。
開始我自我介紹,然後他說總體介紹的很清晰。
然後問我的專案細節,問我使用的哪個卷積神經網路模型,為什麼選擇這個模型,通常都有哪些模型。
在專案中最難的地方是在哪裡?
我介紹了我還會爬蟲,資料分析,他就問我覺得哪些工作讓我最有成就感。
我說當我搞定一個爬蟲網站,很有成就感時候,就發現說錯了,明明面試的是AI崗位,哭死。
專案中都使用了TensorFlow的哪些函式?
問我非科班出身,是否學過資料結構和演算法分析等計算機課程。我說我在大學選修過。然後開始問了都有哪些排序演算法,快速排序,選擇排序,氣泡排序……
來,分析下他們的時間消耗,我靠,我搞不懂,總是搞混淆啊。
知道二分查詢嗎?知道,是對已經排好序的陣列進行查詢,資料和中間的數值比較,然後迭代就行。
那分析下時間消耗,我不知道怎麼分析,只知道是程式執行的次數啊。也看過書上怎麼一步步分析,說不出來。
面試官不耐煩了,那你下去再看看。繼續下面的問題。
你都知道哪些機器學習方法,我一口氣把統計學分析上的大部分都說出來了。
問我k近鄰演算法和k均值演算法都是怎麼回事?講講唄。
問我是否知道監督學習和無監督學習的區別,這個入門級問題也來問我。
關鍵是後面這個問題,你剛才說的那些演算法中哪些是無監督,哪些是有監督學習。我菊花一緊,不知道我剛才都說了啥。
想起來統計學分析都是在討論有監督學習,也知道聚類演算法和k均值演算法是無監督學習。就如實說了。
後來問我查準率和查全率怎麼回事?又問我精確率和召回率怎麼回事。
我說有四種情況,正正,正負,負正,負負。具體公式怎麼算,我想不起來了。
回家查了下是這樣。
精確率:P= TP/TP+FP 機器學習西瓜書裡: 也叫查準率
召回率:R= TP/TP+FN 機器學習西瓜書裡: 也叫查全率
F1值:精確率和召回率的調和均值。
最後問我評價一個模型好壞的標準是什麼?
我說看模型是否能夠準確擬合測試集,儘量避免欠擬合和過擬合的情況。
Part.2
最後讓我提問。我問,如果我能夠進華為,我要做什麼專案?
他說了很多,估計十分鐘,佩服他的口才,我只記住了他說有許多專案,比如會議場合的語音識別。
又問了他們這次要招多少人?他說幾百人。
又問了工作地點,因為華為深圳總部一直在搬遷去東莞。他說在深圳,他們同時在全球廣招人才。
後來我問我有多少競爭者?他說很多,感覺他們最近把深圳的人工智慧工程師都挖完了。嗯,我在美麗又富饒的深圳,美國矽谷碰到深圳矽谷都要哭了。
面試這個崗位的有多少人,他們都是什麼背景,我哪裡還不足?
後來我感覺涼涼,趕緊說我現在剛轉行,技術可能還不夠精湛,但是我個人非常努力,是一個高度自律的小夥子(其實,我是大叔了)
學習讓我開心的人,我還寫了公眾號《灣區人工智慧》,我願意投入100%,200%的時間和熱情在AI領域。
舉例說,你看我會四國語言,有多年海外留學,工作經歷,很符合華為的國際化戰略。他又問我語言水平,我說日語初級,應付旅遊場合可以,德語,英語都可以應付工作和學習,有時候也會找外國人吵架。
後來我四點還有其他面試,看著時間感覺來不及了,趕緊從商場的衛生間出來往地鐵走,他說差不多也說完了,聽到我這邊也很吵,就結束了談話,看了下手機,哇,面了我一個多小時。
其實,我第一次面試AI崗位,心臟都快跳出來了,後來面試了十幾家,都麻木了,一點都不緊張。
Part.3 建議
邊準備面試,邊投簡歷,不用等到準備充分,萬事俱備,過去直接面試,讓面試官檢查自己哪裡還做的不夠好,把最想去的公司放在最後面試,先拿不想去的公司練習著,找感覺。
不要覺得這樣過分,其實很多公司並不想招人,但是總招人過來面試,過來和你討論技術問題,很有可能是他們碰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當然也有很多公司是急缺人,都靠緣分。
面試最重要的就是簡歷上面的專案,一定要描述清楚,如果專案都說不清,很難拿到offer,我第一個遊戲公司面試就是因為專案問題掛了。
平時每做一個專案,都好好總結一下,用將來要面試的心態,用一段自我陳述的,別人能夠輕鬆理解的句子寫到部落格裡。大概100字左右把專案說清楚。然後把專案裡用到的庫,常用的函式及其用法,含義也整理出來,放在部落格開頭。面試的時候直接複製到手機裡閱讀,方便麵試。把功夫花在平時,而不是準備面試時候才抓頭騷耳想當時專案是怎麼回事。每年讓老闆給自己開具一份工作證明,順便也讓老闆回顧下你付出了多少,收穫了什麼。
面試時候也碰到薪資問題,讓人感到很氣憤。有些公司會問你現在的工資,只願意給你增加3成或者5成,如果你是轉行,那就很不合理。不過,總有公司願意給你合理的價格,不看以前的薪水。
假如你在實體行業工作,每年工資漲5%,幹了十年,發現工資沒有應屆生工資高。這個時候,你醒悟了,出去面試,其他公司還是要你提供工資流水,只願意漲5成工資。這個就很不公平。
公司只看目前薪水,不考慮行業,職位的平均水平和員工在這個崗位的工作年限,這種思維只會導致員工頻繁換公司,因為換工作漲工資比努力工作漲工資快很多倍。當然換工作也會逼迫自己努力學習,準備面試。
目前中國通貨膨脹,M2超發了十幾年,也就是每年政府會多印很多錢出來,導致工資漲幅趕不上通貨膨脹。尤其是大型的實體行業每年漲幅5%,但是招新人,必須給出市場價才能招到人。所以才會導致10年老員工沒有應屆生工資高,還要指導應屆生工作,心裡不爽。老員工工資更沒有跳槽過來的工資高。有些理智的跨國公司,會定期考察市場價,然後給遠遠低於市場價的老員工集體調薪。
Part.4 不同公司的福利
大公司:
工資可能不會特別高,但是福利保障很好。全市的班車,晚上九點後叫車免費,週末加班叫車免費,吃飯免費。午飯,晚飯都有20元的吃飯補助,9點後還有各種水果,點心隨便吃,咖啡機,飲水機,茶葉隨便享用。平時各種TED分享,出差五星級酒店,頭等艙。15天帶薪年假,30天帶薪病假。各種心理諮詢服務,租房補貼,每年給2萬吧。各種體育活動場所。
拿到天量風投資金的小公司:
一日三餐都免費,加班計程車報銷,工資很高,比如普通公司前端工程師最高給3萬,他們直接給6萬招前端,招APP工程師。有些崗位直接給10萬招人。開啟公司招聘欄目,幾乎所有崗位都比行業平均工資高太多。這種公司也會招到各種大牛,海歸,清北名校學生。
沒錢開不起工資的小作坊公司:
各種摳門,老闆一般沒有人品,人員素質最差,動不動就罵人,沒有任何福利,在裡面只有受氣的份,所有人的唯一想法都是趕緊離開,但是大部分人又沒有離開的能力。
其實,一個公司就是一種氣質,這種氣質是由領導層決定的,老闆什麼性格,手下員工大多都是什麼性格。公司越好,裡面同事背景都會越好,什麼海歸,清北一抓一大把。小作坊公司大多是底層學校,底層家庭出身的居多。身邊同事的質量決定了你的工作環境,決定了你的眼界,認知,他們說話,辦事,工作方法,勤奮程度都值得讓人學習。所以,從這個層面講,底層出身(學校,家庭等),儘量去大公司,跟著牛人學習,自我成長後再去小公司。
我曾經在國外的一個國內物流公司工作過幾天,那裡的人員大都是華人,但是那裡大部分的華人都有一個特點,混得不好,有些是難民身份,有些是因為各種原因大學沒法畢業,找不到正式工作,但是不願回國,都熬到50多歲了,有些是剛畢業找不到工作,又面臨經濟危機,比如我,還有一個女生是嫁給了一個外國人,生了孩子,家庭經濟壓力太大,老公對她不滿意,不得不出來工作,沒啥技能,只能去物流公司打包東西(人很非常漂亮,可惜沒有技能,嫁到國外的華人女子的一種命運)。這個公司聚集了被主流社會忽視的人群。記得日本東野奎吾的小說《信》裡面也提到了這點,日本有個公司,工資很低,工作環境惡劣,裡面的人都是各種原因,沒有什麼技能為了生存不得不在那裡工作,比如,大學沒有畢業,高中因為家庭原因沒有畢業,復原的犯人,等等被摺疊的底層人物。
當時在國外就在想,既然在外國找不到好工作,為啥不回國呢,回國後起碼是海歸身份,有很多好公司願意給一個工作機會,不用再做社會底層的工作。比如我在國外小公司做電站維護工作,每天都在開車出差,面臨著車禍的風險。
到了電站,面臨被高壓電瞬間擊斃的風險,工資也不高。但是福利很好,保證我的生活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個人完全沒有任何成就感。那就果斷回國,回國後,很輕鬆靠著學歷進入大公司,做了我想做的程式設計師工作,充分利用了降維打擊的法則。在一線城市拿著985大學的學歷過不好,回到小城市,瞬間就被關注,有更多的機會。過一段時間,我分析下國內每個城市的優勢產業,指導大家就業。目前來看,北上廣深已經服務業化了,適合搞輕資產的網際網路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從事製造業的趕緊往內陸轉移,要不然以後很麻煩。
願大家都抓緊時間學到一技之長,靠自己的技能能夠不依賴任何人生存於這個世界,不論現在年紀多大,改變總是來得及,活到老,學到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你的技能創造的價值越大,或者技能越稀有,你的收入就會越高。把握這個原則,從現在開始學習一門有價值的技能,換工作技能貶值低的技能。不要被自己的年齡,性別,家庭出身,專業背景,學校背景限制,不要讓任何東西限制你無限的可能,找工作,最關鍵的是,能不能給公司創造價值,解決問題。
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心。You will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if you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
Part.5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下我覺得有價值,工作環境又好的工作,也是我全力以赴在做的工作。那就是程式設計,做程式設計師,進入網際網路服務業,中國的製造業時代已經進入尾聲了。過去10年讓農業進入尾聲,下一個10年就是讓製造業面臨農民的境地,辛苦工作一年,還不如給人打工一個月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