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激勵設計原則及在“網際網路+”專案中的應用

weixin_34402408發表於2016-07-10

網際網路發展至今,與傳統行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很多傳統行業的從業者如醫生、教師、司機成為網際網路產品的使用者,而這類使用者往往是產業的核心資源,也是產品設計者拉攏和競爭的主要資源之一。因此,產品設計中對這類使用者的激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往往顯得尤為重要。

使用者激勵的設計一般的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明確使用者畫像

在任何產品或功能設計之前,必須明確自己的目標使用者,一方面是因為我們不可能做出一個滿足所有使用者的產品;另一方面,也是給設計帶來一個指引,將資源聚焦在目標使用者的動機和行為上來,規範包括產品經理、老闆在內很多決策者拋開個人喜好、習慣來拍腦袋。

而目標使用者的使用者畫像建立通常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基本調研。如按照一些基本屬性如年齡、性別、收入、典型場景等對使用者進行分類,梳理出各類典型代表的基本特徵。啟動期可以通過定性訪談的形式展開,再加上一定的歸納、抽象、定量總結等;

資料。通過一些資料如行為資料像活頁人數、訪問時長、頁面瀏覽量等,偏好資料像瀏覽/收藏內容、評論/互動內容、行為偏好等,交易資料如客單價、漏斗轉化、復購率等等;

持續優化模型。使用者畫像的建立是維度由粗到細,從定性到定量,不斷迭代持續的一個過程。


2.基於使用者畫像,確定“激勵點”

這時候需要基於產品的核心價值,來分析確定哪些行為或場景是需要被激勵或者重點激勵。比如對於一個輕問診的APP工具,IM溝通就是一個核心行為,可以把激勵資源側重在諮詢量這個核心指標上來。

對於一個產品,不同階段的激勵側重會有不同。比如一個輕問診的APP。產品初期以拉新打磨產品為主,側重激勵可以重點側重在“有效註冊”這個行為上,後期使用者量到一定程度後,醫患溝通成為重心,激勵可以側重在“諮詢量”上,而註冊量權重可以降低。如果進行商業化,激勵側重可以再往付費轉化上進行側重。

總之,可以根據使用者從接觸到你的產品之後確定一條核心路徑,如安裝-註冊-瀏覽-下單-付費-收藏-分享,以此核心路徑確定若干核心行為,再根據產品定位和階段目標來確定重點“激勵點”。

3.確定激勵方式

激勵方式我們常見的產品設計中應用也很多,比如卡券、補貼、引導分享等等。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三類:

物質層面的滿足。常見的有積分、補貼、送流量、各種卡券等;

精神層面的滿足。如榮譽、貪婪、懶惰、色慾、隱私等;

產品設計層面。產品功能梯度的設計如醫生沒有註冊上傳完整資訊就不能使用產品的所有功能等等;

4.激勵規則制定

確定好目標使用者,結合當前目標以及使用者核心行為,接下來就要制定合理的激勵規則了。

可以考慮從目標和成本的角度制定一個公式。比如針對醫生的激勵,採取直接補貼激勵方式,結合核心行為,可以有這樣一個公式:激勵金額= 安裝*單價+認證*單價+患者數*單價+諮詢*次數*單價+患者評價*加權單價,基於這個公式,給每個行為賦予不同單價補貼,這樣既能確定每個醫生的補貼規則,也能估算出本次激勵的總體成本。

5.“網際網路+”專案中的特點

很多網際網路+專案中的使用者往往是教師、醫生這些傳統行業從業者,對於這類使用者的激勵要更多考慮和尊重他們的職業習慣。

比如使用者畫像上,其實傳統行業的從業者中,天然的已經為我們做了劃分,比如醫生中從職級上主任醫生、副主任醫生、主治醫生等;從科室上有外科、內科、婦科等等,而不同科室和職級的醫生也天然的有不同屬性、工作習慣和職能要求。這其實為我們帶來極大的參考。

再比如激勵形式上可以考慮他們喜聞樂見的,比如醫生通常喜歡錦旗,而送紅包又是比較禁忌的。激勵金額上也要考慮他們原本的收入溝通,一個主任醫生可能對於三五十塊的諮詢費沒有任何吸引力,但對於個人的行業影響力或口碑又是甚為關注。

總之,參考和尊重傳統行業的從業習慣會為激勵設計帶來新的啟發和更直接有效的效果。

6.總結

總之,使用者激勵不是產品設計的全部,但是可以服務於拉新、促活、留存、做付費轉化等產品設計、運營不同階段的,是產品演進中的重要課題。而激勵的方式、規則也需要隨著產品發展不斷調整、修正。良好的使用者激勵體系能有效保持產品的一個健康度,而一個產品是否能夠存活發展下去,最終無非是圍繞使用者價值,產品究竟要解決他們的什麼問題以及如何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