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App 為什麼不是未來?》

liuyuntian發表於2015-06-03

  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文章的觀點在於 WeChat 平臺 + Web 是一種好的方式,上午一直在思考,到底是 hybrid app 是未來,還是 native app 是未來,或是其它的形式是未來?下面是一些思考的點,不一定對。首先 App 是基於大平臺的,目前的大平臺分為 iOS 和 Andriod 兩種,任何的 App 都脫離不了平臺。平臺使 App 形成了商業模式,而 WeChat 平臺試圖利用 QQ 的關係鏈再造流量進而演化為新的平臺,以及新的商業模式。App的模式要麼基於native,要麼基於 WeChat。總之,App 基於什麼平臺,是基於渠道帶來的價值。App正在演化,不會是從一而終。像“使用者使用手機的時間有86%用於App,網頁瀏覽只佔14%。”這種資料是之前的狀態,即App興起的時候。當開發者不能從 App 中獲利的時候,他們會選擇其它的渠道來解決使用者引流的問題。而 WeChat 這種平臺或渠道剛好提供了流量,這非常像淘寶和C賣家當年的情形,當平臺不能承載渠道的功能的時候,賣家會選擇其它渠道。

  App本身是應用程式,App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有大量資料顯示很多App不再被開啟了,每天開啟的 App 僅僅是有限的幾個。這是資料,但不能代表 App 的價值在降低,不被開啟的 App 在解決問題的核心點上遇到了瓶徑,產生的價值降低了。看看蘋果自帶的那幾個 App,需求命中點很深。如果一個產品不能解決問題,不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點,換了平臺也會遇到一樣的問題。這不是 App 這種承載物的問題。

  目前來看,App 處在拐點之中,依然會繼續細分,工具類的、垂直類的、遊戲類的會細分的明顯。App 這種承載體仍然會長期揹負著責任,從體驗、支付、開發等各個角度來看,都不會是終點。

  以下文章轉載自【App 為什麼不是未來?


  和移動裝置相關的App已經佔據了使用者的大部分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問題的終結。

  最近,《連線》創始人之一的約翰·巴特利最近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認為網路會殺死App(The web will kill apps)。需要解釋的是,這裡提到的網路(Web)並不是指網際網路,而是指通過瀏覽器訪問的,依賴HTML語言呈現的網頁服務。

  2010年,《連線》曾經推出了一個著名的觀點—The web is dead(網路已死)。當時《連線》主編克里斯·安德森認為Web誕生20年來已頹勢盡顯,而新興的網路服務,如各種應用(App)將會佔據使用者的生活。結果印證了《連線》的觀點,據移動分析公司Flurry的資料,現在使用者使用手機的時間有86%用於App,網頁瀏覽只佔14%。

  同一個媒體有不同的觀點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約翰·巴特利的這個觀點更多是回應國外媒體最近討論比較多的一個相反觀點—App正在殺死網路。最近這段時間《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都表達了這樣的看法。

  雖然殺死App的不一定是網路,但現在如日中天的App恐怕並不是代表未來的一種模式。

  使用者 從使用者的角度看,越來越多的App已經造成了一種體驗的困境,而不是更好的體驗。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需求以App的模式提供給使用者,這意味著使用者需要不斷增加手機上App的數量。這不僅會佔據大量的手機硬體資源,也會大大降低使用者的效率,各種手機後臺執行的App更是手機電池不耐用的罪魁禍首。對於使用者需求來說,並不是非得需要一個App才能解決。

  開發者 和PC網際網路相比,移動端有著更多樣化的平臺,這意味著開發者需要付出更高的開發成本來應對不同平臺的體驗需求。此外,App發行渠道的封閉性也導致了更緩慢的更新速度和更高的推銷成本。除了那些財力雄厚的大公司,很多中小規模的開發者實際上並沒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來應對這種多平臺和封閉性帶來的困境。

  趨勢 App目前已經佔據絕對的優勢,但App並不是未來的趨勢,這也是Google不肯放棄Chrome系統的原因,即使Android已經成為移動作業系統的主導者。作為一個依靠本地資源的應用,App實際上是反網際網路的,這就像是沃爾瑪和亞馬遜的區別。App的發達只是短期狀況下的產物,這包括移動裝置的硬體配置、網路速度和蘋果App Store的示範效應。但網際網路和雲服務是毫無疑問的未來趨勢。

  在Web和App的爭論中,一個焦點的問題就是Web依賴的HTML5技術是否可以複製App的體驗,以至於很多人把App和瀏覽器對立了起來。

  實際的網際網路服務並不是如此簡單的對立,而是應該相互融合和相互補充的。PC網際網路雖然已經逐漸被移動網際網路超越,但在PC網際網路階段,Web和App還是形成了一種非對立的融合—一些複雜的重度使用的服務適合App的模式,而大部分的服務則會通過Web來解決。

  從這個角度來看,《連線》當年“Web已死”的觀點更多是對當時市場現狀的一個描述和總結,而約翰·巴特利如今的觀點才是對未來的判斷。

  實際上約翰·巴特利在部落格中的本意並不是著重表達“The web will kill apps”,而是認為對於我們當下的資訊、服務以及世界來說,App都不是移動領域上合適的模式,App模式應當轉變成另外一種更好、更新的模式。根據第三方移動統計公司友盟最新的資料,55%的國內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每月僅有1至5天啟動App。

  微信目前的嘗試也許是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一個超級App+基於Web的其他服務。對於網際網路領域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爭論HTML5技術是不是能夠讓Web取代App,而是應該關注海量App帶來的效率和體驗問題該怎麼來解決。專注於問題的解決,而不是技術路線的爭論,這才是商業競爭中最有效的策略。商業就是這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