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面試已死

csdn發表於2013-09-10

  兩年前,我寫了一篇“為何新人不會編碼”的文章來表達我對業內通行的軟體工程師面試過程的不屑,其中特別提到了微軟和谷歌的那種智商題目和二分查詢之類的問題。看吧,這周Google的人力資源老大坦白說:“智商題目純粹是浪費時間。”

  傳統的技術面試基於一種不同於現實世界的人造情境。不僅是智商題本身,把應聘者帶進一個房間,在沒有任何必要資源的情況下現場拷問技術問題,或者在白板上寫程式碼,這從根本上就是有問題的。

  跟我持相同觀點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中許多人都提出了改良的方法,基本大同小異,可以總結如下。

  • 用五六個基礎的技術問題快速過濾掉技術不過關的人。理想情況下這一步可以電話進行,被濾掉的人數會多到令你吃驚。
  • 與應聘者面對面(不在本地也可通過電話)交流一下他們曾經遇到的技術問題、用過的工具、做過的決策等。Google的資料證明這種“行為面試”是最有用的。但討論技術概念時,不要用一些必須準確回答的問題來拷問對方。
  • 最重要的,討論一下應聘者之前做過的專案。或者如果對方在Github上有程式碼,讓他講一講。
  • 嘗試建立“文化切合度”。注意,這裡僅指工作文化。有的人只是跟你不太像,不要下意識地把他們拒之門外。不要把公司搞成兄弟會。
  • 最後,如果已經到了這一步,那就安排一個“試用專案”。找一個大小合適、自包含、非關鍵,但成功後將會發布的真實專案,付薪水讓應聘者做上一週,密切關注程式。

  接下來就是用與不用的問題了。

  在這樣的過程中,僱主可以瞭解更多資訊,浪費更少時間,甚至可以清理一下專案中那些真正有益,但又總被擱置的小事情。唯一的缺點是這種方式可擴充套件性不佳,對大公司可能不適用。

  好吧,我有點標題黨了,技術面試並未死去。面試的全部目的是瞭解真實的水平和效率,既然現在可以做到,何樂而不為?

  本文作者Jon Evan是加拿大小說家、記者和程式設計師。擁有電子工程背景和十多年軟體開發經驗,作品被譯成多國語言出版。代表作有《Dark Places》、《Beasts of New York》等。

  本文由《程式設計師》雜誌編譯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