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揍了,中興事件除了憤怒還能幹點什麼?

魚論發表於2022-06-16

【IT168 評論】最近朋友圈幾乎被中興事件刷屏了,因為對中興不瞭解,本文並不想對其評論, 但被“禁售”這個問題是有普遍性的,相信中興不是第一家,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家。

又被揍了,中興事件除了憤怒還能幹點什麼?

  習總書記在兩年前就提出“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歷史和大量事實證明,沒有科技實力保駕護航,其他行業發展得再好也會被卡脖子。

  細思極恐,從晶片作業系統,核心科技都被國外廠商掌控。再往上,中介軟體,資料庫、資料倉儲等基礎軟體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這次事件需要引起更深層次的思考,筆者第一時間對話了數家正在從事基礎軟體研發的新老企業,且聽聽他們都怎麼說。

  開源不等於可控

  據瞭解,此次除了硬體晶片外,被禁售部分還包含軟體,有媒體報導美國政府還要求Google公司禁止中興使用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這意味著開源軟體也面臨授權問題,並不等於可控。

  我們可以假設,開源的產品如果遇到類似中興這樣的授許可權制和技術封鎖的話,風險也是存在的。因為開源的核心元件把控在國外的廠商手中,一旦被繫結,就會受制於人,這次中興事件也是如此。

  Android 是開源,但事實並非那麼簡單。星環科技向筆者表示,在目前,真正核心開源的作業系統只有 Linux(大多數版本),谷歌的 Android 甚至是索尼 PS4 的自有 OS,都是基於 Linux。而要使用 Android,必須與谷歌簽訂一個嚴格的 " 移動應用分發協議 ",內建谷歌應用;即便國內手機因某些因素不內建谷歌應用,也需嚴格遵守 Android 的底層架構(AOSP)協議,手機廠商不能隨意更改。在資料庫的一些關鍵元件的發展趨勢也是因為技術受控的問題大家在不斷尋求發展,也說明了開源的不可控這個問題。

  巨杉資料庫相關人士在與筆者探討時也指出,創新過分依賴開源容易受制於人,被開源“主專案”或者海外公司牽著走,大大降低了創新的程度。海外政府對於技術的管控和利用是超乎想象的,技術仍然只是工具,技術的中立代表不了人的中立。

  因為政治或者商業的原因,開源軟體、開源技術是否會某一天突然“閉源”?不得不說,雖然可能性不大,但中興事件後,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國產是否值得支援?

  這兩年國產基礎軟體進入一個快速的發展期,與10年乃至5年前截然不同,最近這兩年開始不斷的有創業團隊出現,比如星環、巨杉資料庫、PingCAP等。而且這些創業團隊大多是在各自領域的專家,從大而全到小而精,專業的團隊做專業的事情正成為主流,而且從過去的依靠國家扶持, 到現在漸漸開始通過實力說話。還有一個趨勢就是從開源軟體整合商到自主研發的轉變開始出現。

  其中阿里巴巴、星環、南大通用、巨杉在資料庫技術方面的投入取得顯著的成果,首次入選Gartner報告,可以看到海外業界目前也開始逐漸認可中國基礎軟體產品。星環完成由騰訊領頭的C輪融資,PingCAP 完成了 B 輪融資。據計世資訊2015-1016中國中介軟體市場報告的資料,如果把主流國產中介軟體廠商的份額彙總,已經超過25%,大體上可以與IBM(34.7%)、Oracle(27.9%)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因此,在部分基礎技術領域,我們已經不能用過去的眼光看待,但總的來說,投入到基礎技術領域研究的企業還是太少。

  另外,眾所周知,壟斷之下沒有談判價格的餘地,如果沒有中國造基礎軟體,國內使用者產生的採購費用要高的多,中標軟體對筆者說。

  東方通也表示,國產基礎軟體的出現,嚴重削弱了國外廠商的定價權,所以即使你沒使用國產基礎軟體,也同樣是受益的。至少國外中介軟體產品,是不敢報高價的。

  從更高層面講,沒有國產基礎軟體資訊保安將得不到保障,因為系統的後門鑰匙始終掌握在別人手裡,達夢資料庫指出,國外產品在功能上,也無法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

  其實,很多人在嘲諷國產基礎軟體的同時,卻在享受國產基礎軟體帶來的便利但渾然不知。今天,當你乘坐國內航班,高鐵和地鐵外出,在酒店住宿,在銀行辦理金融業務,購買的商品從入關到交稅,各個看不到的環節,可能都有國產的基礎軟體產品在後臺工作。如,你身前的ATM機有可能就是紅旗的作業系統,每天開車走高速公路的人很多,但是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使用了東方通的中介軟體。

  寫在最後,我們該怎麼支援!

  每一次此類事件發生,除了民族情緒高漲大打口水仗外,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按理說,被打了一頓也並非是件壞事,如果能醒悟並奮發圖強,然後趕緊去強身健體,潛心研究基礎技術也是好的。

  然兒,真有人去做了,立刻就會遭到周圍人的恥笑,這就是大環境。似乎國產就是騙補助的,用國產就是屌絲,國產就等於低質。人有好壞之分,企業同樣不能避免有敗類,但這不能成為一棍子打死所有國產的理由。

  既然稱之為核心技術,就不是瞬間能掌握的事,需要時間積累,需要不斷迭代更新才能提升,如果沒有人願意去使用它,沒有反饋如何會有提升?如何追的上已開發國家幾十年的差距。

  培育基礎產業,掌握核心技術,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夠的。最關鍵的推動力,還是要用起來,哪怕國貨比國外產品差些,先買起來、用起來。出於商業考慮,很多國內企業都不太喜歡用國內這些水平還不高的產品,而國外產品更是免除責任的護身符,這導致一些從事基礎技術研究很有希望的團隊,因為商業擴充上的困境,而關門大吉。有的也只能苦苦支撐。有的因此望而卻步,不敢涉足基礎技術領域。

  因此,與其憤怒謾罵,不如以實際行動去用一用來的更有價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1310314/viewspace-215408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