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高管陸續離職的背後:在AI面前,傳統零售團隊正全線敗退

機器之心發表於2018-06-19

亞馬遜高管陸續離職的背後:在AI面前,傳統零售團隊正全線敗退

在新澤西州的羅賓斯維利市,亞馬遜倉儲點內,一個自動運輸機器人正在運送貨物。

一直以來,亞馬遜都會使用機器人來幫助倉庫工人搬運商品,但是現在,公司的自動化浪潮正從藍領轉向白領。

這些白領拿著六位數薪水,與各大品牌談著數百萬美元的大生意,但是現在,熟悉價格還能讀懂顧客的軟體正在取代他們。

區分哪些賣的好,哪些滯銷這類重要問題上,機器比人類強。進多少本書、遊戲、玩具,人類很難拿捏:太少,可能錯失市場良機。太多,後期就要賠本清倉。藉由多年的顧客行為監測而不斷得以改善的亞馬遜演算法,正幫助公司擺脫猜謎遊戲。

亞馬遜高管陸續離職的背後:在AI面前,傳統零售團隊正全線敗退

亞馬遜在西雅圖的辦公室。

亞馬遜零售業務的巨大成功離不開兩個團隊。長期以來,這兩個團隊一直相互競爭。如今,勝負似乎見分曉了。

根據前員工和現員工的說法,曾憑藉自己資源說服品牌入駐平臺、並幫助打造電商業務的零售團隊,正與電商平臺團隊合併。最近幾個月,幾位高管都離職或者轉崗。

對於這家擁有云服務又在人工智慧上積極進取的公司來說,在能用的地方都用上機器,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如果再看遠一點,亞馬遜負責管理零售業務運營的人會越來越少,這也是亞馬遜領先對手,比如沃爾瑪和塔吉特的一個決定性優勢,這兩家都正投入重金追趕亞馬遜。

「這就是為什麼亞馬遜是一家偉大的公司,」Joel Sutherland 說,他是一名聖地亞哥大學的供應鏈管理學教授。

「沒有公司像亞馬遜這樣,有資本利用這些新興技術儘可能地取代人類的同時,還能讓事情處理地更加可靠和準確。」

亞馬遜表示,公司正在創造崗位和提升公司的自動化水平,以更好地服務客戶。

「一段時間裡,我們一直在標準化提供給經銷商和品牌商的產品、工具和服務,也因此變革了公司結構。」亞馬遜在一份申明裡補充道,去年公司創造了 13 萬個工作崗位,現在有 1.6 萬個崗位正面向全世界公開招聘。

幾年前,公司就開始嘗試將零售團隊的活動自動化。

知情人士說,在一個叫「雙手離開方向盤」的專案裡,公司嘗試將諸如市場需求預測,訂單庫存和價格協商等工作都交給演算法。剛開始,人類能輕易戰勝機器。

比如,如果一個品牌商提醒亞馬遜會有一個產品營銷活動,經理會預測需求,增加訂貨量,而機器還做不到。不過,機器的精確度在不斷提高。任何凌駕於機器決策之上的決定都要給出理由,這讓他們感覺很不爽。

「亞馬遜意識到,很多高薪員工在本可以自動化的工作上花費了太多時間,」Elaine Kwon 回憶到,他曾在 2014 年到 2016 年期間在亞馬遜擔任銷售經理。

技術進步使員工對技術的信心大增。員工樂意看到諸如管理庫存清單之類的繁瑣工作都交給機器,而且機器做得更快更準。

「數字不會撒謊說。這個模型更好。」Kwon 說。

從賣書到賣電子產品,玩具等更多的商品,是亞馬遜的第一次重大轉變。

由於需要去說服更多品牌到自己這裡賣東西,亞馬遜從頂尖高校招聘了很多畢業生,還從傳統零售商挖來有供應商資源的老手。不久,這些大品牌商逐漸克服了當初的不情願,開始在亞馬遜上售賣商品。

最終,網站出售著數百萬商品。

亞馬遜高管陸續離職的背後:在AI面前,傳統零售團隊正全線敗退

亞馬遜位於新澤西州羅賓斯維利市的庫房中心。

與此同時,亞馬遜也在嘗試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這種電商模式取消了中間環節,也消除了傳統模式的庫存風險。

但是,歷經十多年(2000 年開始嘗試),這個電商平臺才開始起飛。好在,Prime 訂閱客戶和庫房數量的增加(後者讓獨立商家也能夠使用到亞馬遜的倉儲和物流網路),讓自助服務平臺成為一個吸鐵石,不需要亞馬遜零售團隊的幫助就可以吸引來自各方的商品。

零售行業中心發生轉移,大品牌商都希望在這個許多使用者都會光臨的平臺上曝光。

關鍵轉折點出現在 2015 年。

當時,平臺銷售總額超過了公司零售團隊的銷售額。擁有更多員工的零售團隊正在逐漸失寵,資金流向了 AWS 和 Alexa 這類的專案。

電商平臺的營業利潤率是零售業務的 2 倍:10% VS  5%,一位熟悉公司財務的人士表示。很多國外市場,自營業務甚至沒有盈利,據透露。

在年度銷售會議上,一個負責某個零售類商品的 15 人團隊的業績,還比不上電商平臺團隊一個成員的成績。

團隊之間的邊界也開始變得模糊。比如,影片和橫幅類的廣告形式以及可以帶來百萬點選量(每天)的團購,曾經是零售商的專屬服務。現在,第三方賣家們也可以享受這些福利了。

於是,很多品牌對電商平臺越來越感興趣。在這裡,控制價格、圖片和產品資訊的不是亞馬遜零售團隊,而是平臺。

兩年前,零售團隊還失去了另一塊重要的業務:

與大品牌商和生產商就 「限時特惠」網站上的暢銷商品條款進行談判。一般來說,在假日期間,還有母親節和父親節,他們都會幫著在短時間內清空大量庫存。

現在,只需要登入亞馬遜,手提包,手機飾品等製造商就知道,亞馬遜是否接受這個交易以及願意購買的數量,無需在找亞馬遜的供應商經理寒暄、討價還價。曾被用於需求預測,營銷策略計劃和交易談判上的數千個小時,現在都被軟體節省下來。

這是效率上的一次重大飛躍。

「電腦知道買什麼,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成交,什麼時候不成交,」Nell Ackerman 說,他是亞馬遜的前高管,管理過 Johnson & Johnson 的供應鏈。

「這些演算法吸收了成千上萬的資料來源,比任何人都要聰明。」

亞馬遜高管陸續離職的背後:在AI面前,傳統零售團隊正全線敗退

亞馬遜員工在西雅圖的 Amazon Go 零售店裡購物。

可怕的自動化程式,不可避免地讓員工對最傳統的業務的失去興趣。同時,創造出激動人心的新專案,比如 Prime Now 和 無人零售店 Amazon Go 的團隊要做的事情也更少了。

今年早些時候,亞馬遜罕見的進行了裁員,也緊縮了Amazon Fresh 送貨服務開支。公司最近的零售業佈局也更很傳統,而不是那麼具有突破性。

比如,去年收購 Whole Foods;與 Kohl's Corp 合作來提供店面退貨服務;和 Best Buy 合作賣智慧電視機。

這些有助於解釋亞馬遜最近一連串離職現象,包括服務公司多年的高管。今年更早些時候, Sebastian Gunningham 離職後,加入 WeWork。他曾經負責管理電商平臺,也在公司的人工智慧專案起中起著關鍵作用。這也為亞馬遜公司架構重組提供了機會。

前零售團隊的一些員工正在找工作,或者為那些急於讓自己的產品在亞馬遜網站上脫穎而出的製造商和品牌商提供諮詢。

比如,前零售經理 Kwon 建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管理和軟體公司,幫助時尚和美容客戶在電商平臺上出售產品,包括她的前僱主。

「亞馬遜是如此重要和擁擠,」她說,「品牌商們需要智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