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工作 10 年,月薪過萬者不足三成,程式設計師卻笑了

程式設計薛之謙發表於2019-05-04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近日,騰訊理財通釋出的《2019國人工資報告》顯示,全國工作10年以上的受訪者中,月薪過萬人數不足三成,僅為22.44%。

網友大呼“扎心”!原以為工資會隨著工作經驗逐年增長,到工作10年的“老司機”級別應該是走向人生巔峰,沒想到竟是個小土坡!

但程式設計師看到這份報告笑了,幸好網際網路的薪資依然是位居第一位。

在之前對26萬程式設計師的大調查報告中,資料表明工作十年的程式設計師有近40%的年薪在25-50萬之間。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其中這兩個報告有一個值得重視的共同點:超過半數人對自己的薪資不滿。

50%年薪200萬美元的蘋果員工對薪資不滿

很多程式設計師對自己年薪10萬、20萬的薪資表示不滿,可你不知道的是,年薪200萬的蘋果員工也對自己的薪資很不滿。

在2017年,有一份基於美國上市20家科技公司的員工收入統計,其中蘋果、Facebook、谷歌母公司位居前三,在這三家公司工作的員工年薪超 100 萬美元,蘋果人均年收入近 200 萬美元。

那蘋果公司的員工是不是每天上班都很Happy?假如按照一年5*52 = 260個工作日計算,蘋果人日薪達7千多美元。是不是很多人會想,假如我去了這樣的公司,可能會一輩子不想離開!

可蘋果人不這麼想。

在一份基於薪資滿意度調查的匿名報告中就披露了超半數的蘋果人對目前薪資不滿,想跳槽。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為什麼年薪10萬的人對工資抱怨,年薪千百萬的人也對工資抱怨呢?曾經有人調查人們對工資不滿的兩大原因:

1.付出大於所得,覺得自己幹得多拿得少;

2.自己的能力高於現在的薪資價值,很多人覺得自己在當前公司“小才大用”了。

基於這兩宗“罪”,我們該如何做呢?

薪資的本質

很多人之所以不滿自己的能力和現狀薪資產生落差,是理想化地以為工資和能力是呈筆直地一條正比斜線。

實際上,是呈摺疊線的:你擁有的能力所得到的薪資有時候比市場高,有時候比市場低,極少能持平。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那麼作為普通的職場人,我們難道只能坐著等薪資自己漲上去嗎?

對於我們來說,不妨給自己設定一個“有限與無限的遊戲”:美國紐約大學教授詹姆斯.卡斯提出一個概念,“世界上至少有兩種遊戲,一種是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另一種是無限遊戲,以延續遊戲為目的。”

古典在《躍遷》一書解釋道:成功是有限遊戲,成長是無限遊戲;專案是有限遊戲,事業是無限遊戲。

我們需要認識到,在眼前有限遊戲以外還有無限遊戲,別僅盯著眼前利益,想通過短期快速的跳槽手段來漲工資。今天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前同事跳槽到大公司後工資翻一番,明天看到前領導去創業年薪百萬,心裡蠢蠢欲動也想創業去了。於是短短工作幾年,簡歷“豐富”得讓HR看了直皺眉。

可以說,有限遊戲是短期利益,而無限遊戲是可持續發展的長期利益。

在尋找屬於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上,我們該如何關注我們的“無限遊戲”呢?

確定目標,每天進步一點點

俞敏洪曾開玩笑說:“我最煩現在的年輕人在一點兒基礎都還沒有的時候,就給自己定下目標,要成為下一個馬雲,他甚至還不如馬雲長得好看。”

他又說:“即便是我,也很難看清未來甚至五年後的走向,而我之所以能走到這一步,和我願意每天都取得一點進步是有關係的。

有很多程式設計師有個共性問題:可以加很多的班,但很少去思考未來該如何發展;會對“35歲淘汰”有所焦慮,但很少鋪路。今天焦慮一下,過後該玩遊戲的打遊戲,該刷抖音的刷抖音。

我們不甘平凡又害怕努力。中島敦曾說過,“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終於知道自己並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著一絲希冀,便又不肯甘心與瓦礫為伍。”

而滿腹的抱怨似乎是最容易的,將問題歸咎於公司,歸咎於寒冬,歸咎於“35歲”,簡單地得出“我的薪資與能力不符,想跳槽”。

跳槽後依然陷入這個怪圈。

我們需要抬頭看路時,也要忙不迭地低頭趕路。確認自己的理想目標,分割大小目標,落實到月週日的目標上,多一些自律,少一些縱容。像俞敏洪說的“每天進步一點點”,來延長我們職業和薪資的“無限遊戲”。

最後送上一句話給大家:“人生就是一個巨大的專案,而每個階段都是一個子專案生命週期。在進入下個階段時,需要找到按照啟動、計劃、執行、監控和收尾來完成迭代和增量修補。有的人增量體現在肚腩皺紋和年齡上,有的人的增量體現於知識、技能和才幹。”

願你會成為後面的那一種人。
關注小編微信公眾號:程式設計師渡老師 領取前端學習資料和300套原始碼
學習微信:webdu12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