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晶片黑客案預示一場真正的危機 | 大西洋月刊

nomi孫發表於2018-10-07

在 APP 時代,人們很容易忘記一點:矽谷的名字來源於微晶片。

將果園改造成甲骨文公司的那代人是通過製造電子電路來實現這一目標的,這些電路可以將半導體材料(通常由矽製成)的「晶片」包裹起來。

在舊金山南部肥沃的土壤上,發明、設計和製造奠定了電子革命的基礎。肖克利半導體、快捷半導體、英特爾和其它積體電路製造商蓬勃發展。使用他們零件的計算機制造商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接下來是軟體和服務,然後是為這些提供資金的風險資本。

如今,資本和軟體還在,一些電腦和裝置製造商也還在,但是大部分積體電路製造商已經搬離了這裡。積體電路製造商離開的原因有很多:

土地、住房和勞動力變得更加昂貴。其他國家,主要是東亞地區的國家,為促進半導體制造業的發展出臺了很多激勵措施。全球精益生產以及世界範圍內運輸小型、輕型微型晶片的低成本,都使得垂直整合變得不那麼可取。

《彭博商業週刊》的報導稱,中國間諜通過在視訊流媒體服務、CIA 等廣泛使用的伺服器主機板上安裝硬體漏洞,系統性地侵入了美國企業和政府的電腦系統;它們為所有安裝這些機器的網路開了後門;至少有 30 家美國公司受到影響,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蘋果和亞馬遜。儘管這兩家公司都堅決否認了彭博社的指控,但彭博社仍堅持自己的報導。

誰是誰非,事關企業和國家安全。與一個能夠隱形訪問管理著大量敏感資訊的公司和政府機構的整個網路的外國政府相比,近年來震撼科技產業的漏洞和黑客行為似乎微不足道。

不過,即使實際情況與《彭博商業週刊》的報導不符,這篇文章(或者類似的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景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這些似是而非的觀點最近才為人所知,可能與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強硬態度、川普總統對關稅和貿易戰的熱愛,以及中國越來越致力於獨立等「催化劑」相關。由此引發的怒懟已經對美國科技行業產生了嚴重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不會很快消失。

從歷史上看,中國並不是積體電路的設計者或者製造者,大部分積體電路靠進口。

其中,一些晶片是在國內使用的, 但許多晶片是作為計算機、嵌入式系統和其他計算工具的部件,然後再出口到全球。

即便如此, 中國也在快速、廉價製造大量晶片, 並在將進口零部件組裝成新的零部件或出口裝置方面表現出色。因此,越來越多的計算裝置依靠中國製造,即使中國仍然依靠進口來滿足這些需求。

《彭博商業週刊》報導中提及的伺服器是由超微(Super Micro Computer)製造的,超微是一家在矽谷有著悠久歷史的公司。

該公司生產伺服器,並且可以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定製,但它從中國進口預製元件用於組裝。如果這些機器是在供應鏈層面受到的影響,通過零部件組裝成最終的產品,那麼,買賣雙方可能永遠不會知道。(超微也強烈否認了《彭博商業週刊》的指控。)

中美兩國可能正在建立新的經濟秩序

對中國製造業的擔憂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兒。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以國家安全擔憂為由,投票禁止國內電信公司使用華為和中興生產的裝置。

另外,中興違反美國經濟制裁,向伊朗和朝鮮出售電子產品,美國商務部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銷售零部件(中興通訊依賴高通的微處理器和康寧的玻璃)。最終,中興同意支付超過 10 億美元的罰款以解除禁令。

最近的這些事例表明,對中國計算機零部件供應商的進一步指責已經擺在了檯面上,由此引發的緊張局勢也進一步加劇。

中國政府已經向半導體行業投入了大量資金,試圖擺脫美國和歐洲,獲得技術獨立。與此同時,正如超微所證實的那樣,美國仍然依賴中國的零部件和組裝。

無論微控制器後門是否已經安裝在中國供應鏈的某個地方,人們都有理由擔憂:這種可能性會對中美之間的高科技產業貿易帶來影響。

《彭博商業週刊》所調查的真相可能沒有它所引發的擔憂那麼重要,或者說,沒有因此激起白宮、美國監管機構和普通民眾公開的擔憂那麼重要。

國際貿易學者亨利·法雷爾和亞伯拉罕·紐曼推測,那些事情引發的餘波可能會讓美國利用其對中國的依賴針對中國。

如果中國製造商為國內製造所需的零部件提供最好或最便宜的選擇,那麼,這可能有利於中國利用這種需求進行企業的或政府的間諜活動。

當然,風險將是巨大的。

如果中興沒有支付高額罰款來解除禁令,那麼中興就可能破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中國對當地零部件來源的投資成功,那麼,中國可能不會像美國和歐洲依賴中國的進口產品那樣,依賴美國和歐洲的進口產品。

到目前為止,成本驅動著美國對中國製造業的大量依賴:在很多情況下,這是快速、廉價生產大量零部件的最佳方式。

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缺乏多餘的選擇、削弱了談判地位,這些都是過度依賴一個供應商,或者過度依賴一個地區組織導致的。

勞動力、環境和政治方面的擔憂也越來越多,黑客入侵伺服器主機板就是最新的例子。

此外,中國製造業的成本也在上升。

中國科技革命如何對矽谷構成威脅

但與中國不同,美國不準備重建其半導體和主機板製造業。不過,國內仍有一些這方面的努力。

英特爾仍然在國內——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俄勒岡州的工廠生產部分微處理器。德州儀器(TI)在達拉斯都會區生產積體電路。美光公司生產用於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在猶他州和弗吉尼亞州擁有製造工廠。Patriot Memory 在加利福尼亞州弗裡蒙特生產 USB 快閃記憶體盤。但是,所有這些和其他半導體公司也在臺灣,大連和東亞其他地方保有製造設施。

其他更為突出的想要產品製造迴歸美國本土的努力,就是諸如供應鏈物流這樣的宣傳策略。

庫克吹噓的蘋果高階桌面 Mac Pro 製造商,是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附近的一家工廠。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製造」; 這些計算機是在德克薩斯州組裝——零件來自全球,包括來自中國的零件。它也可以說是蘋果公司最不重要的產品線,而且據報導,這家美國製造商正在放慢生產速度。

即使近年來離岸外包製造的成本節約有所下降,美國工人可能也不希望做這些工作,儘管他們中的一些人也發現川普政府這樣搞的政治運動很有吸引力。但是,替代方案——製造機器人和人工智慧來做這些工作——只能疏遠藍領和中產階級工人。這意味著,自動化可能會在中國更快地流行起來,而西方則會困於其產生的社會和政治影響中。

如果中國開始相信其本土製造能力將超過其對美國設計、零件和材料的依賴,那麼,與硬體級別攻擊有關的風險將大大降低,同時以產業或國家間諜的方式來提供實質性利益。很快,當人們開始拆卸深陷這樁醜聞核心的超級微型主機板時,全世界都會知道這場攻擊究竟是真正的危機,還是虛驚一場。但在某些方面,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是一場真正的危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