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一項齧齒動物研究表明,新生兒的哭聲能刺激母親釋放催產素,幫助母乳分泌。這項研究強調了這種荷爾蒙的釋放在哺乳和持續的母性護理中的重要作用,即使在疲倦時也是如此。
在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研究人員的領導下,這項研究探索了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幾個世紀以來的觀察結果,即當嬰兒開始覓食時,僅憑哭聲就能促使母親釋放母乳。數十年來的研究表明,這種對食物的呼喚,而不是吮吸本身,會促使催產素激增。然而,這種從哭聲到乳汁的管道背後的機制和目的至今仍不清楚。
根據今天(9月20日)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研究結果,當小鼠幼崽開始哭泣時,聲音資訊會傳到母鼠大腦中一個叫做丘腦後層核心(PIL)的區域。然後,這個感覺樞紐會向另一個叫做下丘腦的區域中釋放催產素的腦細胞(神經元)傳送訊號,下丘腦是激素活動的控制中心。
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下丘腦神經元會被蛋白質”鎖定”,這些蛋白質就像守門員一樣,防止誤報和浪費奶水。然而,在連續哭泣30秒後,來自PIL的訊號被發現會積聚起來並壓倒這些抑制蛋白,從而觸發催產素的釋放。
“我們的研究結果揭示了哭泣的嬰兒是如何使母親的大腦做好哺乳準備的,”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紐約大學朗貢衛生學院研究生哈本-伊薩(Habon Issa)說。”如果沒有這種準備,吸吮和乳汁流出之間可能會有幾分鐘的延遲,可能會導致嬰兒沮喪和父母緊張”。
研究結果還顯示,催產素的促進作用只發生在母鼠身上,而從未生育過的雌鼠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此外,母鼠的大腦回路只對幼崽的哭聲做出反應,而不對計算機生成的模仿自然哭聲的音調做出反應。
伊薩認為,這項研究首次描述了聽覺等感官體驗如何直接啟用母親體內的催產素神經元。她指出,科學家們使用了一種名為iTango的相對較新的分子感測器來實時測量腦細胞實際釋放的催產素。她說,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只能使用替代物進行間接測量,因為荷爾蒙體積小,降解速度快。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檢查了數十隻雌性小鼠的腦細胞活動。然後,他們以一種”逆向工程”的形式,追蹤了聲音資訊如何透過大腦的不同區域觸發乳汁流動。
接下來,研究小組探索了這一電路如何影響育兒行為。伊薩說,通常情況下,當幼崽走失或被帶離巢穴時,無論發生多少次,母親都會迅速把它們找回來。然而,當研究人員用化學方法阻斷PIL與催產素神經元的交流時,小鼠最終會感到疲倦,並停止叼回幼崽。一旦系統重新開啟,母鼠們就會克服疲勞,繼續照顧嬰兒。
研究的資深作者羅伯特-弗羅姆克(Robert Froemke)博士說:”這些結果表明,啼哭引發的大腦回路不僅對哺乳行為很重要,而且對維持母親的長期注意力以及鼓勵母親在精疲力竭時仍有效照顧幼仔也很重要。”Froemke 是紐約大學朗格尼分校神經科學和生理學系的 Skirball 基金會遺傳學教授。
Froemke 還是紐約大學朗格尼分校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系的教授,他補充說,瞭解催產素系統在我們這個物種中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出錯的),可能會為幫助那些想要母乳餵養但又難以做到的人類母親提供新的方法。
紐約大學朗格尼分校神經科學研究所成員弗羅姆克提醒說,研究人員並沒有測量泌乳本身,只是測量了促使泌乳的激素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