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 2023 年 1 月 30 日,IT 桔子共收錄全球獨角獸 1400 家。

從數量分佈來看,獨角獸企業的洲際數量呈現「北多南少、兩極分化」的特點,集中分佈在北美洲、亞洲、歐洲等赤道以北的大洲。其中北美洲聚集著最多的獨角獸企業,共計 679 家;亞洲以 501 家獨角獸企業略遜於北美洲;歐洲獨角獸企業的數量相近於北美洲與亞洲的差值,共有 162 家;餘下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分別僅有 25、8、4 家獨角獸企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全球當前共有 224 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位於非洲的國家和地區數量最多,共有 59 個;亞洲次之,共有 48 個國家和地區,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分別有 44、36、13、24 個。

根據 IT 桔子獨角獸資料庫,各大洲持有獨角獸的國家數量分佈則呈現負相關,如非洲的國家總體數量最多,但僅有 3 個國家持有獨角獸,佔總體數量的 5%,而南美洲雖然只有 13 個國家,但其中 6 個國家都持有獨角獸企業;亞洲和歐洲的國家總體數量相近,但歐洲有 21 個國家持有獨角獸企業,約佔總體數量的 50%,而亞洲持有獨角獸企業的國家僅有 12 個,佔總體數量的 25%。

從地理的分佈來看,各大洲持有獨角獸企業的國家呈現集中分佈的特徵。如在亞洲,獨角獸企業集中分佈在以中國為首的東亞,以印度、新加坡等國家為代表的南亞與東南亞;在歐洲,獨角獸企業則主要集中分佈在北歐與西歐。

而在美洲、非洲與大洋洲,核心國家則更為突出,如北美洲近 97% 的獨角獸企業集中在美國。非洲則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獨角獸企業,如南非、奈及利亞。而大洋洲持有獨角獸企業的國家只有澳大利亞。

從數量的分佈來看,共有 11 個國家持有超過 10 家的獨角獸企業,分別是美國、中國、印度、英國、以色列、德國、法國、加拿大、巴西、韓國、新加坡。

從行業分佈來看,不同大洲的獨角獸企業呈現差異性的行業賽道聚集趨勢。各大洲內獨角獸數量 Top 1 的行業各不相同,其中,北美洲的企業服務領域吸納了 227 家獨角獸企業,亞洲的獨角獸企業最多分佈在先進製造領域,共有 73 家,歐洲則以金融領域 42 家獨角獸獨佔鰲頭。

而這種洲際的行業差異背後是全球化浪潮下國際生產分工的結果。

從估值分佈來看,各大洲獨角獸企業保持著相似的金字塔結構——隨著估值金額的增長,獨角獸企業的數量逐步下降。其中,北美洲有 370 家獨角獸企業的估值在 10-20 億美元之間,佔比整體的 54%,而估值突破千億美元大關的獨角獸企業僅有 1 家。相比之下,亞洲獨角獸企業總體數量少於北美洲,但估值在千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卻有 4 家之多。

在全球獨角獸的分佈中,美國獨角獸企業有 650 家,位居全球第一,中國緊隨其後,有 347 家獨角獸企業。中美當前合計 997 家獨角獸,佔全球獨角獸企業總數的 71%。

中美獨角獸企業主要分佈在企業服務、先進製造、金融、醫療健康等 22 大領域。二者在相對數量、各行業佔比、行業估值上均存在一定差異,而這種差異的背後既是中美兩國的政治、經濟乃至文化背景的不同,也是中美兩國企業創新、市場的投資偏好的不同。

從各行業的獨角獸數量來看,中國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先進製造領域,共 68 家,佔總體數量近 20%;而美國擁有獨角獸企業最多的行業是企業服務,有近 35% 的獨角獸企業來自企業服務領域。

在美國獨角獸企業以 650 家獨角獸企業的總量遠超中國的 347 家獨角獸企業的前提下,中國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仍在一些行業上領先美國,如先進製造、汽車交通、物流。其中在汽車交通領域,美國僅有 16 家獨角獸企業,而中國則有 47 家;在美國,與物流相關的獨角獸企業有 14 家,比中國少 7 家。

截止到 2023 年 1 月底,中美共 997 家獨角獸,估值總額超 3 萬億美元。根據 IT 桔子資料,我們將獨角獸按照不同估值區間進行分類,如 10-20 億美元、20-30 億美元等,並總結中美獨角獸在各估值區間佔總體的百分比,以及對比分析各估值區間下獨角獸的數量等。

對比各估值區間的總體佔比,中美獨角獸整體上具有相似的分佈特點,即隨著估值數額的增加,獨角獸企業數量逐漸減少,絕大部分獨角獸企業的估值不超過 50 億美元,中美兩國估值在 10-20 億美元之間的獨角獸企業均佔總體的 54% 左右。

從各估值區間的數量分佈來看,值得關注的是,美國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有 35 家,而中國共有 19 家企業,其中,估值在千億美元以上的企業中國卻有 4 家獨角獸,美國則僅有 1 家。以下是中美超級獨角獸企業列表:

相較於中國而言,美國超級獨角獸中行業分佈相對豐富,如區塊鏈、工具軟體、體育運動等領域都產生了估值超百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且集中度也更高,如近 30% 的企業來自於企業服務。不同於中國已擁有 4 家獨角獸估值突破千億美元,美國現有的千億美元級別的獨角獸僅有 SpaceX 一家,餘下超級獨角獸企業估值大多數在 100-200 億美元區間浮動。

根據 IT 桔子資料,2014-2022 年中美歷年新增的獨角獸企業數量變化如圖所示:

整體上看,中美新晉獨角獸數量均逐年增加,呈上升趨勢,並且在 2020-2022 年期間發生相似的新晉企業數量上的波動,即均在 2020-2021 年迎來新晉獨角獸的增長,從 2021-2022 年面對一定幅度的回落收縮,但不同的是二者的波動程度。

如在 2020-2021 年度美國新晉獨角獸從 68 家攀升到 234 家,而中國僅從 74 家新晉獨角獸變化到了 112 家。除此之外,中美兩國在個別年份上呈現異常波動,如美國在 2016 年新晉獨角獸跌破至 7 家,是近十年內的一個谷底年份,而中國新晉獨角獸數量在 2018 年增長到 95 家,使其成為僅次於 2021 年的波峰。

IT 桔子統計發現,無論中國還是美國,一個企業成長為獨角獸的時間均呈正態分佈,即在 5-8 年以內成長為獨角獸的企業數量最多,而成立 1 年就成為獨角獸企業也相對較少,極少數企業需要花費 20 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成長為獨角獸。

根據 IT 桔子資料,截止到 2022 年底,中國獨角獸企業共有 347 家。

城市分佈雖然仍然較為集中,但是已有向其他省份分散轉移的趨勢,如北京市獨角獸企業共有 98 家,與去年的數量相近,仍是中國獨角獸企業聚集的中心,而上海市、廣東省的獨角獸企業分別有 74 家、71 家,相較於去年兩個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小,今年已近乎平分秋色,同時,河北省,青海省等地區突破了「零」的現狀,開始擁有獨角獸企業。

從各省份擁有的獨角獸企業估值總額來看,排名則出現一定的變化。估值總額排在第一的依然為北京市,獨角獸估值總額 6161.89 億美元,平均估值為 63 億美元;排在第二的為浙江省,28 家獨角獸企業,估值總額 3737.61 億美元,平均估值達到 133 億美元,廣東省排在第三,為 3415.83 億美元,平均估值為 48 億美元;上海以 2284.18 億美元估值總額,排在第四,平均估值為 30 億美元。相較於去年,北京市估值總額降低 612 億美元,廣東省降低 178 億美元,而上海市、浙江省估值總額都有所上升。

根據 IT 桔子統計,2022 年度中國共有 49 家企業退出獨角獸榜單,其中有 27 家成功實現 IPO,由於政策影響或者行業變化退榜的各有 4 家,被收購的獨角獸則有 2 家,3 家因經營困難退出,1 家走向破產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