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亞太經社會昨日釋出的《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概覽》指出,儘管亞太區域政府債務平均水平處於18年來最高點,但這未必是壞訊息,現在應該大膽轉變對公債可持續性的思路。
報告認為,目前圍繞公債可持續性的政策辯論沒有充分考慮到公共投資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長期積極影響。這類支出為包容、有復原力和可持續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亞太經社會執行秘書阿里沙赫巴納說:“高債務並不一定意味著債務困擾高風險。高債務也不一定有害於經濟增長。相反,將公共債務作為對人民和地球的投資,可以帶來可觀的中長期經濟、社會和環境回報。”
公債高企
報告指出,面對新冠疫情對社會經濟的嚴重衝擊,亞太各國出臺了規模空前的財政刺激方案來保護弱勢群體,這些舉措以及疫情導致的經濟萎縮已將亞太區域的政府債務平均水平推上2008年以來的最高點。
在全球經濟放緩、通脹居於創紀錄高位、利率不斷攀升以及俄烏衝突引發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公債困局預計會進一步加劇。激增的償債開支很可能危及亞太區域多個發展中經濟體的公債可持續性。
最令人擔憂的是,發展融資需求最高的國家,包括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債務困擾風險也最高。
要在當前困難的經濟條件下有效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重新考慮公債與發展之間的關聯性。
創新方法
《概覽》提出了一種分析公債可持續性的創新方法,以補充國際金融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的傳統中短期方法。這種方法考慮到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籌資需求和戰略以及政府的結構性發展政策。使用不同的政策設想情景進行的分析顯示,將公共投資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納入其中後,長期來看公共債務將會下降。
在這些調查結果的基礎上,《概覽》指出,國際金融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在評估公債可持續性時應該考慮可持續發展目標投資給經濟、社會和環境帶來的長期積極效果,同時也要考慮此類支出是否會提高經濟生產力。應將債務減免視為有助於支援財政前景,不應將其視為即將出現債務違約的一個跡象。
有效的公債管理可降低財政風險和借貸成本,亞太區域有一些良好的公債管理做法例項。與此同時,債務困擾風險較高的國家可能需要搶先、快速、充分地進行主權債務重組,同時也要加快建立通用的國際債務解決機制和重組框架。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