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釋出了“2020年全球社會流動報告”。通過新的社會流動性解決不平等問題需要全球動力。在主要發達和發展中經濟體中,收入最高的10%的人口的收入是收入最低的40%的近3.5倍。
北歐和歐洲部分地區的表現優於世界其他地區。為其居民提供最平等機會的國家大多是北歐經濟體:芬蘭、挪威、瑞典、丹麥和冰島。從排名來,德國排在第11位,法國排名第12,加拿大排在第14位,澳大利亞排名第16位,日本排在第15位,英國排名第21,美國排名第27,俄羅斯聯邦排在第39位,中國排在第45位,沙烏地阿拉伯排第52位,土耳其為第64,墨西哥排名第58位,印度排在第76位,南非排名第77位。
低工資、缺乏社會保障和糟糕的終身學習系統是全球面臨的最大挑戰。投資正確的社會流動性因素組合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回報是可觀的。如果各國家將其社會流動性指數提高10分,到2030年GDP將額外增長4.41%,還會給社會凝聚力帶來巨大的好處。
其他發現:
通過稅收為社會流動性提供新的融資模式是必要的,但必須輔之以新的支出組合和量身定做的方法。
改善個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機會對所有經濟體來說都是一個關鍵因素。
締結一份新的社會合同,在全職僱傭合同之外提供充分的社會保障也很重要。
企業必須是圍繞其員工、其價值鏈中的員工和整個社群的社會移動性所做努力的核心利益相關者。
技術變革、經濟趨勢和人才需求的結合正在改變不同行業內的收入不平等結果。
職業網路是社會流動性的隱性驅動力,受到地理和社會經濟背景的影響。
社會流動性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個人的職業決定的。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援我們發展可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