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近日釋出的2022年《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概覽》顯示,亞洲及太平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預計將放緩,與2021年7.1%的估計增長率相比,2022年將減緩至4.5%,2023年至5%。2020年至2022年期間,本區域發展中經濟體因新冠疫情造成的累計產出損失估計近2萬億美元。

報告顯示,除了新冠大流行之外,本區域各經濟體面臨著若干下行風險,這些風險與供應受到制約、通脹壓力上升、利率趨於上漲、財政空間縮小以及當前全球衝突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有關。

保護髮展成果

由於本區域很多發展中國家財政空間不斷縮小,報告告誡各國不要削減衛生保健、教育和社會保護方面的財政支出,以保護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成果並防止本區域不平等現象進一步加劇。

報告指出,這場疫情使本區域超過8.2億非正規工人無法獲得足夠收入,7000多萬低收入家庭兒童被剝奪上學機會。這一結果將對這些人群未來的收入潛力和整體的生產力增長產生長期負面效應。2021年,亞洲及太平洋又有8500萬人重新陷入赤貧。

建設更公平的未來

報告指出,在新冠大流行發展軌跡持續不確定和全球風險增加的情況下,本區域的經濟復甦和進步必須立足於具有包容性的“新的社會契約”之上,以保護弱勢群體免受未來衝擊。

亞太經社會建議制定一個三管齊下的政策議程,目的是塑造亞洲及太平洋的包容性經濟。

首先,本區域發展中國家必須將公共支出向基本的全民健康覆蓋傾斜,進一步推動普及中小學教育,並擴大社會保護覆蓋面,而不是削減支出。“智慧”財政政策能夠提高公共支出和稅收工作的整體效率和影響。同時應探索新的收入來源,如對數字經濟徵稅,同時將稅收負擔轉向較為富裕的人群。

其次,報告認為,本區域各中央銀行能夠也應該將其傳統貨幣政策行為向推動包容性發展傾斜。在繼續重視保持通脹低水平和穩定的同時,中央銀行可將部分官方儲備投資於社會債券,探索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如何擴大金融服務的普及,並鼓勵將更多創新金融工具用於社會目的。

第三,政府還可以積極主動地引導、塑造和管理日益受數字化—機器人—人工智慧革命驅動的結構性經濟轉型程式,從而取得更具包容性的成果。其中包括:支援開發勞動密集型技術,提供包容性優質教育機會,開展新技能培訓,加強勞工談判能力和提高社會保護最低標準。

《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概覽》於1947年首次出版,是聯合國歷史最悠久、最全面的年度社會經濟研究,為本區域的政策制定工作提供資訊。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