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鉅虧超3億,奈雪的茶只為交個朋友?

ygbao1982發表於2021-06-07

新茶飲行業領頭者、人均近45元/杯的奈雪,背後也有數不盡的心酸。

今年2月11日,奈雪的茶向港交所正式提交招股書,啟動衝刺“奶茶第一股”的寶座。6月6日,根據港交所檔案顯示,奈雪的茶透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同時更新了招股書,摩根大通、招銀國際、華泰國際為保薦人。

2015年,奈雪的茶由此誕生,它的出現打破了過去對茶飲市場侷限於低中端品牌的固有認知,專注於為年輕消費者打造創意茶飲。“一口好茶,一口輕歐包”的戰略定位緊跟時代腳步,隨著品牌知名度的擴大,開設的店鋪正在快速擴張。目前已完成了5輪融資且擁有超過500家門店,計劃今年將增加700家。

擴張之路高歌猛進的同時,奈雪的茶虧損卻不斷。根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奈雪的茶營收分別為人民幣億10.9億、25.0億和30.6億;營收的翻倍增長得益於門店的開拓,但歷年來的虧損也不容小覷,這三年來,奈雪的茶年內虧損分別為6972.9萬元、3968萬元、2.03億元;經調整虧損分別為5658萬元、1173.5萬元以及盈利1664.3萬元。

一方面在2017年,奈雪的茶還處於盈利狀態,2018年開始擴張後則開始虧損。另一方面,即使奈雪的茶客單價維持在45元/杯,遠超CoCo、蜜雪冰城等行業價格水平,卻沒有想象中那麼暴利。

要知道,奈雪的茶走的是“高階化”路線,從原料到製作以及門店設計,並且採用的是直營模式的打法,將高階化路線貫徹到底。這麼一來,門店的選取都集中在城市中心或者高檔寫字樓的商圈附近。同時門店過於想要模仿星巴克打造“第三空間”,平均面積越來越大,門店房租越來越貴。在高階+直營的模式下,奈雪的茶利潤就要縮水一大截,很難說不是“精緻窮”的品牌代表。

新式茶飲時代,奈雪的茶作為頭部品牌更是深入供應鏈上游,在原材料的成本下也下了血本,成立了專屬的草莓園和有機茶園,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主打真材實料的背後則是付出高成本的慘痛代價。在全力打造創新茶飲的戰略下,奈雪將自己和其他茶飲做了區分,“一茶一歐包”多為現制款,為此要配置 更專業的烘焙坊和烘培員工,因此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從原料、店鋪租金再到員工成本,三者已佔據成本近80%,加上近幾年規模加速擴張,奈雪陷入持續虧損也就不足為奇。

在上半年,奈雪的茶上市訊息一直被界內視為重頭戲所流傳,但在其風光的背後,縈繞在投資者心中所困的問題便是,“流血上市”的奈雪是否還有能繼續被“撐腰”的資本?目前近三年虧損已達1億的事實來看,這次的上市是繼續收穫資本支援的重要途徑。茶飲之風將息,未來奈雪的茶能否實現全面盈利,穩住新式茶飲市場中的頭部品牌寶座,則急需從自身的經營模式以及產品線的把控、成本的合理分配下進行整改來向市場回應。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78950/viewspace-277581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