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資料中臺成為3000萬企業的增長引擎
2018年阿里、騰訊、美團、位元組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掀起的“中臺熱”,卻在一年後風向突然飄忽。
據報導,浙江省某大型傳統制造企業,啟動了代號為“奔月”的中臺專案,總投資額5000萬。結果專案在2019年底被集團叫停,CIO引咎辭職。諸如茅臺的中臺專案進展不順利、聯想的中臺專案成效低等類似案例還有很多,行業甚至出現“中臺,我信了你的邪”等唱衰聲音。
但中臺真的是一個偽命題嗎?為何萬億體量的阿里還在維持30%左右的增速?其他企業究竟應該如何借鑑成功經驗,真正享受中臺帶來的增長效應?
“中臺其實是國內原生的概念,很多技術服務商還沒有真正理解中臺。”擁有20餘年資料智慧經驗的奇點雲CEO張金銀(花名行在)一語道破。他能夠自信說出這句話,是因為其創辦的資料中臺企業奇點雲,是行業內唯一連續兩個季度盈利的資料中臺企業。
奇點雲創始人兼CEO 張金銀(花名:行在)
“能解決業務問題的資料中臺才是好中臺”,在行在看來,中臺建設是長效專案,在幫客戶賺錢的同時,自己也要有能力活更久,整個行業才能欣欣向榮。據瞭解,泛零售領域近50%頭部客戶都選擇了奇點雲來合作資料中臺,也是對其深耕行業的認可。
“資料驅動未來已經是大家的共識,很多傳統企業其實還沒有資料根基。”行在認為,行業正逐漸意識到,資料中臺作為DT資料科技時代重要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但如何實現資料驅動還需要深耕。尤其3000萬家傳統企業在網際網路上半場紅利消逝之後,如何利用資料中臺成為新的增長引擎,正在成為一門新課題。
2012,資料中臺是「核武器」
不同於眾多企業從2018年才開始關注資料中臺,8年前,阿里巴巴便引入了資料戰略。行在作為第一線執行人,完整經歷了其中的波折和點滴風雨,箇中滋味,非親歷者不能體會一二。
最初,行在帶領團隊搭建TCIF(淘寶消費者資訊庫)。馬雲曾親自到訪專案組,在觀看了TCIF專案演示後,馬雲直接對他說道:“這是一個核武器。如果這個核武器用得好,就是可以震懾或者能夠打贏戰爭。如果用得不好,會產生很大的負面的問題。”
2012年,TCIF整合打通了阿里各平臺應用的消費者資料,形成了底層3000+個標籤,淘寶、天貓、高德等業務的底層資料被打通,阿里各個業務平臺資料實現融會貫通,淘寶也因此擁有了人群定向的個性化推薦功能。
同年,阿里內部宣佈,設立首席資料官(CDO)崗位,由陸兆禧擔任並直接向馬雲彙報。資料成為阿里內部重要的戰略,從那時起搭建資料平臺便成為阿里所有部門的核心任務,建立統一資料中臺的構想期間逐漸成型,掌握阿里關鍵消費者資料的行在,亦成為阿里資料中臺的先行者。
當時,在阿里內部,資料中臺有兩個應用場景,一個是淘寶(交易平臺),一個是阿里媽媽(營銷平臺),阿里媽媽貢獻了大部分收入。作為阿里的大資料營銷平臺,阿里媽媽每天有超過50億推廣流量完成超過3億件商品的推廣展現,客戶數、合作媒體數早已是許多平臺的千倍萬倍。
最初,阿里媽媽只能幫客戶通投一樣的廣告。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企業看中線上流量渠道,對於廣告投放的需求也越來越五花八門,彼時,阿里媽媽後臺資料每天都在呈指數增長,對於精準投放的需求蓬勃生長。
在接入TCIF之後,阿里媽媽平臺廣告系統就實現了從通投到人群定向投放的進化,投放效果更加精準,線上流量轉化率更高。行在描述道,“阿里的廣告業務營收翻了好幾倍。”
此後的2014年,阿里資料平臺部(內部俗稱CDO)揹負著商業化的重擔併入阿里雲,提升雲端計算的資料服務能力,也被寄予了希望——阿里的資料中臺要在整個生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015年之前,阿里整個的廣告營收只有300多億,然後到了2019年阿里巴巴廣告的時候已經到了1745億,百度只有781億,騰訊是683億。”行在回憶道。
威力和安全並存,是核彈的特徵,也是資料的特徵。為保證資料安全,阿里當時成立了首個數字安全委員會,行在任組長。對於組長這個位子,行在的領導說:“你掌握了阿里巴巴最重要的資料,所以你必須要來當資料安全小組組長。”
每次行在回憶起阿里利用資料一步步搭建其增長引擎時,都會感覺那是一段波瀾壯闊的征途。只是在阿里之外,資料中臺的認識和起步都晚了很多年。
2015,「不接地氣,資料中臺就會走彎路」
時間來到2018年,阿里已經成為新概念“鼻祖”——中國乃至世界第一家系統地踐行了中臺戰略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
馬雲去芬蘭參觀Supercell並提出了中臺的故事,也廣為流傳。但不為人知的是,騰訊以86億美金收購了這家公司,卻並沒有受到啟發做出中臺,因為Supercell團隊作戰的組織中臺模式,一定需要強大的資料中臺和業務中臺做支援。
而在基礎性的資料中臺上,阿里的探索也經歷了很多波折,其中經歷了大量認知升級和新的理念落地。行在摸著石頭過河,在阿里第一次嘗試了用資料中臺的理念服務客戶。
2015年,阿里在國內首次提出資料中臺概念,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願景的阿里巴巴,決心將內部實踐表現非常好的資料能力,建設成面向全社會開放的資料中臺。
行在還記得,時任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花名孫權)對行在說:“你要帶團隊去創業了。”正是這句話,讓還在襁褓中的阿里雲大資料平臺“數加”團隊搬離了西溪園區,來到雲棲小鎮。
遠離市區的雲棲小鎮,當時還是一片未開發的荒涼之地。但數加面臨的最大難題還不是環境艱苦,而是如何定位,如何落地——面向商業社會所有行業提供數字升級服務,這一夢想非常美好,但阿里巴巴的基因是零售和電商,數加平臺在很多行業場景中出現了無法落地的情況。
數加團隊與馬雲的一張老照片
作為“數加”的創始人,行在與客戶交談過程中,深刻體驗到“我們講技術,客戶講場景”,我們比較容易陷入到“技術自嗨”,而客戶則更關心本身的業務痛點。大家各自訴求和需求不合拍,也影響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企業想要有光,其實他需要的是電燈泡,而不是一座發電廠。”行在認為,很多人忽略了業務場景的問題,資料中臺理念本身沒問題,重要的是實踐路徑要接地氣,必須要解決資料場景化問題。
不要全行業鋪開,而是紮根行業、場景化解決問題才是資料中臺的關鍵。
2016年底選擇創業的行在,將新公司“奇點雲”定位為“AI驅動的資料中臺”,優先專注在泛零售行業,再擴充套件到其他行業。並且不把奇點雲單純地定位為一家技術公司,而是定位為“站在技術和商業交叉點的跨界公司”,技術擴充商業的邊界,商業場景進一步錘鍊技術,相輔相成。
“實體商業的核心資料矛盾原來並不在於‘有了資料如何用,而在於如何擁有資料’。”行在在採訪中說道。也正是這套刨根問底解決問題的商業路徑,促使奇點雲創造了一個行業奇蹟,“我們至今對客戶零交付失敗”,這一成績在資料中臺行業中得來殊為不易。
在行在看來,合格的資料中臺需要滿足三方面需求: 資料儲存和計算能力、AI演算法模型能力、行業應用能力。
透過資料的中心化,對共性問題抽象出業務的規則,建立資料模型。再從資料原油裡面,透過演算法模型提煉出可以使用的汽油。從而建立合適的業務場景,在場景裡面去使用資料,體現資料的價值。
簡單來說資料中臺就是,正確的人+正確的工具+正確的事=降本增效,還要加上一個大前提:企業需要完善的資料基礎設施。
2020,「能解決業務問題的資料中臺才是好中臺」
在2018年天貓“雙11”電商購物節中,阿里實現了2135億元交易金額,不斷重新整理移動支付、現代物流等產業鏈紀錄,傳統零售實體受到新技術浪潮的巨大沖擊。
面臨衝擊,某零售品牌決心利用中臺實現數字化轉型。這個品牌在全國有幾千家門店,年營業額在100億到200億之間。這麼高營業額的企業,年利潤卻僅4億元,奇點雲梳理資料後,發現公司總部後臺也只有300G資料。很多人會困惑,這麼點資料還需要資料中臺處理?
在奇點雲看來,擁有數千家店而資料量極小,是因為這家企業只有貨物庫存資料,卻沒有消費者和門店資料。基於門店場景,奇點雲需要為這個企業做的就是首先補齊消費者和門店資料,即“人”和“場”的資料。
基於店面及周邊資訊、節假日的銷售資料及消費者洞察等資料分析,奇點云為其提供了一套智慧定價模型,讓這個企業在全國的每一家店都能有自己“個性化定製”的定價策略,智慧降價,千店千面,因地制宜。在這樣的服務基礎上,這家企業每年大約增加了5000萬淨利潤。
資料中臺不僅能幫企業省錢,還能幫企業賺錢,這樣的資料中臺自然也能受到客戶的親睞。
某知名全國連鎖裝潢商超,在奇點雲的資料分析助力下,從產品研發、供應鏈、營銷、銷售進行會員全域資料化升級。奇點雲基於資料中臺,將會員顧客屬性透視,並制定標籤加以分析,進行精準投放,形成資料閉環,最終根據客戶需求達到最佳營銷效果。
據資料統計,該連鎖商超新增客戶標籤200個,客流量提升5%以上,客戶數量達到3000萬+,收入提升5%,並接連3次採用奇點雲的服務。“2019年老客戶的復購佔比是64%,客戶增購率在188%。意味著,2019年的新增客戶,在後續一年內簽訂的增購合同額為首次採購合同額的1.88倍。”行在講道。
某國際一線奢侈品品牌,近期也成為奇點雲的客戶。奇點雲出價比競爭對手還高70萬,但最終卻是奇點雲成功拿下專案。行在提到:“(這是因為)我們的方案更理解客戶,也更能解決客戶面對的實際問題。”
奇點雲將該奢侈品8個品牌的消費者資料打通,將資料從不同的“煙囪”裡面沉澱出來並打通,做一定的整理之後,統一接入奇點雲的CDP(Customer Data Platform),對這些資料資產進行處理分析,最終反哺商業運營。
能否擁有資料中臺助力,成為傳統泛零售企業搶跑的關鍵,而給企業帶來增長的奇點雲,也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實現雙贏,並且拿下了泛零售領域資料中臺近半數頭部客戶。
資料中臺企業創新格局
IDC的研究顯示,預計到2022年,全球數字經濟佔比達60%,中國數字經濟佔比達65%,數字化將為經濟的發展貢獻巨大價值,資料中臺正成為實現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
當下中臺的發展路徑也分野鮮明,資料中臺和技術中臺是主流。先是2018年9月,騰訊宣佈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和技術委員會,後者將負責打造技術中臺;2018年11月,美團被曝正在打通大眾點評、摩拜等各業務間的資料,構建資料中臺;2018年12月,百度調整組織架構,王海峰同時負責基礎技術體系(TG)和AI技術平臺體系(AIG)。
在6月9日的阿里雲峰會上,中臺的概念再一次被強調。阿里雲總裁張建鋒在接受採訪時提到:未來做深基礎、做厚中臺、做強生態。
如今,資料中臺行業也進入2.0發展新階段,深扎行業成了當下最顯著的特徵。奇點雲等資料中臺企業已經在零售、金融、政務領域形成完善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行業對AI的應用也進入新階段,利用智慧演算法預測交易和輔助商業決策,已經對經濟運轉產生了積極影響。
AI驅動的資料中臺示意圖
對比國外中臺概念,Amazon SageMaker搭建的“中央廚房”,開發者無需自己搭建廚房,只要自帶食材(訓練資料)就可以開始做菜(訓練模型),還屬於技術中臺模式。
從中臺領域看,無論是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還是創業公司,其產品服務都已經與商業社會深度融合。但相關研究表明,中國目前有超過 80% 的企業仍然處於較為初級的數字化轉型階段。距離中臺改變商業社會還需要很長時間,同時中臺也還有巨大的進化空間。
“數字化轉型不一定保證成功,但不做數字化未來註定失敗。”IDC中國區總裁霍錦潔在去年9月的對話中談論道,“無論中臺領域會出現什麼波折,大趨勢並不會因此而改變”。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11376/viewspace-269795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進擊的資料中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引擎
- 小米資料中臺建設實踐賦能業務增長
- AI資料中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引擎丨曼孚科技AI
- 資料中臺不是企業的萬能妙藥
- 13 終於,成為自由職業者
- 火山引擎 VeDI 平臺以 AIGC 技術,助力企業提效營銷、快速增長AIGC
- 企業級大資料中臺架構實戰大資料架構
- 企業的資料中臺到底指的是什麼?_光點科技
- 尼爾森IQ:中國快消品市場呈現新格局,創新提效成為企業增長引擎
- 售罄率超過九成 業績同比增長156% 阿里雲資料中臺數智賦能企業收穫驚喜阿里
- 資料中臺對於企業來講意味著什麼?_光點科技
- 資料中臺的終局是將資料變現
- 企業資料中臺實施過程中失敗的因素
- 企業在資料中臺上該怎麼選擇
- 企業級大資料中臺架構實戰【3】大資料架構
- 企業級大資料中臺架構實戰【1】大資料架構
- 企業如何正確投資工業物聯網,打造下一代增長引擎?
- 【資料中臺商業化】資料中臺微前端實踐前端
- 5G成經濟增長新引擎ZRB
- 企企通:為什麼SaaS採購管理平臺,對成長型企業發展很重要?
- 極光筆記 | 極光推出“運營增長”解決方案,開啟企業增長新引擎筆記
- 從資料中臺到AI中臺,企業到底要建什麼中臺?AI
- DTCC 2020:淺談企業資料中臺建設實踐
- 終於有人將資料中臺講清楚了,原來根本不算啥
- 為什麼要用資料中臺
- 以資料驅動增長,火山引擎數智平臺“資料找人”為雙 12 營銷提效
- 為什麼超融合正在成為資料中心的主流?
- 企業數字化轉型必須要有資料中臺嗎?
- 地產業 X 資料中臺產業
- 企業商業增長戰略梳理
- 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的意義?以資料中臺為驅動,深入挖掘資料價值
- 摩杜雲:構建資料中臺安全,保障企業核心資料安全
- 自建資料中心or公有云?對於企業業務你怎麼看
- 天空衛士被評為2022高成長 100企業
- 如何利用資料架構帶動企業增長?架構
- HTTP/3 終於成為標準 - itnewsHTTP
- 開源和雲成了資料庫的增長引擎?資料庫
- 阿里雲資料中臺活動:“品牌消費者極速增長”背後的祕密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