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架構——從企業到產業B2B

stevenzhang發表於2019-11-21

過去我們研究供應鏈架構,往往以企業為物件,從單一鏈條展開,關注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鏈主)與非核心企業(鏈屬)之間如何進行有效協同,從而提升單一供應鏈的效率和價值,並與其它供應鏈展開競爭。

為了確保競爭優勢,企業往往拒絕共享。因其體系封閉,內生迴圈,筆者將其稱之為“封閉式企業供應鏈體系”。

近幾年,伴隨著供應鏈上第三方(如物流、金融、資訊服務方等)的服務水平和整合能力的大幅提升,供應鏈架構的內涵和外延正在不斷擴充,出現了產業/平臺供應鏈的概念。

在供應鏈網路中,產業B2B平臺方同時為多條供應鏈服務,他們透過提供豐富多樣的增值服務,吸引了大量的上下游企業入駐平臺,形成了“企業(N)+產業平臺(1)+企業(M)”的模式。

為了提高服務效率,平臺往往強調共享。因其體系開放,外生迴圈,筆者將其稱之為“開放式產業平臺供應鏈體系”。(為什麼需要在平臺前加上“產業”這個限定詞,原因很簡單:產業之間的差異巨大,只有當平臺將其關注點下沉到某個產業的時候,它才能做到足夠的專注,才能發現產業上的痛點和效率改善點。)

如果往前追溯十年,我們會發現,這些供應鏈上的第三方服務商大多較為弱小,且十分分散,服務內容也較為單一。他們或者依附於某(幾)個大企業集團(鏈主),依靠鏈主給予的業務維持生存和發展,典型的代表如合同物流;他們或者僅從事某單一業務,是該業務領域的專家,但是無法形成綜合解決方案,客戶數量多,但是利潤微薄,且可替代性高,典型代表如貨運代理公司。

弱小受欺,被動挨打。以物流企業為例,前些年我們參加物流行業的峰會,聽到最多的就是“錢難賺”、“客戶少”、“壓力大”。然而這幾年情況大為改觀,許多率先轉型的物流企業如今做得風生水起,從“小屌絲”一下子變成了人人羨慕的“高富帥”。其業務線也從過去單一的物流服務,擴充到了資訊化,甚至是投融資等過去只有金融機構才有權利玩的“高大上”專案。

其實這背後的邏輯並不複雜。過去第三方企業重點關注的是三流中的某個流,如物流企業關注的是“實物流”,IT企業關注的是“資訊流”,金融機構關注的是“資金流”,還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管理。在以品牌企業為核心的“封閉式供應鏈體系中”,控盤的是核心企業,即“鏈主”。鏈主是三流的整合者,它可以選擇不同的物流企業、金融機構、資訊系統來為其服務,其它服務方只能唯命是從、俯首帖耳。

然而,當第三方服務企業對三流進行有效整合之後,它就能夠脫離原有的“封閉式供應鏈”,轉而成為“開放式供應鏈”的主導者了。在某種意義上,這些產業平臺方因為整合了“資訊流、實物流、資金流”,甚至有能力成為多個供應鏈鏈條上“鏈主”。所以,我們判斷誰是鏈主,與它在供應鏈上的位置沒有關係,而取決於它是否掌握了供應鏈的核心,即“三流”。

在供應鏈體系從“封閉式”向“開放式”,從“企業”向“產業平臺”轉變的過程中,供應鏈的管理、供應鏈的架構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作為供應鏈架構師,我們不妨來做個對比。

首先來看“封閉式企業供應鏈體系”的架構重點:

1. 供應鏈結構:推拉結合,核心企業控制三流

透過“兩向一點、推拉結合”,來降低牛鞭效應對供應鏈造成的影響。具體見筆者專著《供應鏈架構師——從戰略到運營》第三章。核心企業地位的強弱體現在其對該封閉鏈條三流的掌控力上。

2. 資金流:關注企業現金週期、供應鏈1+N模式

這裡麵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現金週期,我們希望做成是負數(天),這樣企業可以做到資金不斷流,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生存和競爭能力;第二部分是嘗試使用供應鏈金融工具。作為鏈主,可以利用自身資源推行1+N模式,提高上下游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控制力。

3. 實物流:關注外包與自建的合理規劃,輕和重的合理搭配。

對於核心競爭力部分要堅持自建,而且要敢於投資、敢於重資產。這方面,華為和京東是個好例子,這麼多年的重度投入,換來了今天的成就,而且為競爭者築起了高高的門檻。而對於非核心競爭力部分可以選擇外包,3pl、VMI、IT外包都有相當成熟的案例。

4. 資訊流:關注資訊協同的等級

上下游協同,主要是打通訊息的共享機制,可以使用S&OP、CPFR、CRM、SRM、EDI等方法、工具、系統來解決上下游資訊共享的問題。然而,封閉式供應鏈共享的難點在於信任和競爭的博弈。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又要防著合作伙伴把資訊分享給競爭對手。因此,封閉式供應鏈體系在協同上強調戰略合作+信用背書:不同的信用、不同的關係、不同的資訊共享等級。在某種程度上,這也阻礙了產業的發展。

5. 典型案例:可口可樂、寶潔、華為、海爾等

與“封閉式企業供應鏈體系”不同,“開放式產業平臺供應鏈體系”的架構重點如下:

1. 供應鏈結構:關注路徑和效率的最佳化,平臺企業整合三流

所謂路徑/效率最佳化,即透過產業平臺減少供應鏈上的非增值路徑,但前提是平臺要有足夠的能力來整合三流。注意,這裡使用的是“整合三流”而不是“控制三流”,因為產業平臺是一個開放式平臺,應該透過有效整合三流來提供服務和價值,且避免與上下游發生過多的競爭;而企業封閉式供應鏈則以“控制三流”作為其保持競爭力的重點。這兩者會有一定的不同。

2. 資金流:提供供應鏈N+1+M服務,提供信用,風控是關鍵

在資金流上,產業平臺作為第三方,可以依託上下游交易提供豐富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並透過控制物權、資料、交易等來提供信用。由此,風控體系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平臺資金流架構的關鍵點了。

3. 實物流:提供物流增值服務,儘可能控制貨權

由於為海量的上下游提供服務,物流的規模效率大大提升。物流企業重資產投入所產生的競爭優勢以及成本優勢得以體現。加上物流服務可以控制貨權,為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了良好的信用支撐。所以筆者常說,物流企業天然具備做供應鏈金融的優勢。

4. 資訊流:資訊共享,大資料和反向定製

資訊流是平臺的關鍵抓手,實物流可以不走、資金流可能不過,但是如果沒有了資訊流動,平臺就完全失去了價值。因此,無論自營還是撮合,無論初級模式還是終極模式,資訊系統的投入是所有產業平臺都繞不過去的課題。掌握了資訊流,才有了大資料的基礎,才有可能未來走向C2M/C2B反向定製。

5. 典型案例:找鋼網、找煤網、科通芯城等

供應鏈,從企業到產業B2B,從封閉到開放,是大勢所趨。當價值鏈發生調整的時候,企業的核心價值是否會發生變化,企業的供應鏈架構是否會受到衝擊,是堅守還是變革,每一家企業都應當思考。

誠然,未來的供應鏈一定是“封閉”和“開放”二者皆有。強勢企業可以繼續深耕經營其封閉供應鏈,保持其競爭優勢。而弱勢企業則需要抱團取暖,依託平臺提供的供應鏈服務來與大企業集團展開競爭。

這是一個有趣的時代,微笑曲線已經漸行漸遠,強權不再獨攬,屌絲可以逆襲,平臺可以爆發。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尋自身存在的價值!

文章來源:施雲

【數商雲】專注為企業提供供應鏈系統開發服務,長期為大中型企業打造資料化、商業化、智慧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為傳統企業搭建一站式供應鏈閉環體系,實現供應鏈系統資料互通、全鏈融合,綜合提升平臺運營效率與平臺收益。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3737/viewspace-266508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