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別扯什麼高達上,大資料是中小企業的痛

2112511463發表於2015-05-04
不知不覺大資料火了好幾年了,除了滿天飛的書籍和一些所謂專家級的對大資料的不同見解,賺足了眼球與人民幣,以至於有段時間我都想辭去百萬年薪去創 業做大資料培訓去。慢慢的,越來越覺得大資料是忽悠人的產業,本人也是從事大資料行業多年的行者,很多人都在討論大資料的應用,顛覆,創新等等,今天從成 本的角度來闡述,大資料未來是中小企業的痛。


大資料的創新需要良好的土壤


國內大資料的真正落地的應用,除了傳統的搜尋,推薦,廣告,精準營銷外,也沒有其它有價值的創新,而這些其實早在大資料概念之前存在好多年了。國內像百度,騰訊,阿里在大資料的發力點都不同,而唯有阿里較為成功(僅指在大資料的各種組織與分享會上),透過一系列的視覺化報告和公關手段,迎合了發展的需求,但沒有什麼是靠大資料來顛覆其內部產品的。


最後談一談電商行業。相比噹噹,1號店,蘇寧等作為領頭羊的京東,在近幾年大資料領域的創新非常多,如C2B生產定製、JD PHONE計劃、智慧物流、JIMI機器人、智慧客服等,究其原因,京東有其他電商所不具備的天然優勢,,全鏈路的資料。從使用者在網站(移動)登入開始,一 直到這個使用者從京東流失,所經過的整個消費流程全部留存,如果同時該使用者是一名京東金融的使用者,那麼信用也將完整的給記錄。做為一個個體的存在,京東將用 戶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的使用者標籤(使用者畫像),這是一切大資料創新的基礎。而在商品管理上,動態的價格管理、精準的銷售預測與自動補貨等,在一個統一的 沒有孤島的資料平臺上,結合業務有著巨大的想像空間。


沒有複雜的業務,大資料的應用只能是一個口號;沒有一個消除孤島的資料倉儲與資料平臺,大資料只能是小打小鬧;沒有公司堅持不懈的成本投入,大資料在公司就沒有未來。


大資料建設需要成千上億的成本


現在談到大資料,只能和分散式處理hadoop聯絡起來,如果在傳統的Oracle上玩出什麼花樣,也不會被這個行業認可。對於建設一個叢集,成本 相當之高,阿里有2萬臺規模,一年的費用大概在2億元左右(不含損耗),100臺規模的叢集年投入硬體與網路成本大概在1000萬。


大資料人才的培養與招聘,成本支出將也是巨大的,如果沒有好的土壤,中小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最終有很大程度上也會沒有成果,最後只能成為包袱。


大資料在各自企業的創新基本不可複製


大資料創新是在一種特定的場景下產生的一種業務應用。如百度在13年釋出的人口遷徙的視覺化系統,阿里推出的一系統使用者的行為分析,京東推出的智慧物流等,相互之間僅供參考。


不可複製的原因還有另外一佔,大資料最大的特點就是資料的完整性與可靠性,傳統的抽樣資料做分析已經放棄,資料只有能代表著業界或者領域較全的資料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因此無論是創新還是報告,一旦釋出或者創新,都強烈代表著一種趨勢,另外的公司再進行效仿或者競爭已民無實際意義,剩下只有口舌之爭。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874631/viewspace-162180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