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CC 2020:驅動資料創新 華為雲資料庫使能企業數字化升級

陶然陶然發表於2021-01-06

  隨著技術發展,數字化建設已經顯示出強大能量,雲端計算作為數字化建設的重要部分,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其中雲上資料庫為企業帶來了資料價值提升,安全可靠、成本最佳化等諸多收益。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讓資料庫高可靠、高效能、高安全?如何滿足各類交易場景?如何實現資料自治,釋放資料價值?華為雲給出了答案!

  近日,在第十一屆中國資料庫技術大會上,筆者有幸採訪到了華為雲資料庫服務總經理蘇光牛和華為雲資料庫技術專家彭立勳,兩位就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和華為雲在資料庫領域的實踐與探索展開了深入探討。

華為雲資料庫技術專家彭立勳(左),華為雲資料庫服務總經理蘇光牛(右)

   資料庫十年 彈指一揮間

  十年以來,資料庫技術領域風起雲湧,呈現出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局面。一方面新型資料庫技術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強力進入資料庫產品領域,可謂是全面的戰略爭雄時代。

  談到資料庫十年來的發展時,華為雲資料庫技術專家彭立勳表示,過去十年是國內資料庫技術選型從商業資料庫向開放生態的開源資料庫轉變的十年,十年前大部分企業資料庫選型還是商業資料庫,大家不關心開放還是閉源,隨著應用被繫結以及MySQL這樣的開源資料庫的出現,開放成為主流生態,曾經只看商業資料庫的大型企業、金融企業也加入了開放的生態。

  不僅如此,過去十年也是雲技術從孵化到廣泛應用的十年,廠商從不理解雲技術到廣泛接受雲服務,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並且行業預計未來大部分企業都會把IT技術設施搬上雲。伴隨著企業雲化,資料庫選型開源化,雲資料庫尤其是開源生態的雲資料庫開始迅速崛起,各種雲原生資料庫出現,資料庫也雲化了。

  對於資料庫的下一個十年,華為認為企業會更加快速的上雲,使用雲基礎設施構建自己的IT系統,也會出現大量基於商業資料庫的存量應用往雲上的雲原生資料庫遷移,開放生態的資料庫將成為世界資料庫的主流。華為在過去十年大力投入了資料庫研發,未來十年也將繼續加大投入,把華為沉澱的資料庫能力釋放到雲上,透過開放生態的GaussDB為企業賦能。

  據瞭解,今年8月華為雲資料庫GaussDB全新出發,得到了市場很好的反饋。據華為雲資料庫業務總裁蘇光牛介紹,GaussDB是華為重磅推出的資料庫品牌,在架構上既能擁抱開源的生態,又能支援華為自有生態openGauss。

  蘇光牛表示,自GaussDB對外發布開始,相比2019年H1外部收入實現4倍以上的增長。尤其是全新出發以來,發展勢頭迅猛,有大量的客戶在進行POC的測試,更有大量的大客戶規模商用,特別是金融客戶,比如:工商銀行、永安保險、眾惠財險等。蘇光牛認為IT領域最基礎的三個根技術是算力、作業系統、資料庫。作為根技術,華為會堅持長期的戰略投入,打造更加開放的資料庫。

   細數華為雲資料庫GaussDB四大核心優勢

  據瞭解,華為雲GaussDB是華為基於在外部電信與政企市場、華為內部IT與雲底座深耕10年以上的資料庫核心研發最佳化能力、對客戶高可靠高效能訴求的理解,結合雲的技術傾力打造的企業級分散式資料庫。 蘇光牛表示,華為雲資料庫GaussDB具備以下優勢:

   開放的生態:我們擁抱開源的生態,同時打造華為的自有生態,但是不管是哪個生態,我們認為未來一定是開放的生態,開放的生態才能保護客戶的投資,避免從一個封閉體系走向另外一個封閉的體系。

   存算分離的架構:資料庫的穩定性是第一位的,特別是交易型的資料庫,所以當我們做資料庫的時候,最核心的是儲存的穩定性,華為雲GaussDB基於與企業儲存相同的分散式儲存架構,經過幹行百業的磨鍊,而不僅僅是單一的某種交易的流量;其次,儲存上的各種能力,如重刪,壓縮,跨AZ等特性讓快速備份恢復、價效比都具備非常好的優勢。

   安全合規:GaussDB經過了ICSL的安全認證,還有很多白盒的程式碼層面的認證,隨著歐洲的GDPR等標準的實施,以及大家對資料的安全性要求的增加,這種程式碼級、架構級別的安全設計,以及多年來在電信級高標準行業的錘鍊,經過了很多實際客戶的嚴苛考驗,讓客戶在使用資料庫的時候更加放心。

   軟硬協同:軟硬體全棧協同,GaussDB具備軟硬體全棧研發的實力,無論是儲存底座和RDMA高速網路,還是虛擬化和容器之上的效能調優,以及GuestOS上的協議棧的最佳化,特別是基於雲技術之後的全棧的最佳化和雲服務的能力,這更加是華為的優勢。

   進入Gartner雲資料庫魔力象限只是開始

  2020年,華為雲首次進入Gartner雲資料庫魔力象限,對此,蘇光牛表示,華為雲GaussDB入選Gartner是必然的結果,也是歷經社會各界考驗、幹錘百鍊後努力得到的結果。和華為雲一樣,資料庫更要靜下心來,沉住氣,做好資料庫,我們是長跑型選手,這只是開始。

  蘇光牛進一步表示,華為會繼續堅持長期投入GaussDB的開發,基於混合雲和公有云的方式,聯合ISV等夥伴一起,全方位服務好客戶。 未來,華為雲資料庫將在以下四大方面持續投入和佈局:

   開放生態:我們積極擁抱並完全相容和支援業界主流的關係型資料庫生態如MySQL、PostgreSQL及非關係型資料庫MongoDB、Redis等生態。因此,華為雲GaussDB資料庫全面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在架構、軟硬體協同方面自主創新,同時生態相容開放,而非僅支援自有生態openGauss,這才是我們認為的真正符合客戶需要的國產化資料產品。

   軟硬協同:華為雲GaussDB資料庫全面支援多樣化算力,具備從算力到伺服器、儲存、作業系統、資料庫的E2E研發能力,因此具備了資料庫軟硬效能調優的獨特優勢。

   聯合創新:金融行業和電信運營商這2個行業就是對資料庫穩定可靠、效能等各方面要求極為苛刻的典型行業,有上億使用者和高併發海量交易等豐富的應用場景,華為和工行等頭部客戶堅持長期聯創,透過這些不可多得的嚴苛而豐富的場景和應用,幫助GaussDB資料庫快速孵化提升了能力,也完成了對世界頂級資料庫的替換。

   內部歷練:自己的降落傘自己先跳,華為GaussDB系列資料庫正在規模上線承載華為終端雲服務和內部流程IT業務。

  寫在最後,如今,華為雲GaussDB系列資料庫產品已涵蓋了關係型GaussDB(forMySQL)和GaussDB(for openGauss)和非關係型資料庫場景GaussDB(for Mongo)、GaussDB(for Cassandra)、GaussDB(for Influx)和GaussDB(for Redis) (KVDB),廣泛應用於金融,泛政府、電信、能源、交通、醫療、物流、電商等行業,能滿足客戶對智慧時代高併發事務實時處理、海量資料高效分析等全方位需求,持續加速客戶數字化轉型程式。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8285180/viewspace-274776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