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大潮已去,疫情後資料分析公司怎麼走?

qing_yun發表於2020-10-21

日前Gartner釋出了2021年重要戰略科技趨勢,在疫情之下,一切充滿了不確定性,Gartner的預測也比較受到關注。

Gartner研究副總裁Brian Burke表示:“各企業職能部門對運營韌性的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強烈。資訊長們正在努力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設計未來的業務。這就需要企業機構具有不斷重組與改革的可塑性。”

疫情加速了數字化程式,企業對精細化運營的訴求從未有如此之強,對資料驅動的渴望從未有如此之高。

網際網路大潮已去

神策資料是一家大資料分析平臺服務商,過去五年的時間見證了國內資料分析市場的發展與變遷。“使用者行為分析工具從可有可無,如今成為企業運作的剛需。”神策資料創始人&CEO桑文鋒回顧這五年來市場變化時說道。

創業初期,神策資料的客戶基本都是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真應了“創業是九死一生”那句話,幾年來,很多網際網路創業者離開了或者轉戰其它賽道。“網際網路紅利已盡,網際網路大潮已去”的聲音響徹市場,到了2018年BAT都開始轉戰產業網際網路,一個時代真的過去了。而對於資料分析領域,正如某位業內人士所說的:躺著賺錢的時代過去了,但也迎來了更廣闊的市場。

在創始團隊的設想裡,神策資料會發展成一個類似於矽谷那邊小而美的公司,隨著市場和需求都發生了變化,公司也做了調整。過去公司的願景是重構中國網際網路資料根基。在日前舉辦的2020資料驅動使用者大會上,桑文鋒宣佈了公司新的願景:幫助中國三千萬企業重構資料根基,實現數字化經營。

與國外相比,中國資料底子比較薄弱,傳統企業尤甚,而薄弱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企業資料底子參差不齊。

這幾年來,神策資料的客戶群體從網際網路擴充到金融和零售業。桑文鋒總結了三個行業的差異,比如從營銷角度來說,網際網路可以直接觸達使用者;傳統金融因為線上、線下業務割裂,能夠直接觸達線下網點,而線上觸達較難;品牌零售第三方平臺生態封閉,舊渠道不能直達使用者,直面消費者的DTC(Direct To Consumer)營銷帶來新的機會。

新的機會在浩浩蕩蕩的數字化浪潮中。

數字化轉型正當時

今年受疫情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熱度空前,從百度指數也可以看到最新的波峰。

桑文鋒坦言在疫情初期,無法線下拜訪客戶,短期對拓客方面有影響,另一方面一些公司由於疫情死掉,這些短期內對業績產生了衝擊。但是疫情讓更多企業看到了數字化的價值,使得數字化成為剛需。而且這段時間,公司可以專心做產品迭代,寒冬正是修煉內功的好機會。

資料的重要性也被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4月《中 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公佈,首次將“資料”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並列為要素之一,提出要加快培育資料要素市場。

9月,國資委頒佈了《關於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吹響了國企央企加速數字化轉型的號角。

BCG的一份調查顯示,新冠疫情之前,約有50%的企業表示會優先開展數字化轉型。然而,疫情以來由於實施居家隔離和社交隔離的政策,團隊協作和商業活動被迫轉移到線上,現在超過80%的企業表示加速數字化轉型具有戰略必要性。

數字化轉型正當時,對於資料分析公司提出了新的需求。神策資料總結了基於資料流的運營框架——SDAF,包括Sense感知、Decision決策、Action行動、Feedback反饋,形成一個運營閉環。桑文鋒認為微信生態是未來,是新的機遇,神策也將堅持行業化,聚焦微信生態。

傳統企業資料意識相對較弱,每個行業的差異較大。近兩年來,資料分析公司都意識到國內企業除了產品之外,還需要更多的定製化以及諮詢服務。兵無常法,各展其能。神策資料也開創了“私有化部署+標準產品+訂閱制”的新型商業模式。

“最初我們以為靠單獨的產品化的方式就能把整個市場打下。後來發現,我們接觸的客戶型別越來越不一樣,在中國市場,單靠產品是打不下來的(中國市場)。”在本次使用者大會上,桑文鋒介紹神策成立了專做專案制的子公司。另外,神策一直在建設自己的培訓專家團隊,打造神策學堂。

在企業走向資料驅動的過程中,除了技術產品的引入,更為重要的是人,組織架構、流程的調整,以及資料文化的養成更為重要。而對於資料分析公司而言,除了打磨產品,提高服務以外,自身生態的打造也非常關鍵,每個企業都在與時間賽跑。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25873/viewspace-272855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