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測試 12 年,何須迷茫?

Fun_Fox發表於2024-08-22

我的一些思考

作為一名從事測試工作 12 年的專業人士,我深感測試行業的本質在於持續學習。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業務、系統和質量把控,培養多角色多能力。這是我們在 AI 迅速發展的時代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面對 AI 的發展,我們不應感到焦慮。事實上,各公司在垂直領域中的 AI Agent 落地實踐與我們的工作有許多相似之處。這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學習和發展機會。

測試不僅僅是一個職位,它更像是質量、效率、業務、技術和交付等多方面的"潤滑劑"。我們的工作極具目標導向性,對產品和系統的成功至關重要。

雖然企業中大語言模型 Agent 的最終目標是模仿我們的工作,但這個過程仍然漫長。未來的成熟方案必定與現在不同。目前,AI 在程式碼編寫和需求總結方面確實取得了顯著成功,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顧我的職業生涯,12 年來我未見有工具能完全替代人。唯有思維方式的革新才能讓人"退居二線"。因此,我們應該專注於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適應性。

  • 企業知識庫管理是一個巨大挑戰,真正能做好的人寥寥無幾。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多版本管理,做得好的也很少。作為測試人員,我們應該:

-- 提升對企業知識內容的沉澱能力
-- 從全域性到細節、從正向到反向,深入每個垂直領域
-- 記住,垂直領域的知識是決定"江山"是否穩固的關鍵
(我們不僅要會"寫作業",更要會"檢查作業"。作為經驗豐富的測試人員,我們應對高效流程和邏輯思路瞭如指掌,對系統質量的把控應爐火純青。)

  • 技術承載的邏輯思維能極大地提升我們的測試能力。現在有許多開發人員轉向測試,甚至有 10 多年開發經驗的人也在做測試。但僅有技術思維而缺乏質量把控思維是遠遠不夠的。我建議大家:

-- 補足自己的技術思維
-- 廣泛深入地學習技術
-- 記住"一法通萬法通"的道理,學好一種方法,思維就能全面提升
(雖然我們不需要親自"寫作業",但如果不熟悉技術思維,又怎能有效地"檢查作業"?)

  • 在這波網際網路紅利中,測試角色的權重可能不及開發或架構。但我們的核心優勢在於:

-- 持續學習
-- 緊貼業務
-- 在垂直行業深耕
-- 能夠從新技術的潮起潮落中汲取精華

對未來的展望

  • 隨著 RAG(檢索增強生成)技術的出現,未來的知識庫管理將需要一個全面的、既貼近業務又貼近技術的角色來進行銜接。在這個過程中,基層測試人員將成為核心一環。他們:

-- 處於業務一線,彙總多方意見,從繁重到核心脈絡,順核心脈絡到各個細節。
-- 維持企業垂直領域的業務沉澱
-- 在產品、開發人員流動頻繁的情況下,確保業務系統的穩定性

企業人員流動是常態,如果知識沉澱做不好,不要說 RAG 了,連微調都難以實現。難道要花大把錢去招聘大量行業資料標註師嗎?
這項工作可能看起來枯燥,做得好的人往往默默無聞。有些公司甚至會外包給寫手公司。但這絕非長遠之計。我們應該著力提升自己的結構化思維和文字表達能力,鏡水樓臺先得月。

  • 在介面測試方面,AI Agent 正在落地到 RPA 機器人或外部介面呼叫。這些技術對測試人員來說並不難理解。RPA 本質上就是自動化,而大語言模型的 text2api、text2 自動化流程,反過來看更像是測試過程的另類效能產品化。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就像早年的 Selenium 最終催生了爬蟲技術一樣,為何我們不加入其中。
    誰還會比我們更適合做一個 Agent 設計師?前提你要了解一下現有 Agent 體系。但是思維方面我覺的測試人員更嚴謹。虛心學習吧

  • 在安全測試領域,我們可以將測試手段程式碼化,進行整合,並思考如何與 LLM(大語言模型)對接。這為我們的工作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 測試的知識體系極其繁雜。大部分業務線測試人員:

-- 瞭解多個開發人員的業務邏輯
-- 熟悉行業裡使用者的思維方式
-- 善於排查和定位問題
-- 掌握公司業務線的整體情況
-- 具備跨系統的知識
-- 能寫程式碼、會看程式碼
-- 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為了保證質量,我們必須無所不用其極。技術 + 業務 + 目標 + 自驅動

(如果你想做一個穩定的質量把控人員,不想頻繁換號重新練;系統把控不好總有一天會崩在你自己手裡,既要控、又要沉澱、還要靈活,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最後,讓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如果 AI Agent 真的能完成所有這些工作,那麼安全性和可解釋性又該如何保證?沒有這些保障,誰會願意使用 AI 而不是人類呢?我認為,這波大潮之下,幸運的,不幸運的,都別給予釋放自己的情緒,我們需要靜下來、換個角度適應突破自己、努力讓自己的能力更加立體化,充分展現自己的價值。

超越標籤,立體發展,共築系統晴空,吸引人才,堅守質量之路。

【以上內容使用 Notion 進行了寫作提升】

搬磚總有一天不容矯情,思考很重要。只要你思考,還有很多方向可以前行。小水花,就小水花唄,就當是為行業做貢獻了。

再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