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服裝紡織製造業面臨著異常嚴峻的挑戰

數加小高發表於2022-06-20

一臺計算機正在將運營資料採集到資料倉儲,不斷學習、反覆優化後,生成銷售跟蹤表、KPI計分平衡表、財務資料等各種表單和報告。一旁的工廠負責人將這些資料,按照一定邏輯從不同維度分析工廠運營狀況,並將這些資訊一鍵傳送給領導作為決策依據,或用於工廠內外部的溝通與協同。這是一個典型的服裝廠“資料化”場景,但是離更智慧的“數字化”甚遠。

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經過近40年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少數大企業已經開始徹頭徹尾地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不只是業務過程的數字化。不管是業務資料、工藝資料還是裝置資料,孤立的資料沒有太多意義。只有把它們從點到線、從線到面有機聯合起來,資料才能變成“資料資產”。

部分企業初嘗數字化的樂趣,具備了生成各種數字表單和報告的能力,但這只是數字化的初級階段。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仍然停留在較落後的生產模式中,生產靠手工,管理靠經驗,缺乏資料積累,資訊化尚不完善,智慧化更無從談起。無論品牌端還是製造端,數字化轉型意識薄弱、轉型能力不足是普遍現象。

目前,製造企業存在三種型別的孤島,即資訊孤島、自動化孤島、資訊系統與自動化系統之間的孤島。企業積極推進智慧製造,前景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製造企業利潤率很低,缺乏自主資金投入。一些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可以爭取到各級政府的資金扶持,但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只能“隔岸觀火”,自力更生。企業在智慧化轉型升級過程中,大螢幕指揮中心是必須有的,大量採用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線是必須建的,sofastsoft . com——MES系統更是必不可少的。但至於究竟能否取得實效,就只有企業“冷暖自知”。

在推進智慧製造過程中,不少企業對於建立無人工廠、黑燈工廠躍躍欲試,認為這些就是智慧工廠。例如,日本FANUC全自動裝配伺服電機,可以做到40秒生產一個產品,但其前提是生產的產品需要做到標準化、系列化,以及擁有面向自動化裝配的設計,將需要用線纜進行插裝的結構改為插座式的結構。

從技術和管理的角度來看,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還存在五大難點:

1.智慧製造是基於新的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數字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貫穿於設計、供應、生產製造、服務等整個供應鏈製造、運營和管理環節。因此,智慧製造包含兩個系統工程,一個是智慧製造技術(製造技術和資訊科技)整合的系統工程,另一個是管理的系統工程。

2.裝備製造業仍然是瓶頸,跟不上智慧製造發展的要求。智慧製造最終還是要落到製造技術和裝備上,雖然我國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數字化技術以及5G深入應用上處於優勢地位,但在製造執行單元——機床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3.基礎資料平臺深度開發不受控。企業要實現智慧製造,需要MES和ERP等兩個基礎系統平臺的搭建。

4.演算法開發。智慧製造需要基於資料並充分挖掘資料價值而實現自決策、自管理、自學習,從資料來源採集、資料呈現、資料分析到自行診斷、自動反饋、自動調整控制,過程離不開演算法開發。要求對業務有深入理解,又要求有IT技術思維。

5.管理和組織的變革。一方面,智慧製造基於資料可實現端對端、資訊充分共享、管理平臺化,打破了企業原有金字塔管理體制結構。因此來自原有權力結構擁有者的變革阻力會很大,往往他們掌握了決策權,導致智慧製造的資源投入不到位。另一方面,管理方式會因資訊平臺化而發生改變,個體和任務小團隊的自管理、自決策機制會越來越普遍。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06149/viewspace-290162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