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華為軍團看科技之變(二):機場軌道

naojiti發表於2022-06-04

前段時間有一個問題登上了熱搜:疫情結束之後你最想做什麼?

對我來說,這個答案一定是: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沒有“核酸保質期”的那種。

距離上一次跨城出行,已經長達半年之久,我連飛機場、高鐵站長什麼樣都快忘記了。當然,對於機場、高速、城鐵、鐵路等行業及從業者來說,所受到的影響和衝擊只會更深更重。

無論個人還是軌道行業,都需要一段疫情後的復健期,重拾出行的力量。

華為將“機場軌道軍團”放在第二批十五個軍團中推出,無疑也是意識到了軌道行業數字化之於社會經濟復甦的重要性。

而且,相比於其他產業軍團,“機場軌道”是與大眾的聯絡,可能是最緊密的。

試想一下,在家收國際快遞,你無需知道港口如何運作;上網衝浪,你不會覺得這跟資料中心有關。但只要出行,你就必然會對地鐵來得快不快、高速堵不堵車、高鐵進出麻不麻煩、機場通行是否絲滑,有十分直觀的感受,稍有不滿,就掏出手機發一條吐槽的朋友圈:真倒黴,今天又堵車/遲到/延誤/坐擺渡車了……

毫無疑問,軌道行業對數字化轉型極為迫切,大眾也可以從中直接受益。但必須承認,作為受疫情直接衝擊、客流量銳減的行業之一,讓軌道領域企業拿出真金白銀、人力物力去押注數字化,又意味著另一場巨大的冒險。

如果你也好奇,軌道行業到底該不該數字化,又會對自己的下一次出行帶來什麼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暢想一下,就當是為終將到來的隨意出行的日子,做做“心理復健”吧。

不一樣的軍團,機場軌道怎麼被“大雜燴”了?

電力軍團服務於電力行業,煤礦軍團服務於煤礦行業,智慧光伏軍團服務於光伏行業……和這些聚焦某一個垂直場景、一眼就能看出產業邏輯的軍團不同,機場軌道軍團,理解起來還是有些複雜的。

它囊括了非常多的出行場景,從城鐵到、輕軌到機場、高鐵無所不包,一口氣服務上述一大堆細分行業。

這就奇了怪了。對個人來說,如果平時就活動在市區,高鐵、機場是否數字化顯然關係不大;“空中飛人”的商務旅客,落地之後大多乘車離開,智慧地鐵也很遙遠。對行業來說,這些不同的出行業務也形成了一套獨立運轉的產業鏈。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乾脆推出機場軍團、鐵路軍團、城鐵軍團,非要整合到一個軌道軍團裡?照此邏輯,貨物從港口出來透過公路運輸,也沒必要分成港口軍團、公路軍團,直接叫“海路軍團”不就行了嘛?

這也是機場軌道軍團有趣的地方,能夠解釋為什麼我們要以華為軍團模式,來作為理解一個新行業、新趨勢的跳板。因為每一個軍團成立的背後,都是自有一套邏輯的。就像機場軌道軍團的出現,其實指向了一種大眾目前可能還不太熟悉的出行體驗:一體化綜合大交通。

傳統交通有什麼問題?“身邊即世界”一下,作為媒體人我經常需要前往外地城市,整個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堵點”與“斷點”。

提著行李箱走出家門,我需要乘坐地鐵/輕軌,前往遙遠的北京大興機場/首都機場,因為路途遙遠,期間候車坐車、辦理登機手續、安檢排隊、乘坐擺渡車等每個環節,都需要留出機動時間,所以每次出行花3-4個小時的時間在路上。一同操作猛如虎,一算總時長坐飛機也沒比高鐵快到哪裡去。

抵達目的地,軌道交通之間的斷層,也會給你帶來深深的無奈。我就曾在走出高鐵站、前往地鐵站期間,站在漫長的安檢隊伍裡懷疑人生。為什麼機場、高鐵和地鐵的安檢沒法打通,沒人能給旅客答案。

城市研究理論家劉易斯·芒福德認為,現代城市的基本特點是交通導向性日益增強。一個足夠發達的城市,其交通上的“堵點”與“斷點”一定是越少的。如果機場、城軌、高鐵等銜接緊密的軌道交通,壁壘高企、通聯性低,那麼“堵點”與“斷點”自然不可避免。

而“一體化綜合大交通”,正是為了解決交通體系內全流程、全週期、全場景互聯互通的問題。這是機場軌道行業所迫切需要解決的,也是華為機場軌道軍團所希望切走的那塊大蛋糕。

機場軌道縱享絲滑,究竟難在何處?

消除不同軌道交通場景的“堵點”與“斷點”,讓軌道出行不再有邊界,對旅客來說很美,但就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尚存在不少困難。

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就從國外引入“綜合交通”的相關概念,並進行了相關探索。有一個古早的段子:一對戀人在機場分手,女孩對男孩說:“你別等我了,我們不會有結果的,就像機場永遠等不來火車,我們以後也不會有交集。”後來沒過幾年,虹橋機場跟虹橋火車站連在了一起,這個工程的總工程師就是當年那個男孩。

雖是段子,卻反映了我國機場軌道交通從單一走向融合、從孤立走向聯動、不斷最佳化的發展過程。目前,這樣機場、高鐵、城軌等各種綜合交通樞紐越來越多,各線路的通達性、連通性、協同性不斷增強,甚至超過了海外發達城市的水平。

但新的形勢下,機場軌道交通行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共性的挑戰包括:

1.效益。機場軌道行業整體都受到疫情影響,敏捷、增收、降本、增效,對於後疫情時代破局十分必要。

2.升級。客戶對出行的需求和要求逐步提升,然而機場軌道行業相對傳統,全面數字化轉型需要大規模、長期的投入,企業內部存在顧慮和現實困難。

3.新課題。除了常規經營的改變,機場軌道行業還面臨一些新的時代課題,比如隨著全球對低碳模式的關注,交通企業大都面臨耗油耗電等新問題。

此外,航空、鐵路、城軌等子行業也各自擁有一些差異化挑戰:

1.城市軌道。城軌是居民、旅客出行最常規的交通方式之一,面臨著城市化發展帶來的挑戰。近幾年各地城市一窩蜂上馬地鐵、輕軌等軌道建設,在後疫情時代,需要更合理匹配城市需求,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實現降本增效。此外,隨著線路、車站數量不斷增加,城軌線網結構越來越複雜,同時日均客流量巨大、存在明顯的高峰和低谷,這些都導致城軌企業服務、排程、運維的難度越來越大,運營壓力急劇上升。

2.鐵路軌道。目前,中國已建成世界領先的現代化鐵路網,併成為唯一一個高鐵成網執行的國家。鐵路軌道不斷取得成就的同時,在生產效率、經營效益、客戶服務等“軟效能力”上還面臨著很多挑戰。應急管理、乘客出行體驗還有升級最佳化的空間,此前假期就發生過高鐵停運導致大量乘客滯留的情況。另外,鐵路覆蓋的地域廣泛,地面環境複雜,安全防護、運維效率也有待加強,傳統人工巡檢勞動強度大,且有漏檢的風險。

3.機場航空。飛機出行逐漸成為常用的出行方式之一,疫情之後民航客運量必然會逐步回升,提高抗風險能力、實施精益化運營、使用者出行體驗最佳化升級、從“重客輕貨”到“客貨並舉”等新趨勢,都驅動航空業在效率、安全、體驗等方面向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數字化成為這些行業解決各自問題的最佳選擇;另一方面,國家對交通體系在數字化程式中實現一體化建設非常重視,垂直領域聯動形成海、陸、空、鐵一體化綜合立體大交通,成為交通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無邊界出行,“無感”就是最大的有感

可能有朋友會說,現在出行只需要刷手機、刷臉、一證通行,比起以前簡直方便得不可思議了,還要聯動做什麼?回想電話、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相繼出現之後,人們紛紛表示再也回不去從前了,同樣,越來越絲滑的出行體驗並不是“非必要”的,只要真正帶來價值、改變出行習慣,使用者對於出行的想象力邊界就會不斷開啟。

而機場軌道交通的下一次突破,就在於系統“無邊界”帶來的“無感出行”。目前來說,主要分為三步。

第一步:基礎設施數字化。讓路側、軌旁、場站及樞紐的終端可以透過“數字”語言“說話”,進而被納入到運營管理當中,是數字化的前提和基礎。

這主要透過感知層面和聯接層面來實現,技術上主要依賴於高解析度影片(HDV)和分析、5G、光傳送網(OTN)等。例如,在機場架設捕獲飛機執行動態的攝像頭,工作人員可以在影片介面中看見航班的所屬航空公司、所載乘客等基礎資訊;南京地鐵S6號線在車站軌行區兩端和列車兩端部署Airflash城軌車地通訊裝置,可以利用列車短暫的停站時間,完成車載CCTV影片與車載監測資料回傳和落地儲存,支撐地鐵安全、高效。分佈在鐵路線路、站段的各種感知裝置,為鐵路智慧中樞提供源源不斷的感知和互動資料。

第二步:業務流程數字化。透過雲端計算、大資料、AI等,打通流程斷點,實現業務流程的平臺的融合、協同、共享,提升全面化管理能力。

交通行業是IT化比較早的,但建設過程中豎起了很多“煙囪”,打通之後資料分析利用效率得以提升。以城軌為例,2019年呼和浩特開通的第一條地鐵就憑藉數字化“後來者居上”,應用雲端計算、大資料等新技術,在地鐵運營生產、企業管理、建設管理等方面產生了大量創新。比如基於資料融通的城軌數字平臺快速上線的“一碼通”,實現了呼和浩特的地鐵卡和北京的地鐵互認、一碼通用,加強了兩地商旅的往來便利,在當時引發了關注。

同樣“後來居上”的航空數字化樣板,雲南機場當屬其一。雲南多山,許多城市依靠飛機通行,但此前雲南機場集團管理體系複雜、支線機場能力參差不齊、“資訊孤島”林立,經過數字化改造,讓機場群從“各自發展”轉為“協同一體化”,實現雲南大民航機場群業務協同。

第三步:全平臺智慧一體化。

數字技術要轉化為生產力,需要豐富的智慧應用,來挖掘“資料資產”,讓軌道行業運營管理由人工決策向資料決策轉變,真正成為交通行業的生產工具。

目前,AI也在城軌、高鐵、機場等各個子行業的各個業務場景全面開花。以使用者的出行體驗為例,就落地了大量智慧應用。

比如透過影片+AI識別,可實時監測車站人群密度、排隊長度、站臺越黃線、人員逆行等多種場景,實現站內、機場內的安全管理;基於全域大資料和AI智慧分析能力,可以實現智慧分配和最優調配,保障高效執行。透過人臉認證,乘客能夠在“零感知”的情況下快速完成安全檢查,出行無阻正在成為可能。

一步步拆除不同維度、不同層級、不同環節的邊界,資料的無縫融合與流動,也會推動人們的無感出行與流動。

對於每一個出行人來說,“無感”帶來的安全感、幸福感、舒暢感,就是最大的“有感”。屆時再回頭看,或許會覺得當下反覆斷點的出行體驗,竟也變得難以忍受起來。

從中也不難發現,綜合大交通也是一個長期的綜合工程,需要將一條條機車、一條條鐵軌、一座座場站相融合,實現真正的“一體化”。在這個過程中,機場軌道行業中基本都是非數字化原生企業,所面臨的將是一場顛覆式變革,期間必然會出現猶豫、顧慮、阻力、反覆等情況。

數字化過程中矛盾重重,而傳統的企業服務方式,無法及時有效地連線客戶需求、技術創新、解決方案、產品開發、運維服務等一系列環節。從這個角度會發現,將科學家、工程師和營銷專家等集合在一起的“軍團模式”,不僅是華為內部面臨打壓的一種機動戰略,也是應對垂直行業數字化關隘的一種有效戰的術。

當然,中國自古有“天地交而萬物通”的說法。面對龐大的機場軌道行業,僅靠華為一個是無法窮盡行業所求的。“綜合大交通”的美好願景與龐大市場,必然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和企業邁出創新的腳步。

一起期待那一天吧,當天塹變通途,我們將一次次與遠方的風景時空伴隨,與喜歡的人們盡情密接。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89877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