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國家科學與工程統計中心(NCSES)聯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教育部和國家人文基金會,釋出了2020《美國博士學位調查統計報告》(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下稱《報告》)。該《報告》指出,過去10年間,美國共授予臨時簽證持有人近17.75萬個博士學位。其中,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佔據了這個資料的七成。在國家的整體排名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中國、印度、韓國,這三國佔據學位數量的半數以上。而且,這些地區70%—94%的博士學位獲得者集中在S&E領域,即科學與工程領域。
赴美讀博學生持續增長,中國第一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該《報告》延遲一年釋出,可以從中看到2020年博士在讀和畢業生們在不同領域、不同群體內的變化。同時,在調查的中後期,美國暴發了疫情,因此也能從一定程度上看到疫情之下學生們的狀態和選擇。
據調查顯示,美國各高校在2020學年授予的博士學位數量約為5.53萬個,相比於2019年的5.56萬,出現了小幅的下滑。而2018年,這一資料約為5.52萬。
自1957年美國開展博士學位調查以來,學位獲得數量整體呈強勁的上升趨勢,年均增長幅度在3%左右。儘管受到疫情的衝擊,但整體而言,2020年的下降幅度並不大,屬於正常情況。
《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授予臨時簽證持有人的博士學位數量為1.60萬個,比2019年增加了225個,增長率為1.43%。自2000年以來,持有臨時簽證赴美攻讀博士的數量整體上增長了101%,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37%。
2020年,共有6337名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的學生獲得博士學位,468名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學生獲得博士學位,共計6805人。在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的學生中,攻讀S&E領域的有5730人,達九成,非該領域的僅為607人。排名第二的印度獲博士學位的人數為2256人,第三名的韓國為1054人。
“儘管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基數更大,但幾乎沒什麼增幅變化。而臨時簽證持有人獲得博士學位的數量持續增加,說明大家對美國學術水平的認可,也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赴美讀博。”《報告》稱。
S&E領域不斷增長,人文領域下降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的研究領域不斷出現,學術研究也隨之出現了不少新方向,吸引著學生的申請。而研究方向的變化,能夠反映出就業市場的變動。
正如上文所說,在所有領域中,S&E領域的規模正在日益擴大,博士學位越來越多。《報告》顯示,S&E領域中的工程學勢頭最猛,在2020年佔到18.9%;物理和地球科學從2015年的10.8%擴張到11.3%;數學與電腦科學在2020年也有所增加,達到7.9%。另外,在工程學領域,授予博士學位最多的Top 5高校分別為:普渡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德州農工大學、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近20年來,心理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博士學位獲得者數量也有所增加,但在所有領域的博士學位中所佔的比例在下降。同時,不少人文領域的博士生規模呈現出集體下降的趨勢。比如,教育學領域的博士生規模從2015年的9.3%降至2020年的8.5%,人文藝術領域的從10.2%下降到8.9%。特別是疫情期間,不少高校財務緊張,為了整合資源並節省開支,甚至暫停了人文學科的招生,這也使得人文領域的博士生數量進一步縮減。
對於臨時簽證持有人(非美國公民)而言,過去20年間,在每個廣泛的研究領域中,博士學位獲得者的數量幾乎都在增加。《報告》指出,自1999年以來,臨時簽證持有人的比例在工程學和數學與電腦科學領域的增長最快。2020年,在全部的博士學位授予中,臨時簽證持有人獲得的工程學、數學與電腦科學領域的學位均佔據59%;物理與地球科學領域的比例也十分驚人,達到38%;在非S&E領域中,人文藝術(16%)和教育學(15%)也均呈上升趨勢。
81%的中國博士留學生計劃留美
就業承諾率是指在下一年度返回博士前工作或已簽署了除博士後職位以外的僱用合同(或作出了明確的承諾)的博士生。《報告》顯示,在所有領域的博士學位獲得者中,就業承諾率均在50%以上。其中,最高的是數學與電腦科學,比例為76.4%;最低的是人文技術,比例為59.4%。
在薪酬方面,《報告》指出,博士畢業生的年薪因其研究領域和所擔職位的型別而異。其中,數學與電腦科學領域的差距是最大的。如果受僱商業公司或其他企業,平均薪水可達到14.4萬美元/年,而入職學術界的工資只有7.9萬美元/年。其次差距較大的是工程學領域,進入商業公司等企業的平均薪資為11.6萬美元/年,而在學術界工作約為8.5萬美元/年。而在人文藝術領域,無論就職於何處,薪水都差不多。
自2010年以來,博士畢業後留美工作的意向持續上升。2020年,有73%的博士留學生打算畢業後留在美國工作。在S&E領域中,有80%持有臨時簽證的博士學位獲得者選擇在美國就業或做博士後。其中,超過81%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意向留美工作。可見,美國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吸引力依然強勁。
《報告》還顯示,在所有的學術領域中,留在美國工作最多的是工程學、計算機與資訊科學、物理與地球科學、數學與統計學的畢業生。
各領域頒發博士學位最多的大學
生命科學 哈佛大學
物理與地球科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數學與電腦科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人文藝術 芝加哥大學
心理學與社會科學 瓦爾登大學
工程學 麻省理工學院
教育學 瓦爾登大學
其他 瓦爾登大學
延伸閱讀:投身實體產業及學術科研成為更多海歸的就業選擇
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增強,對留學歸國人才的吸引力持續提升,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歸回國創新創業的意願進一步加強。2月10日,智聯招聘釋出《2021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21年回國求職的留學人才數量有所增長,留學生回國意願增強。
留學生回國意願增強
根據智聯招聘平臺內求職資料,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留學生總人數同比增長33.9%,2021年在國內求職的留學生總人數與2020年基本持平。
不過,與此同時,近年來隨著國內高校畢業生質量提高,國內招聘企業面向留學人才優先的職位數量持續走低,2019年、2020年、2021年同比增幅分別為-25.4%、-23.5%和-0.4%。分析指出,回國求職的留學人才增多,但優先職位減少,一增一減使得留學人才在國內的求職壓力有所加大。
2021年求職網站面向海歸所做的調研顯示,超過八成的留學人才認為在國內求職難度相較從前有所提高,其中位列首位的原因是“回國海歸增多,競爭加大”(佔比達64%),緊隨其後的原因是“國內企業對海歸偏好減弱”(佔比達39.5%)。
文體教育行業對留學人才需求量更大
觀察招聘需求中註明留學人才優先的職位地域分佈,44.5%集中在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佔34.4%。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相關職位海歸需求量高,也吸引了更多留學人員。但從變化趨勢來看,僅一線城市海歸優先職位呈現增長,為7.6%,其餘地區均同比下降,海歸優先職位進一步向一線城市集中。
從企業招聘需求端來看,文體教育行業留學人才優先職位佔比最高,為34.9%;IT網際網路、商業服務、金融業的海歸需求量也較為可觀,留學人才優先職位分別佔19.3%、13%和11.3%。不過,文體教育行業海歸優先職位同比減少13.1%;IT網際網路、商業服務等行業的優先崗位同比增長均超15%。
與行業分佈一致,對留學人才需求較大的職業仍以語言培訓、留學輔導、教務管理等教培類崗位為主。招聘需求前20位的職業還包括翻譯、市場/品牌推廣、銀行及金融服務、運營,等等。隨著留學市場回暖,2021年留學輔導崗位的需求有了大幅提高。
實體產業就業吸引力上升
從年齡結構來看,海歸人才求職年輕化特點更為明顯。2021年,24歲及以下的海歸求職者佔平臺上留學人員求職總體的三成,比2020年提高兩個百分點;25—34歲求職者佔62.8%,比2020年下降兩個百分點。
學歷結構也比2020年小幅提升,碩士及以上學歷佔比達75.4%,比2020年提高1個百分點,本科學歷佔比近25%。
企業型別方面,2021年向國企投遞簡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7%,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海歸群體的求穩心態。而在行業方面,2021年向能源/礦產/環保、生產/加工/製造這兩大類別投遞簡歷的海歸人數有所增長,同比增幅位居前兩名,漲幅分別為11.3%和6.7%。
相較而言,文化娛樂、金融業、生活服務、商業服務等第三產業收到留學人才簡歷的同比下降,分析認為,當前留學人才在產業選擇上有脫虛向實的趨勢。投身實體產業及學術科研,已成為更多海歸的就業選擇。
來自:中國對外貿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