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2022 年讀的第一本書,《底層邏輯》,這本書讀了有 6 個小時左右(微信讀書 App 記錄的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讀的忘記了,下本書應該記錄一下從什麼時候開始讀的。這也是第一次寫讀後感,也不知道怎麼落筆,就簡單的先從介紹下這本書的內容,到我讀這本書的感受,到最後讀完這本書有什麼感想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說吧。
這本書的作者是呂白,是 21 年 9 月份的新書,我是在微信讀書 App 上讀的,這本書共有四大部分,分別為:人生逆襲的五個核心演算法、突破階層的四個關鍵、向上進階的三大思維、錨定未來的四大策略。這本書的作者本身也是個作家,也是運營微信公眾號的早期先行者,寫過很多爆款,其中還著有《人人都能學會的刷屏文案寫作技巧》、《人人都能做出爆款短影片》等書。
這本書中講了作者從大學到工作多年來的經歷,經歷中是如何一步步提升的,如何透析任何事情的本質,從個人成長,到職場規則,都以作者個人的經歷,一件具體的故事展開。
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不論何時何地不能停止思考,一直思考才能使人進步,要始終保持長期投資的目光,不要計較短期的得失,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不用拼命衝刺,一直努力就好。關於焦慮,有什麼難事千萬別耗著、等著,那隻會讓人在無盡的焦慮中備受煎熬,因為這時你焦慮的可能不是某件事情,而是焦慮本身;你煩惱的可能不是怎麼去解決問題,而是“問題這麼多,我該怎麼辦”。所以當遇到什麼難事的勇敢的去面對,去推進,到最後發現可能事實是這件事情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在我身上也經常發生這種事情,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難題也會焦慮,但當你真正開始推進這件事情,一個個之前焦慮的點都被逐個攻破,到最後覺得很難的事情其實也並不難嘛。
沒有目標的努力,只是自我欺騙,現在是一個連傻瓜都會努力的時代。沒有思考、沒有總結的努力是不會帶來任何回報的,反而會讓你越來越累。沒有目標的努力就像是在黑夜裡努力的奔跑尋找終點卻不知道自己是跑錯了方向,最後目標也得不到,自己的耐心也在一點點消耗。努力固然重要,但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最關鍵的往往不是他有多麼努力,而是善於每日覆盤、深度思考,總結自己的不足,補充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還有努力的方向很重要,只有抓住了行業風口,自己的努力才能被無限放大,才能真正起到努力的作用。
當然,書中也有一些我不認同的觀念,其中,有一小節是「簡單記憶:少就是多,記住你能記住的」中作者說到作者所在公司每個月都會邀請業界“大咖”舉行講座的傳統。每次聽講座時,同事總是習慣記錄“大咖”講的每一句話,而作者卻從不記錄,書中說到:不做無意義的記憶,而對自己用得上的內容,就要花費心思努力記憶,甚至舉一反三。但在「在北京工作的100種好處」一小節中寫道去國貿聽講座,用膝上型電腦記下的筆記有一萬多字。和上一節中的內容觀念就有些矛盾了,只能說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適合自己的學習做法,適合自己最重要,而我屬於記憶力比較差的那種,所以我選擇儘可能的把一些工作中的、日常中的都整理成文章、筆記記錄下來,也希望這是一種沉澱。
這裡插一句是,《底層邏輯》這本書是看到了俞敏洪老師的一個影片推薦這本書,當時俞敏洪老師推薦的《底層邏輯》作者為劉潤,但是當我開始寫這篇讀後感時才發現,我看的這本《底層邏輯》的作者是呂白,鬧了個笑話,都看完了,才發現自己看錯了,實際上《底層邏輯》這本書有三本同名書,但這本書寫的也是不錯的,後面可以在讀一下劉潤的那本《底層邏輯》。寫這篇讀後感是希望自己在今後每讀一本書都能有一個沉澱,越來越有種強烈的感覺,總得記錄點什麼,才能不愧對自己記性這麼差,哈哈。
這是第一次寫讀後感,或許沒有很好的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也沒有很好的將這本書的精華表現出來,文筆也比較菜,經常是面對電腦螢幕半天不知道怎麼落筆,也希望在文字表達方面後續能夠慢慢進步。
最後,讀書這個東西,不是你讀得越多,就知識越多,就會的越多,其實,書上的很多知識,很多道理很多人都懂,但關鍵的是要付出實踐,努力踐行每一處對自己有幫助的地方,要做到知行合一,最終才有可能真正成為你的知識。
本作品採用《CC 協議》,轉載必須註明作者和本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