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未來飛馳:武漢推開了AI產業化和產業AI化的三重門
前不久,我們以2021東湖國際人工智慧高峰論壇為契機,報導過人工智慧的“中國體系”在湖北武漢初現雛形。相信不少人都感受到了人工智慧產業從算力基礎設施、戰略規劃、科研推進的種種振奮人心的變化。
不過,一切變化的終點,都要使能於國計民生。簡單來說,高大上的技術與基礎設施,究竟如何改變我們習以為常的工作與生活?落地應用,支撐千行百業的數智化轉型升級,是產業AI化和AI產業化的必經之路,也是AI基礎設施在規劃、建設、運營中不可繞過的關隘。
過去一年來,我們見證了“一中心四平臺”的武漢模式,驚歎於核心建設週期僅 5 個月的武漢速度,那麼在落地應用上,以人工智慧推動湖北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武漢高度,顯然也值得認真探討。
在2021年即將結束的時候,讓我們透過真實發生在荊楚大地的AI產業變局,去看看武漢推開AI三重門,開啟了一個怎樣的美麗新世界。
解開算力桎梏:推開資源之門
為什麼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升級,要以大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前提。這就要提到一個趨勢,或許很多人以為,今天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在全球範圍內都非常領先,這是事實,但產業智慧化發展還有不少桎梏。
清華大學鄭緯民院士就在論壇發言中提到,算力嚴重製約了我國AI領域的發展。尤其是AI與科學融合應用,人工智慧正快速走向更大模型的發展,處理的問題引數越多,處理效果就越好,每3-4個月需要的算力就翻一倍。
所以,人工智慧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帶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升級的同時,不斷解開算力桎梏就成了必須搶先思考與佈局的問題。
目前,我國已經有20多個城市在規劃或建設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其中,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成為國內首個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人工智慧算力基礎設施,具備典型的標杆示範效應。
我們注意到,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投運後,依託充沛算力,中科院自動化所訓練出全球首個三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武漢大學訓練出全球首個遙感影像智慧解譯深度學習框架“武漢.LuojiaNet”。目前已經實現了 92%的日均利用率,有100多家企業、科研院所入駐使用,進入穩步上升期。
毫無疑問,AI、大資料、計算等技術群落,正在成為湖北和武漢經濟快速騰飛的強勁動力,也是數字化轉型加速的關鍵引擎。一方面,湖北各行業、企業,需要引入人工智慧完成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實現提質增效的生產力變革;同時,以人工智慧作為創新底座,透過新ICT基礎設施支撐業務創新,有助於企業抓住技術紅利,塑造長期發展的競爭力。
隨著武漢、深圳、西安、南京、中原、成都等地的算力基礎設施相繼上線,未來全國20多個城市的算力基礎設施還將連線成網,形成全國人工智慧算力網路。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所佔據的樞紐位置,也將成為數字世界的“九省通衢”,作為高效、先進、綠色的算力網路的核心節點之一,助力湖北乃至整個中國智慧產業,推開充沛的算力資源之門。
大模型的軸承:推開效率之門
想要促進AI的落地應用,算力是動力能源,而大模型就是連線技術與產業的軸承。
AI要轉化為各行各業的生產力底座,需要企業與開發者來完成細分領域的演算法、軟硬體開發迭代。如果要為每個垂直場景都定製化開發,不僅週期長,而且受限於資料集、資料規模、開發能力等現實條件,模型效能很可能不夠理想。
因此,全球範圍內都開始了大模型的探索,相當於將大量資料清晰、資料增強、模型適配等工作前置,交給科技巨頭或科研院所來完成。由他們烹製好一罈“基礎底料”,各行業開發者只需要將行業資料“食材”,按照標準化流程丟進大模型進行訓練,做少量場景適配,就能快速開發出高精度的行業AI模型,打造出千行百業的“AI味道”。
今年5月,鵬城實驗室釋出了全球首個兩千億稠密引數的中文NLP大模型鵬程.盤古;隨後,中科院自動化所又基於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孵化了全球首個三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
如果不能被場景和產業應用,那麼大模型就只是實驗室裡的展示品。因此,湖北武漢透過算力與科研的耦合,推動大模型帶動當地產業叢集轉型升級,就起到了一定的參考意義。
首先,釋放學術能量,孵化重點模型。
湖北有81位院士,130所高校,160萬在校大學生,10餘位院士領銜創新,科研能力強勁,將AI算力與科學賽道相結合,針對性地孵化出可用、致用的大模型。
比如武漢大學的測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提取各種遙感影像資訊時,還需要大量人工工作。在承擔“大規模遙感影像樣本庫構建及開源遙感深度網路框架模型研究”專案之後,武漢大學與華為合作,搭建了遙感影像領域的樣本庫、框架,依託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澎湃算力,訓練出了全球首個遙感影像智慧解譯深度學習專用框架(武漢.LuojiaNet)。
其次,發揮產業優勢,推動行業創新。
湖北有華為、中信科等300多餘家人工智慧企業集聚發展,機器人、無人駕駛、智慧安防等領域國際領先,產業參與為大模型的行業創新奠定了基礎。
以全球首個圖、文、音三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為例,能夠實現視覺、文字、語音三個模態間的高效協同,支援高效完成跨模態檢測、視覺問答、語義描述、影片理解與生成等下游任務。目前已與愛奇藝、魏橋創業集團、新華社技術局等企業展開多模態專案合作,在工業質檢、影視創作、智慧醫療、網際網路推薦、智慧駕駛等國計民生需求場景嘗試落地應用。
此外,建立聯盟生態,打造產業匯聚的橋樑。
由科研院所打造出領先的大模型工具之後,還需要開發者生態的進一步匯聚,才能讓AI產業進入良性迴圈。以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為底座,大模型誕生之後,又進一步依託中心完成了產學研轉化,以先進科研成果賦能產業應用,為湖北聚集了智慧遙感和多模態兩個產業。
在2021東湖國際人工智慧高峰論壇上,智慧遙感開源生態聯盟、多模態人工智慧產業聯盟、武漢人工智慧研究院等組織成立,意味著以大算力孵化大模型、“科研創新加速孵化行業應用創新”的產學研用一體化,正在荊楚大地上展現出真實可行的說服力。
兩個大模型相關的產業聯盟成立,吸引國內其他相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以及企業的專業人才,共同建設中國智慧遙感、多模態創新的科研生態圈,推進大模型的最佳化和行業應用落地。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的王金橋研究員就透露,多模態聯盟的成員,如藝術創作、新聞機構或自動駕駛企業,對算力、模型有很高的要求,更適合透過聯盟,利用全國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和多模態大模型以及微調出來的小模型做場景化應用。
算力使能的大模型,正在推動千行百業的AI創新,降低AI開發的成本與門檻,讓人工智慧中國體系在軸承之上轟然運轉起來。
創新應用孵化:推開落地之門
有了大算力、大模型,是否就能迎來人工智慧的大規模落地?從技術到產業之間,還需要一座生態的橋樑。
2021東湖國際人工智慧高峰論壇上兩大產業聯盟成立,產業匯聚之後怎樣加快創新應用孵化,有了三種方案參考:
方案一:大模型開源開放,打造適配行業的垂直模型。
昇騰生態開源開放的理念,得到了鵬城實驗室、武漢大學以及中科院自動化所的一致支援,目前包括盤古、紫東太初、武漢.Luojia等在內的持五個大模型,全部面向全球開源,感興趣的企業和開發者都可以在昇騰社群下載到相應的模型與資料集。
透過大模型的開源開放,能夠擴大產業聯盟的影響力,鼓勵更多創新智慧加入進來,加速各行業智慧化升級。
方案二:聯盟內交流分享,加速孵化產業方案。
聯盟作為橋樑,搭建了一個政府、使用者、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間的交流平臺,產學研用各個主體可以進一步供需對接、知識共享、優勢互補,營造一個良性高效的產業發展環境。以智慧遙感產業聯盟為例,就由全球頭部遙感高校與遙感龍頭企業強強聯合,形成了優質產業鏈匯聚。
其中,智慧遙感開源生態聯盟由中國科學院龔健雅院士牽頭,吸引到航天宏圖、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北京飛渡網路科技、北京超圖軟體等來自智慧遙感領域的領先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加入。多模態人工智慧產業聯盟由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牽頭,吸引到中國移動、新華社技術局、華為、愛奇藝等多家企業、機構和科研院所加入。
方案三:藉助昇騰“智”系列解決方案,加速AI應用落地。
對於一些想直接應用AI、開發能力有限的企業,華為先後釋出了昇騰智造、昇騰智城、昇騰智行、昇騰智巡四大解決方案,覆蓋了製造、智慧城市、交通、能源等領域,最終客戶可以直接複製並使用成熟的AI場景化方案,推動行業智慧化升級。
眾智成城,AI將興。從上述方案中不難看出,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和生態創新中心,真實有效地支撐著產業AI和AI產業的落地,隨著算力、大模型、應用的大門被一個個推開,算力網路正在快速實現價值釋放。
AI覺醒的瞬間:從荊楚吹響未來集結號
湖北吹響產業集結號,是AI產業化和產業AI化加速升級的起點。更值得期待的是,越來越多的AI基礎設施正在華夏大地上生長出來。
12月29日,南京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正式投運,結合南京的科研優勢與產業定位,探索人工智慧的“南京模式”。當天,在江蘇昇騰人工智慧生態大會上,南京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與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等現場簽約,共同釋出“金陵.電磁腦”“金陵.哪吒”“金陵.博物”大模型。
此外,江蘇省鴻程大資料技術與應用研究院、南京雲創大資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等共計10家企業與南京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進行了算力合作現場簽約。
正如華為昇騰計算業務總裁許映童所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陸續上線,未來一定會有更多面向不同領域、原創性的技術成果誕生出來。
從“武漢模式”到“中國模式”,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宏大故事才剛剛開始。但從2021年一系列建設、研發、落地程式中,不難得到一些關於AI產業發展的重要啟示:
首先,產業應用與科研創新的結合。無論是面向CV的鵬程.大聖,面向智慧遙感的武漢.Luojia,面向電磁的金陵.電磁腦,以及鵬程.神農、紫東.太初等,這些大模型的孵化都不是實驗室中閉門造車,而是以產業應用為導向,產學研用各方積極參與的結果,正因為學以致用,所以才能真正匯聚產業、造福產業。
其次,算力建設與生態建設的同步。從武漢模式中看,AI產業化和產業AI化的順利推進,需要多重力量的攜手,基礎設施建設要與產業生態孵化同步推進。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也指出,武漢的成功實踐說明,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產學研用”各方的通力協作。
2021年12月19日,在“2021新一代人工智慧院士高峰論壇暨啟智開發者大會”主論壇上,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梅建平,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院士,中國科學院王懷民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黃鐵軍教授,華為叢集計算朱照生總經理5位代表共同啟動了“人工智慧算力網路推進聯盟”的成立儀式。
合理推測,這種“一中心四平臺”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建設模式,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伴隨著算力網路的加速成形,成為AI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
武漢模式能夠受到政產學研用等領域人士的普遍認可,正是因為推開了AI落地應用的一扇扇大門,讓大眾看到了智慧新世界的壯麗,感受到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帶來的邏輯自洽、成果孵化與價值提升。
這也是為什麼,AI能覺醒在此時、此刻、此地。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85037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大涼山的新衣,產業AI的未來產業AI
- 產業智慧化:中國特色AI平臺模式產業AI模式
- 南平市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產業
- AI面臨產業大考:落地雖難,但產業化路徑已日漸清晰AI產業
- 產業智慧化的大江大河,需要AI安全這樣守護產業AI
- 中國IT產業未來十年智慧化大趨勢產業
- 頭雁百度與產業聯盟:北京凝聚AI產業發展新正規化產業AI
- 國產AI崛起背後!百度飛槳與中國AI產業逆襲之路AI產業
- 浪潮張強:產業AI化需要熱帶雨林式生態產業AI
- 老齡化時代的人機共生:京東數科以AI機器人推動產業增長AI機器人產業
- 思必馳重磅釋出AI晶片,同時推出產業破局戰略AI晶片產業
- 安防江湖暗流湧動 AI產業地圖有何變化?AI產業地圖
- 加速產業AI化!浪潮提出”元腦“生態計劃,要成就行業AI大腦產業AI行業
- 亞馬遜的AI晶片出爐,會把全球晶片產業拖向何方?亞馬遜AI晶片產業
- 在未來,取代人類的不是AI,而是掌握了AI技能的人AI
- AI產業化加速時代,中國大學生何以勇攀時代高峰?AI產業
- 聊聊李開復的 AI 未來觀AI
- AI為方,產業為向:京東雲數字人的技術攀爬AI產業
- AI 大模型應用開發實戰(04)-AI生態產業拆解AI大模型產業
- 科大訊飛市值腰斬背後,AI產業集體思考如何落地?AI產業
- 落子“新基建”,京東在產業智慧化趨勢下的AI技術突圍產業AI
- 一九產業AI速寫:城市篇產業AI
- 一九產業AI速寫:汽車篇產業AI
- 科大訊飛胡鬱:我所領導的超腦專案,代表了AI的未來AI
- 在娛樂化和專業化兩端的AI測膚,未來到底應該往哪走?AI
- 數字產業化是否快於產業數字化LN產業
- 深耕AI立體顯示 廣東未來科技領跑創新產業新賽道AI產業
- 用技術的“信條”,開啟AI to B的產業位移AI產業
- 移動遊戲產業的未來:流量變現的未來(五)遊戲產業
- “盤古”走向產業山巒,開啟了一串AI落地的新腦洞產業AI
- 2021愛分析·產業數字化峰會圓滿落幕: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構建產業共生生態產業
- 中國AI的下一站:從兩會高地奔湧向產業河谷AI產業
- 遊戲AI:AI的遊戲還是遊戲的未來遊戲AI
- 路透社:AI和未來的新聞AI
- 未來已來 看我AI ——蘇州園區人工智慧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AI人工智慧產業
- 出門問問與泰康健投將開展深度合作 攜手推動AI落地健康養老產業AI產業
- 一九產業AI速寫:工業篇產業AI
- 一九產業AI速寫:農業篇產業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