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司,開始破產了...

dicksonjyl560101發表於2020-05-08

AI公司,開始破產了... 



破產這一幕,開始蔓延到了AI創業公司。

 
據外媒報導,全球知名的AI晶片企業——Wave Computing 公司即將破產。據悉,該公司已經遣散了所有員工,並申請破產保護。如無意外,這將成為第一家在疫情期間申請破產的 AI 晶片公司。
 
訊息令科技圈譁然。Wave Computing被譽為全球最有前途的AI公司之一,曾被認為有和英特爾、英偉達等巨頭一較高下的潛力。2018年底,Wave Computing宣佈完成8600萬美元E輪融資,這一輪融資過後,這家公司累計融資金額已超過2億美元。
 
然而,如此知名的一家AI創業公司,還是倒下了。而Wave Computing的下場並非個例,我們把目光拉回國內,那些AI獨角獸們,日子也不好過。
 
曾幾何時,國內頭部的AI公司上演一場瘋狂的融資競賽——融資似乎成了一項競技體育,行業的融資記錄被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整理。如今,情況急轉直下,“我已經很長時間沒看AI的創業專案了”,一位北京VC投資人對投資界坦言。
 
一旦沒有了輸血,擺在AI公司面前的選擇並不多:要麼悄悄關門,要麼謀求上市之路。但是,IPO不易,AI獨角獸曠視科技、商湯科技赴港上市接連受挫,這是一連串響亮的警鐘。更多IPO無門的AI創業公司,開始破產。



曾融資2億美元,
疫情下第一家申請破產的AI明星公司

在申請破產之前,Wave Computing被譽為全球最有前途的AI公司之一。

2008年,Wave Computing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正式成立,專注於透過基於資料流驅動(dataflow)技術、以及實現dataflow技術的軟體可動態重構處理器(CGRA)架構,突破AI晶片效能和通用性的瓶頸,加速從資料中心到邊緣的AI深度學習計算。

其中,最為轟動的是,2018年6月Wave Computing收購老牌半導體IP公司MIPS,計劃透過將它的資料流架構與它的MIPS嵌入式RISC多執行緒CPU核心和IP相結合,為下一代AI提供了動力。彼時,外界一度認為Wave Computing具備了和英特爾、英偉達爭鋒的潛力。

也是在這一年12月,Wave Computing宣佈完成8600萬美元E輪融資,該輪融資由投資公司奧克蘭公司(Oakland Corp.)領投,原有投資者也參與了本輪投資。這一輪融資過後, Wave Computing累計融資金額已超過2億美元

除了深受資本的青睞,Wave Computing更是各種榮譽加身:被商業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 評為“機器學習行業技術創新領導者” ;並被 CIO 應用雜誌評為“25大人工智慧供應商”之一;入選全球半導體聯盟(GSA)“最受尊敬的私營半導體公司”獎。

然而,好景不長。進入2019年,突然到來的兩次CEO人事變故,使得外界對Wave Computing信心大失,導致最後對MIPS難以割捨的人所剩無幾。而在產品方面,相比Nvidia、Graphcore,WaveComputing晶片的優勢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凸顯,引發了前景擔憂。

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目前尚未得知疫情是否加速的公司破產,但Wave Computing 毫無疑問成為了第一家疫情期間申請破產的 AI 晶片公司。

據芯東西報導,Wave Computing目前只是申請破產保護,進行資產重組,中國區已全部關閉。Wave Computing原本有近40多中國區員工,目前只剩幾位。至此,一顆曾經星光熠熠的AI企業就這麼迅速隕落了。



AI獨角獸開始瘋狂的融資競賽
中國創投史上絕無僅有

Wave Computing的結局,是無數AI 創業公司狂飆之後的縮影。

我們把時間拉回到2016年——當時,谷歌旗下AI系統AlphaGo以4:1戰勝圍棋九段高手李世石,引發了一波全球性的人工智慧熱潮。

那兩年,沒有再比人工智慧大會更熱鬧的會場了。國際級的AI大會一場接著一場,全球頂尖科技企業同臺亮相成了常態。臺上AI大牛激情澎湃,PPT充滿著AI世界的種種奇幻;臺下聽眾仰頭聆聽,生怕錯過下一個時代。

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巨頭們也給AI再添一把火。李彥宏率先提出all in AI,馬化騰隨後也提出AI in all,馬雲啟動了NASA計劃並創立達摩院,華為的全棧AI策略火速推出。似乎, AI時代已經觸手可及。

 AI成了整個投資圈都在聊的話題。“天使輪的專案投資人看看方向、團隊,聊一聊就定了。很多公司什麼都沒有,一個PPT只要打上AI的標籤就能拿到不錯的估值。”這樣不可思議的一幕,卻屢屢在創投圈上演。

“其實當時大家對AI的盈利模式也看不太清楚,但是這個技術肯定是先進的, 先在技術上佔位以後再思考落地是不少AI創業公司的投資方共同的想法。”一位長期關注硬科技的投資人向投資界回憶當時情況。“ 2016、2017年的時候,中國的VC/PE市場資金很充足,風口也不是很多,自然有大量的資金流入AI行業。”

當時AI投資有多瘋狂?對於頭部的AI公司, 融資似乎成了一項競技體育,行業的融資記錄被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整理。

成立於2014年的商湯科技,僅僅3年時間估值就暴漲到20億美金。2017年7月,商湯科技宣佈完成4.1億美元B輪融資,創下當時全球人工智慧領域單輪融資額記錄。

2018年4月,商湯科技完成阿里巴巴集團領投的6億美元C輪融資,再次創下全球人工智慧領域融資記錄;一個月後,商湯科技再度獲得6.2億美元C+輪融資;三個多月後,商湯科技再度獲得軟銀10億美金的融資,估值也飆升至60億美金。

粗略算下來,從2018年4月到9月,5個月時間內商湯科技接連獲得三輪融資,僅這三輪融資金額就超過22億美金。放眼全球創投史上,很難再找出一家創業公司能夠獲得如此密集且大量的融資。

而被拿來和商湯科技並列為的計算機視覺“四小龍”——雲從科技和依圖科技,在這一段時間內也不斷進行融資。雲從科技在2018年6月宣佈獲得10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依圖科技也在6月、7月接連宣佈兩輪融資斬獲3億美金。

這在中國創投史上實為罕見。動輒就是幾億、幾十億美金,一波又一波資金得砸在身上,對於這些AI獨角獸來說,2018年堪稱是最夢幻的一年。 



投資人已經很長時間不看AI了
沒有了融資,燒錢的獨角獸還能撐多久?

這場瘋狂的融資競賽,讓一個個AI獨角獸被迅速“催肥”。

目睹這一切,VC/PE圈並不是沒有過擔憂。早在2017年年底,創新工場董事長、CEO李開復就曾公開預言:“AI專案(融資熱)是今年上半年開始的,融資差不多夠18個月花,明年底估計有一批公司倒掉。”

爾後,擔憂開始一一成為現實。2018年,一級市場募資難全面爆發,這場資本寒冬開始傳導到AI行業,直接的表現是AI企業融資開始變難了。雖然頭部的公司仍然堅挺地續寫著輝煌,但一大批的AI 創業公司的生存問題開始漸漸浮現。

所有人開始意識到,AI被嚴重神話了。2018年底,科大訊飛被曝出人工翻譯假裝的機器人翻譯的醜聞,讓這家老牌AI語音巨跌落神壇。甚至險些被認定為“機器人公民”的索菲亞,最後確被指出只不過是一個機器類人音響”,震驚全世界。

AI巨頭尚且如此,早期的AI創業公司中的亂象更是不敢想象。誇大、造假屢見不鮮——曾有媒體報導,很多早期的機器人和虛擬機器人上節目,多數是寫好了劇本,或者直接由人工操控的。

即便是擁有相對領先的演算法或技術的AI企業,因應用場景無法實現,難以發揮其真正價值,仍然導致後續融資失敗。就拿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應用來說,目前還是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即使是頭部企業,也還在努力探索大規模商業化的路徑。

對於AI創業公司來說,變現的壓力非常大。

另外,鉅額的融資資金給了頭部的AI公司更多的試錯機會。它們有資金支撐,可以不斷尋找應用場景,然後迅速切入,在這基礎上再摸索短期的變現機會,並一步步不斷打磨,發現長期的商業模式。

但鉅額的融資是一把雙刃劍,直接將AI公司的估值推到了一個絕大多數VC/PE望而卻步的高度。

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鄺子平在2018年時曾表達過擔憂,直言當時人工智慧公司的估值總體偏高。“現在絕大部分技術型的、平臺型的公司還是一To B的場景,但投資機構卻把它們當作To C的公司來投。這樣的公司,後續還需要多輪的融資支援成長。如果天使輪一下子把估值做到1億,那A輪總得3億,做到F輪怎麼辦?”

2019年開始,後遺症顯現了。沙利文公司釋出的《 2019 中美人工智慧產業及廠商評估 》中資料顯示,2013 年至 2018 年,中國 AI 領域投資熱度遠高於美國,投資額從2015年開始超過美國,但是到了 2019 年中國在 AI 領域的投資額與投資筆數大幅下跌。






留給AI獨角獸的時間不多了
2020,要麼往前上市,要麼往後離場

“我已經很長時間沒看AI的創業專案了”,一位北京VC投資人對投資界坦言。當投資方重新審視AI公司變現能力和擴充套件空間,估量投入和產出時,資本熱度逐漸消退。

當沒有了資本方的輸血, 受困於資金壓力的AI公司要麼悄悄關門,要麼紛紛開始謀求上市之路。

最新訊息,曠視科技或將籌備科創板上市,港股正常推進,或將採用“A+H"模式。對此,曠視官方回應稱,不予置評。

早在2019年8月,曠視科技就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這也是首次揭開了AI獨角獸的神秘面紗。從曠視科技提交的招股書來看,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人民幣6780萬元、3.13億元和14.27億元,虧損分別為人民幣3.43億元、7.58億元和33.52億元。而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虧損額度達到驚人的52億元。

這次IPO之旅並不順利。 在提交上市申請6個月後,曠視科技在港交所IPO的程式狀態顯示為“失效”。

另一家AI明星公司——商湯科技,近期也被外媒報導稱推遲了今年在香港進行7.5億美元的首次IPO計劃,轉戰私募市場,尋求5至10億美元融資。不過商湯科技回覆:不曾有上市具體時間表。

截至目前,商湯科技自從2018年9月完成D輪融資之後,已經有近18個月沒有新的融資。儘管之前累積的融資額高達30億美元,但是在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又能撐多久呢?

有業內人士透露, 這兩家AI獨角獸赴港上市受挫,原因可能是其估值沒有得到認可。

即便如此,還有一大批AI 獨角獸正在趕來的路上。雲從科技被爆計劃2020年上半年申請科創板上市,披露估值達200億元人民幣;雲知聲被爆在2018年7月已經和中金公司簽訂了上市輔導協議,擬在科創板上市;優必選也被爆已經於去年完成招股說明書的主要編寫。不久前,AI晶片公司寒武紀也已經向上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有望登陸科創板。


但是, 估值高、盈利能力不足、持續虧損是目前AI獨角獸們的通病,未來能否保證大規模盈利有待於時間的考驗,即便能夠登陸資本市場又有多大的用處?事實證明,技術並不能成為一家 AI 創業公司的“護城河”,如何將技術變現才是AI企業的當務之急。

可以預見,2020年將是中國AI公司們的分水嶺——一些玩家將黯然離場;另一些則匯入二級市場的大海中,接受更大的考驗。破產這一幕,或許在AI公司這一群體中,才剛剛開始。

作者 | 楊青
報導 | 投資界PEdaily
投資界(ID:pedaily2012)


https://mp.weixin.qq.com/s/RWE84aQXYY_6wKBdByU_3g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829936/viewspace-269063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