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的力量,就是用海量的物競,應對複雜的天擇的力量。

在啟發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後來被稱為進化島。論這個群島上最著名且堅韌的物種,不是強大的肉食動物,而是一種根據環境變化,不斷進化的雀,又被稱為達爾文雀。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不是最強壯,也不是最聰明,而是最適合的,才能夠生存。

火鍋消費同樣如此。

一個週期內,見證過很多連鎖品牌的消亡,也正目睹一些強味型走向式微,幾年前,甚至無法相信海底撈、呷哺呷哺這樣的巨頭引擎會怠速;

相反,細分火鍋如雨後春筍,概念火鍋活躍生機,一道菜也可能變成一味火鍋,充斥著遐想。

而那些真正令人期待的,是哪支火鍋能跨過紅海抵達進化島,又是誰,可以成為一隻天選的達爾文雀

No.1、存量壁壘

熱辣的紅湯背後,誰都想進來分杯羹。

美團資料顯示,線上火鍋門店數量逐年增加,近兩年新開的門店佔比45%,明顯高於整體線上餐飲的36%

 

面對競爭,存量的品牌,總會試圖建立一種秩序壁壘

在傳統戰略中,往往會把波特的五力模型(現有競爭者、替代者、客戶、潛在競爭者以及供應商)當作一種產業環境的競爭分析工具。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從替代品威脅來看,火鍋的主要威脅來自同行之間的服務質量、口味受眾等,目前沒有明顯外在替代品;

火鍋行業的上游供應商一般為食材企業,由於上游原材料資源較為豐富,議價能力較弱;

下游主要是消費者,因火鍋企業眾多,消費者的選擇很多,因此有較強的議價能力;此外,由於火鍋行業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且市場保持著穩定增長趨勢,因此有較大的新進入者威脅。

當然,要獲得競爭優勢,本質是獲得更好的盈利增長。

因此,有戰略分析認為,必須得把企業放進市場來考慮,盈利不僅要基於企業自身的業務能力,還要去平衡消費者和競爭者的壓力。

所以,再來看五力模型,我們會發現,縱向來看,競爭要素是爭奪市場的對手,爭奪的焦點是市場份額;橫向來看,競爭要素是爭奪鈔票、爭奪利潤的對手,其爭奪的焦點在於市場的利潤。

對各種力量進行消除,企業才能獲得更多的盈利增長。

針對火鍋行業,建立起競爭優勢,個人認為,要從三個維度消除

火鍋品牌要化解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

一方面,引入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在採購過程中形成定價優勢。另一方面,建立向後整合的能力,可以自己生產的能力作為談判的價碼。

向後整合的極致可以是後向一體化,(是指企業利用自己在產品上的優勢,把原來屬於外購的原材料,改為自行生產的戰略),說白了,就是自建供應鏈。頭部品牌如大龍燚等,正在聚焦這件事,未來可以向行業輸出產能。

化解客戶的議價能力

核心是降低顧客對價格的敏感性。努力創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加售後服務等。海底撈,在提供火鍋菜品的同時,為顧客提供無微不至的人性化服務,讓顧客覺得物有所值。

還可以用削弱的概念包裝價格,比如將特色菜品執行降價,一些毛利高的菜品反而提價,如此平衡,消費者還會感覺到實惠。

降低同行業間的競爭強度

同行業的惡性競爭往往是最大的問題。在可能的情況下,火鍋品牌應該創造出一種共同增長的競爭模式。

火鍋行業津津樂道的則是成都某商圈一條街三家火鍋店的互相打援。一家主打毛肚,另兩家為區格,分別主打菌鍋和牛肉火鍋,一家生意爆滿時,會主動介紹顧客去隔壁消費,結果是,不同口味消費都被滿足,整條街的生意越做越多。

當然,如果從品牌圈定的層面,品牌可以踐行多品戰略,進行價格帶的人群劃分。比如,效仿茶飲中的喜茶,可以開出喜小茶,從高維打低維,更易下沉;而向上的邏輯可以是開大店殿堂品牌,去建立品牌效應。

No.2、變數激增

環顧整個火鍋行業,總體依舊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行業龍頭海底撈在業務收入、門店數、客單價等方面均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優勢。

不過,強如海底撈,也開始變得疲軟。

日前,海底撈宣佈年內關閉300家門店。而過去一年,海底撈在瘋狂開店,卻適得其反:不僅帶來了相關支出增加、淨利的下降,也使得翻檯率一降再降。在今年的業績報告中,翻檯率表現慘淡,僅為3/天,三年前的2018年,這一資料還是5/天。

據公開財報統計,部分頭部火鍋品牌的利潤率普遍跌破6%

馬太效應並沒有如期而至,分裂的市場反而給出了很多跑馬的可能。

受疫情影響,火鍋消費邊界進一步延伸,部分店內消費轉化為點外賣、買火鍋食材在家場景。

基於此,自嗨鍋、鍋圈食匯等都開始涉及自熱火鍋、火鍋底料、方便速食,試圖將火鍋的場景無限開發,並且把上下游進行統一。圍繞火鍋形成的產業鏈,在不斷擴充套件觸角。

去年以來,火鍋店、火鍋食材超市、自熱火鍋和火鍋底料等,皆成為熱門投資及創業賽道。據不完全整理,近半年來,近35億元湧入火鍋行業,上下游企業接連融資,成為僅次於茶飲的熱點圖層。

圖片來源於網路

根據觀潮新消費給出的資料,周師兄、巴奴均融資過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周師兄董事長周到表示,五年內計劃衝擊IPO,巴奴杜中兵也曾表示,會考慮上市。

隱祕的角落也有可能爆發驚雷。比較有熱度的是,主打胡椒豬肚雞的粵式火鍋品牌撈王近期遞交招股書。相比接連獲得新融資的巴奴、周師兄等網紅品牌,撈王的資本進階之路頗為低調。據天眼查資料,撈王成立至今竟沒有1條公開融資記錄。

跨界也成為火鍋市場的一種表現方式。三全的涮烤匯、國美的鍋美優食、蒙牛的冷冰器,大品牌藉助自身資源優勢,加速佈局火鍋消費市場。

而從火鍋品牌的迭代動作看,也出現了圍繞線上營銷的維度擴充。為了抓住年輕人的胃和眼球,很多品牌開始在IP聯名、社交平臺營銷、會員體系等方面發力。

 

以上述撈王為例,撈王的跨界合作物件包括思念湯圓、高大師啤酒、開心麻花、日本屁桃君、悅木之源等,從食品飲料、舞臺劇,到卡通形象護膚品,無一不是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同時,撈王還推出品牌IP形象撈小匠撈小愛,利用社交平臺營銷造勢。

正禾鮮這一潮汕牛肉火鍋品牌,在美團美食線上專欄開展遊戲資源IP站內嫁接,在此策略下,會員使用者30天內的再次就餐率達13.6%。在強內容營銷的加持下,往績記錄中,新增會員註冊數實現高速增長,並且持續貢獻了超45%以上的營收。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此外,據美團觀察,疫情之後,火鍋商家對線上渠道愈發重視,線上deal供給普遍加碼。

資料顯示,最近一年,美團線上deal數量同比增加25%;線上提供deal的門店數量從MAT2019MAT2021年增長了18.5%;店均線上deal的數量從MAT2019年的3.4個上升到MAT2021年的4.1個,增幅達17%

No.3、增量在哪?

對於火鍋品牌未來的機會點,有業內人士曾表示,餐飲行業,更多的是一個守正出奇的行業。就是說你得守住大部分的正,然後去找到一個出奇的點。

個人認為,火鍋行業的守正出奇的點在於品類細分,可以衍生出一個有料火鍋的概念,而增量空間,則廣泛分佈於區域市場。

何為有料?即從傳統火鍋優勢食材或者地方特色菜中找到靈感,一種食材或者一道菜都可能成為一個火鍋細分。

從品類細分線上資料來看,川渝火鍋仍是火鍋界王者,合計貢獻線上火鍋市場4成份額,而在份額增長速度快的代表中,豬肚雞、打邊爐、本地雞窩火鍋等有料火鍋增長迅猛,潛力較大。

以本地雞窩為例,已經誕生了一席地·本地雞、魯員外、寒野柴火雞、百味雞煲、大俺徽、新招鮮、紅門柴火雞等特色火鍋品牌,而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價效比高。

資料來源美團資料觀

在價效比之外,從代表品牌的主打特徵看,養生的雞湯、走地雞/土雞、柴火/地鍋等都是本地雞窩火鍋的賣點。

如上所述,地方特色菜的火鍋化改造,也成為火鍋賽道創新的一個途徑。

據觀察,豬肚雞火鍋的消費者滲透率在逐年提升,玩家不斷增多,已經成為有一定市場基礎的細分賽道。溯源來看,豬肚雞原本是一道廣東客家美食,升級成火鍋後,消費主要集中在兩廣地區,最近兩年向外擴散,在華中(兩湖+河南)率先取得突破,又逐漸向長三角蔓延。

淼鑫豬肚雞、淼福豬肚雞、順德公豬肚雞、撈神鍋物料理、撈王等都是這一細分賽道的主要玩家。

此外,聚焦特色菜的火鍋化延伸,椰子雞、花膠雞、牛雜鍋等,均是品類代表。

而增量空間的開發與品牌連鎖度及擴張意願息息相關。

美團資料觀察,線上連鎖火鍋品牌數量正不斷增多,平均每個連鎖品牌的門店數量上升到17.5家;從主要火鍋品牌門店變化中,也能看出大部分知名品牌,依舊保持著迅速擴張的態勢。

那麼,火鍋品牌該如何擴張,又該往哪裡擴張呢?

結合資料,有意思的觀點是,當門店數量20家以下時,擴張會比較謹慎,而超過30家以上時,88%的品牌就會拓店至10個城市。 以省份為切分單元,當門店數超過40家時,半數以上的品牌會開到10個省份以上。

從區域市場表現來看,華東、西南地區是火鍋消費的主力區域;華南區火鍋訂單佔比連續兩年上升,當地消費者對火鍋的興趣提升,潛力較大。

西南全域(除西藏)都值得重點關注;華中區由於河南省相對緩慢的增長速度份額下降,但湖北和湖南兩省的發展都比較快;華東區中偏南部的閔、贛、滬、浙四省份發展相對較快,靠北的魯、蘇、皖相對平穩。

因此,若以川渝為中心,則火鍋東進、南下趨勢明顯。當然,東進、南下之說是以川渝為中心,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多地開花,並分別向周邊區域輻射擴散,與當地口味碰撞融合。如潮汕牛肉火鍋,源起廣東潮汕,並首先北上,進入閩浙滬;豬肚雞這道客家菜的主陣地依然在廣東,但已然獲得鄰省湖南人民的喜愛;菌菇火鍋數雲南最為典型,並輻射貴州。

結語:

存量vs增量,是圍繞火鍋競爭大環境下的話題中心。

早前,有觀點認為,火鍋已進入下半場,即市場進入存量競爭狀態,而不再是增量狀態。

但如我們所述,資本、跨界選手以及全行業對火鍋賽道的關注度並沒有減少,而疫情之前,火鍋增速已經連續兩年跑贏餐飲大盤,是餐飲行業最大的賽道。

如果我們看好餐飲業的發展,那麼就不太有理由認為,火鍋賽道已經停滯。

細分品類、有料火鍋、特色消費場景,都在一一印證我們的觀點。

而進化著的火鍋,不管存量還是增量,一定會給大家更多期待和驚喜。

來自: 美團資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