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南山發表於2021-09-22
隨著行業增速趨緩,人口紅利觸頂,“創新”一詞在當下的遊戲產業中的份量的越來越足,就目前來看,比較清晰的兩條創新路徑分別是“內容創新”和“題材創新”。

其中相較於難度較大的“內容創新”來說,風險更低、普適性更強的“題材創新”成為了近年來大多數廠商的優選創新路徑,而這一趨勢在出海戰場中尤為明朗。

以SLG出海為例,從早年間清一色的中世紀戰爭題材,到如今的末日、黑幫、西部、現代軍事等創意題材多點開花,可以說《Puzzles&Survival》、《黑道風雲》、《Warpath》等一個個細分題材爆款的出現,都有力地驗證了“題材創新”這條道路的可行性。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同樣的,一款款新品的“名利雙收”,也加速了“題材創新”的內卷化,越來越多邊緣題材被挖掘探索,譬如——動物。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9月14日,App Annie公佈了廠商及應用的8月出海收入榜,一款以“螞蟻”為核心題材的SLG產品《小小蟻國》(The Ants: Underground Kingdom)赫然出現在了榜單TOP30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小小蟻國》還以“新上榜產品”的姿態,同步出現在了Sensor Tower釋出的「2021年8月中國出海手游下載排行榜」的第11位次。

受益於《小小蟻國》的下載、收入雙雙爆發,其廠商星合互娛(StarUnion)也在8月廠商出海收入榜上飆升了11個名次,升至了TOP26。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那麼乍看上並去不起眼的《小小蟻國》憑什麼能在諸多“出海豪強”的擠壓下成功突圍?它的成功又能讓我們看到哪些“題材創新”的機遇?

新瓶裝老酒:創意題材與COK-Like玩法框架的結合

相信熟悉SLG遊戲的“老炮兒”們,只要稍加體驗一下《小小蟻國》,就會很清晰地感覺到——這又是一款COK-Like。

是的,聚焦“螞蟻”這一細分題材的《小小蟻國》,並沒有在內容上做出什麼革新,依舊是那套熟悉的COK-Like玩法框架,只是將題材背景完善地的替換為了“螞蟻”,讓玩家站在一種嶄新的視角去經營自己的“螞蟻王國”。

遊戲伊始,玩家需要扮演一名尋找家園的“蟻后”,在深邃的地底下繁衍生息、開疆拓土,一步步壯大屬於自己的“螞蟻王國”。很顯然,這對應的就是COK-Like的“主城建設”環節。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在探索地底、開拓巢穴的過程中,玩家則需要一步步DIY自己的“地下王國”,通過建造工蟻棲息地、工蟻孵化地等設施用以產出不同種類的螞蟻,並基於現實中的螞蟻物種特性,為他們分配不同的“工作”。此外,玩家還需通過建造植物採集地,對蚜蟲進行圈養收穫草、蜜露等資源,逐步構建一套完整的資源產出、加工、運用的閉環。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而在整個“地下王國”的不斷探索與有序建設的過程中,不同工種的螞蟻也各司其職,有負責搬運水、蜜、肉等資源的「工蟻」,有負責將植物加工成菌的「切葉蟻」,有負責放哨監測的「放哨蟻」,也有負責迎敵作戰的「近衛蟻」和「射手蟻」,它們相對應的強化養成機制也一應俱全。

此外,玩家還能通過“抽卡”獲取「特化蟻」這個可類比其他SLG產品中的“英雄”,由它們去領導自己的螞蟻兵團攻城略地。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隨著遊戲的程式的發展,玩家也能順其自然地加入不同的“螞蟻聯盟”,離開地底一睹土地之上的大自然風貌,在“大地圖”上通過狩獵瓢蟲、蜥蜴等野怪獲取更多資源,召集盟友進攻其他玩家的“螞蟻王國”,隨著實力的一步步壯大,最終參與到豐饒之地的“蟻王”寶座的爭奪中。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不難發現,從整體的玩法架構上來看,《小小蟻國》就是一款“新瓶裝老酒”的SLG產品,那麼問題來了,在內容上沒有做過多突破的《小小蟻國》,難道僅憑“螞蟻”這一略顯獵奇的題材,就得以讓全球玩家趨之若鶩嗎?

顯然沒有這麼簡單。

細節決定成敗,《小小蟻國》的魅力源於全面真實

在GameRes看來,《小小蟻國》最為出挑的亮點,是製作團隊沒有讓螞蟻題材與COK-Like玩法的融合僅僅浮於表面,而是通過對遊戲內諸多內容細節的打磨,生動地將現實中螞蟻族群的生態完整地進行了還原。

在這一基礎上,製作團隊還在其中加入了許多有些“科普”意味的內容,巧妙地促成了遊戲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接軌,在強化遊戲沉浸感之餘,不止能夠迎合熱愛昆蟲的玩家群體的期待,也能夠一步步激發泛大眾群體對“螞蟻”這一特殊生物族群的好奇心。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這些細節層面的良好把控,幾乎貫穿遊戲始末,譬如從遊戲開端的“蟻后尋巢”,到後續開疆拓土、尋找資源、繁衍後代整個發展邏輯,都稱得上是現實螞蟻社會的真實映照,甚至於不同工種螞蟻的具體分工搭配,製作團隊都設計地較為精準。

此外,螞蟻作為雜食性動物,肉、草、蜜露等各類資源都是保證它們生命力的源泉,這一“螞蟻日常生活資源的多樣性”在《小小蟻國》中也被詮釋地淋漓盡致。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內的“蜜露”、“肉”分別是由螞蟻們圈養“蚜蟲”、“鼠婦”而來,而據GameRes瞭解,現實中的螞蟻確實有著圈養蚜蟲、蚧殼蟲、蟬等各類昆蟲的習慣。

尤其是圈養蚜蟲,由於蚜蟲有著吸取植物汁液的生活方式,它們排出的糞便往往富含糖分,這恰恰是螞蟻最愛的“蜜露”。基於對“蜜露”的旺盛需求,螞蟻們平日就會將蚜蟲圈養起來,還會像“擠奶”一般用觸角不斷地拍打蚜蟲的背部,促使蚜蟲更多地分泌“蜜露”。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螞蟻圈養蚜蟲

此外,《小小蟻國》還有一個比較鮮明的特色,就是遊戲中各類螞蟻立繪都沒有被“動畫化”,而是採用了類似3D動態影像的形式,將這些螞蟻現實中的模樣生動地呈現給了玩家,甚至還提供了其背景故事供玩家瞭解他們的來源與習性。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基於對“真實性”的細緻考量,我們還能觀察到就連近衛蟻、射手蟻設計,與大自然中不同螞蟻種類的攻擊特性也高度耦合,譬如頭部巨大且有著堅硬口器的“全異巨首蟻”就被列入近衛蟻範疇,反之,攻擊手段是遠端噴射毒酸“絲光褐林蟻”則被歸屬於射手蟻類目。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最後,在這個龐大、完整、貼合真實的自然生態鏈支撐下,每名玩家在操控的螞蟻軍團“打野”時,面對瓢蟲、蜥蜴、土撥鼠等“野怪”,都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它們與自身的實力差距,譬如瓢蟲對螞蟻來說自然是較弱的野怪,反之蠍子則像是難以輕鬆戰勝的存在。

GameRes認為這種看似簡單,但卻源於現實生活的認知架構,恰恰是動物題材遊戲代入感的重要來源,因為這般存在於普世思維中的生態鏈,幾乎將玩家的認知門檻降到了最低。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舉個例子,假設在其他SLG遊戲中存在“XX魔王”與“YY魔王”這類的野怪,雖說他們在遊戲內被劃分了不同等級,也被巢狀了用以展示不同強度的外觀,但事實上,玩家內心本身是不存在這套與“XX魔王”、“YY魔王”有關的認知體系的,雖然可以通過產品設計引導去判斷強度,但並不會有一種“自然性”的心理反饋。

但《小小蟻國》就不同了,由於玩家扮演的本就是螞蟻,當看到野怪時就會自動代入螞蟻角色中,從而具備一種無比直觀的對抗難度反饋,而這種反饋又會反過來進一步強化玩家“我是螞蟻”這一遊戲心理認知,隨著遊戲的深入,種種貼合現實的細節設計,都會一次次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去持續拔高玩家在產品的沉浸感。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種種跡象表明,在這樣一種有著完整自然生態鏈,並且箇中邏輯渾然自洽的世界中,玩家更能夠沉浸其中,一步步參與到一個“螞蟻王國”從萌芽到壯大的全過程中,也得以從中體會到一番與眾不同的樂趣。

在GameRes看來,《小小蟻國》所呈現出的這些細節內容,一定是在製作團隊深入研究過螞蟻族群生物習性的基礎上所雕琢而出的,或許也正是這種對“螞蟻題材”的尊重與洞察,才使其在玩法並不具備差異化優勢的基礎上,成為了出海戰場中的一匹“黑馬”。

“動物”將成為下一個“題材創新”的溫床?

過去多年裡,“動物”大多數都只是遊戲的附屬概念,偶爾會以主角之姿出現在休閒遊戲中,但不論如何都稱得上是一個“人跡罕至”的題材。

但近年來,已經不乏有像tap4fun的《猿族時代》、君海遊戲的《蟻族崛起》這類圍繞動物題材佈局的新品,這也說明行業對這一題材的關注度正在逐漸攀升。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如果說此前還有許多廠商仍在觀望的話,那麼隨著此番《小小蟻國》在海外交出亮眼成績單,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廠商關注到這一細分題材的機遇。

並且就《小小蟻國》海外廣告投放的效果來看,以動物為主角的營銷主題和素材,都能很大程度上滿足大眾的“獵奇”心理,在魔幻、戰爭這類早已讓玩家審美疲勞的營銷市場中,無疑有著更加顯著的轉化效果。

《小小蟻國》躋身8月出海收入榜,題材創新“卷”向動物領域?
《小小蟻國》日本地區Youtube的“中二風”宣發視訊主題

那麼倘若要以《小小蟻國》為靈感來源,進行其他動物題材遊戲的發散,基於上文梳理的內容,GameRes認為基於對錨定動物本身的深入研究,在遊戲中圍繞現實去構建一個完善的自然生態鏈,並且著墨於更多細節處的打磨將增強玩家的代入感放在第一位,無視是復刻其成功的底層基礎。

當然,如果能在保障玩家代入感的大前提下,對遊戲玩法進行適當的“微創新”,或許更有機會突圍成功。

不論如何,在這個“題材創新”愈發艱難的時代中,在隱隱捕捉到新的方向後,多做嘗試與探索未必是一件壞事不是嗎?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uLQGx01VzCkriu8QR8AhV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