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Metaverse”背後的四個命題

遊資網發表於2021-05-26
元宇宙(Metaverse)可以說是科技界和遊戲業等領域最火的概念之一。Metaverse會顛覆人類的未來社交方式嗎?

遊戲,VRAR,AIGC,NFT,資料治理,隱私計算;這些物件和概念,在各路大神談到和註解所謂Metaverse或者元宇宙概念的時候,被反覆提到,這又是為什麼?

本文是來自BAI資本董事總經理汪天凡的一些思考。BAI資本持續關注下一代網路,在遊戲化網路和虛擬現實領域累計投資了近10家企業,歡迎與我們聯絡交流:will.wang@baifund.com

一、時間命題

被成癮性佔領的碎片化時間之外,是否有心流體驗的非碎片化時間的新物種?遊戲是解嗎?

碎片化無法產生“心流”的幸福感,而我們的時間越來越被碎片化時間所佔領——每人每天開啟微信的次數平均是50次,開啟抖音快手的次數平均是20次(算上微博的10次和淘寶的5次,以及其餘應用的10次左右,那麼總次數要接近100次)3G和4G年代的主流網路幾乎都是碎片化的時間佔有;過去幾十年的時間,中國的抑鬱症患者的比例是成倍的增長。

非碎片化,專注和沉迷的體驗,相對被動的比如看電影,相對主動的比如工作,介於其中的比如在遊戲中的闖關,非碎片化的時間,是沉迷的基礎,如果人類要幸福和進步,那麼如何增加非碎片化時間以及提升這段時間的沉迷體驗,是最重要的。

上癮的的正反饋來的最快,但是邊際滿足遞減幅度很快,意識的控制是被動的,且容易產生負罪感;沉迷能夠不斷的創造不同層級的滿足感,意識的控制是主動的,且能夠產生幸福感,但是沉迷是有難度的,甚至是短期內沒有正反饋的,比如健身,比如修行,比如解題,比如寫一本小說;沉迷是創造的基礎,創造帶來人類文明的進步。

如何才能有最優的沉迷體驗呢?核心在於如何解決短期正反饋的來源?(比如如何在健身這件事情上解決短期正反饋的問題,那麼中國每個月健身APP的活躍使用者或許能從5000萬人提升到數億人都有可能)

自然而然,探索者們想到了遊戲,一個集短期反饋和長期反饋於一體的方法論,是不是一劑更猛的藥,尤其是隨著引擎,裝置,網路和演算法算力的提升,遊戲這個融合了文字音視訊等多項媒介於一體但也是世界上誕生時間最短的媒介形態之一,是否有登上更高歷史舞臺的可能呢?

#推薦閱讀:《心流》(積極心理學著作)

所謂“Metaverse”背後的四個命題

#推薦閱讀:《遊戲改變世界》

所謂“Metaverse”背後的四個命題

#推薦閱讀:《蚱蜢》

所謂“Metaverse”背後的四個命題

二、空間命題

空間的升維反而能夠徹底解決時間的命題嗎?VR和AR或者是MR是解嗎?

將網路看作是生物,物種的進化會趨向於從低維生物向高維生物進化。

這裡的維度,我認為主要是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衡量時間的的標尺是快慢和短長,衡量空間的維度是寬窄和深淺;並非快就是好,寬就是好;時空的升維,有點像往一個罐子裡倒水,這個罐子裡之前已經有石塊在裡面了,那就看這水能否滲透進去甚至融化石頭融為一體,只要這個新的網路在罐子裡的體積(時間*空間)比之前的網路更大,那麼就更有機會在高維度相容或者替代現有網路。

VR在2021年初現一個主機遊戲機市場的端倪,內容創作者似乎已經跨越了生死關口,進入這一領域的優質CP已經可以養活自己,內容供給即將迎來爆發?

AR儘管在裝置端處於2B的階段,但是Apple在LiDAR,U1晶片,ARKit和M1晶片的準備,對於下一代MR的裝置,最樂觀的猜測是今年釋出,明年出貨,這將會帶動整個行業嗎?

無論是虛擬一層空間,增加一層空間,如果這些虛擬空間成立,那麼能否也能改變時間的分佈,甚至配合的上面說到的遊戲化,徹底解決非碎片化命題呢?

#推薦漫畫:刀劍神域

所謂“Metaverse”背後的四個命題

#推薦電影:玩家一號

所謂“Metaverse”背後的四個命題

三、生產力命題

演算法和算力的組合,帶來了人工智慧和區塊鏈,在效率命題和協作命題上,接下來的遞進是什麼?AIGC是解嗎?更高效率的NFT是解嗎?

分工能夠提升效率,但是效率提升在沒有新的機制下,是邊際遞減的。

在小農經濟體系下,分工帶來的效率提升有極限,100人每個人產出100等於10000,但是500人每個人產出50等於25000,看似25000大於10000,但是人均產出少了,每個人變窮了。這就是為什麼最終美團和滴滴大盤都在增長,但是外賣小哥和專車司機覺得錢越來越難賺的原因。

協作能夠創造新的共識,但是協作的過程看似低效和冗長的;如果只有分工而沒有協作,人類無法創造,社會也不會進步,新的價值體系也無法誕生。

粗俗的講,AI舉例子來說,演算法是各種NN,算力是雲上的GPU;區塊鏈舉例子來說是雜湊計算,算力是幾萬臺礦機;兩者本質上都是演算法和算力的結合。

人工智慧目前在解決分工效率問題上非常顯著,但是在促進協作和共識方面是下一步探索的方向,如果演算法只停留在解決feed推薦引擎的角度,那麼反而正在加劇人們的分化而不是凝聚共識;區塊鏈在達成被動的數百萬臺機器之間的協作和共識方面非常現實,但是在效率和分工方面是下一步重要的探索方向。

本質上兩者都是基於算力發展的演算法實現。機會是不是來自於更能促進協作的效率演算法(比如AI NPC)和更高效率的共識演算法(比如flow)呢?

人類的特殊之處在於能夠不斷更新生命的形式和載體,從GENE到MEME,不依靠基因而是靠模因來演化,勞動(創新)並不創造人,模仿(學習)創造了人,MEME成為更高效的進化;生命的載體,不再是DNA,而是大腦;文明(人類求存的競爭模式)的傳承是法則而不是肉體;大腦也不一定是最終的載體:機器用一切方式來使人類給它插電和更新換代。

從機器的角度來看它們的繁殖,從5000年前到現在,機器的繁殖數量已經遠快於人類的繁殖;人類早已被機器的繁殖需求所俘獲了;只是人類還在用是否有情感和智慧程度衡量機器的水平,但是沒有發現,我們已經無可自拔的在為他們的升級和增加而服務了;文明是可以超越物種而存在的。(無盡的算力,儲存和壽命)

#推薦閱讀:合作的進化(積極心理學著作)

所謂“Metaverse”背後的四個命題

#推薦閱讀:人類簡史

所謂“Metaverse”背後的四個命題

四、生產關係命題

大部分的上一代社交網路都必須依靠媒體化才能變現和成長,但是這必然使得這個網路傾向於勾引和販賣使用者注意力和時間,難道就沒有另一種生產關係了嗎?

知乎(社群),陌陌(交友),微信(通訊),似乎都需要靠feed流,直播,朋友圈這些媒體化方式來變現,廣告的本質就是出賣使用者的注意力,難道社交網路的宿命是媒體化嗎?當然不是。

當我們投資於更多機器人和自動化專案的時候,也意味著更多的工種會消失,更多的人會失業;而同時,當我們投資於更多醫療創新專案的時候,也意味著人們會活的越來越長。

又失業,又長壽,這個世界將會多出來更多的時間?無聊,缺乏成就感,將為成為這代人的主流,而我們將這些時間都交給刷朋友圈和刷抖音快手嗎?網際網路時長已經7小時了,這些app的時長已經100分鐘以上了,我們還有更多時間這麼做嗎,我們還有更多意義這麼做嗎?注意力販賣是否接近極限?

騰訊和FB的不同,FB是一家販賣注意力的公司,而騰訊是一家販賣能力的公司。販賣能力的公司,或者說具有賦能性質的公司,這也是為什麼騰訊投資深入到產業的方方面面,而FB並沒有這樣的投資佈局。

販賣能力的平臺,具有更強的生命力,這也是為什麼微信在中國可以覆蓋全年齡使用者和大部分所見即所得的場景,而FB需要四個app做不同事情並且主戰老化嚴重,且一直無法有效壟斷使用者通訊錄聯絡人的增加。從隱私保護和資料安全的角度,是不是販賣能力的公司更有未來呢?

縱觀歷史,純娛樂的產品的使用者規模,是明顯小於兼顧生產和娛樂的;純娛樂比如主機遊戲機,電影院;兼顧生產和娛樂的比如電腦和手機。

這裡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曾經的電視,我的理解是,電視在其鼎盛時期,很大程度上是社會傳遞知識和凝聚共識的一個主要介質,比如新聞聯播,比如評論節目,比如紀錄片等,看完電視之後,人們會在工作場所和茶餘飯後對電視節目和內容進行討論和辯論,其本質上也是一個大型社會協作平臺;而當如今獲取新聞和發表評論的主戰場被新聞推薦和社交媒體取而代之之後,電視只剩下了娛樂,並且也只剩下螢幕足夠大這一優點了。

一個網路的誕生,是基於成熟的生產力基礎設施。而一個網路的價值,來源於網路中的節點與節點的連線關係所帶來的生產力增值。

這似乎是一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正迴圈促進過程:新的生產力誕生新的生產關係,新的生產關係反過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為什麼有的網路價值高,有的網路價值低,單純做匹配的網路(比如陌生人交友,新聞閱讀)價值相對低,而能夠產生協作的網路(比如IM通訊,視訊會議)價值相對高,如果又能匹配又能協作,則價值最高(比如IM朋友圈,視訊社群)

回想一下魔獸世界那1200萬峰值活躍付費使用者,使用者買的是點卡,點卡是生存的時間權利。問題來了,你是更願意活著但被別人賣,還是自己不花錢就會死去呢?

或許更大的趨勢和浪潮是,未來這些用來販賣注意力的基礎原料也就是資料,到底如何歸屬和管理,全球數字治理聯盟會是如何,資料交易中心,資料監管聯盟會是如何,這是否代表著一種新的生產關係?

#推薦閱讀:破繭(作者施展)

所謂“Metaverse”背後的四個命題

來源:BAI資本
地址:https://36kr.com/p/1238221856460167

相關文章